APP下载

漫画入题不应随意删减和裁减

2017-12-14江苏樊兆龙

教学考试(高考历史) 2017年6期
关键词:原画普鲁士片面

江苏 樊兆龙

漫画入题不应随意删减和裁减

江苏 樊兆龙

以下是江苏省201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第27题:

漫画常用简单夸张的手法来讽刺、批评或歌颂某些人和事,具有较强的社会性。下图是一幅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苏联漫画,它讽刺的是( )

A.杜鲁门主义

B.古巴导弹危机

C.马歇尔计划

D.两极格局瓦解

该题的答案是“C.马歇尔计划”,其漫画《“窒息的”英、法、意市场》出自华东人民美术出版社1953年出版的《苏联漫画》。该书是“根据苏联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的报告与讲话所作的”。其中每幅漫画都配有相应文字来表明寓意,并附有作者创作的依据——哪位领导人的讲话及具体内容。下图为《“窒息的”英、法、意市场》原作,为“冈夫”所作。其寓意是美国商品大大挤压了欧洲本土商品的市场,使英、法、意三国的市场“窒息”。美国商品大量涌入欧洲,是由二战后美国实行的欧洲经济援助计划,即马歇尔计划所致。故该漫画表明,是马歇尔计划“窒息”了英、法、意三国商品的市场。将题中的漫画与原画对比发现,题中漫画保留了原画的主体部分,只删减和裁减了不影响原画寓意的作者及下方小字,因此第1题的漫画完全可以表达原画的初衷,该题选“C.马歇尔计划”不会令人产生异议。

以下是山东省2009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第11题:

下图漫画题为《片面的经济》,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国民经济状况。该状况是 ( )

A.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B.军事工业遥遥领先

C.民众衣食住行先进

D.经济体制健康发展

该题的答案是“A.国民经济比例失调”,也就是命题者认为该漫画反映的是苏联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漫画《片面的经济》,笔者没有查到,但笔者查到了《片面发展的经济》,其也出自华东人民美术出版社1953年出版的《苏联漫画》,为“库克雷尼克塞”所作,旨在讽刺资本主义国家由于片面发展“军事工业”导致“资本主义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下图即为原画。对比题中的《片面的经济》和《片面发展的经济》可以看出,《片面的经济》绝不是一幅新画作,其完全出自于《片面发展的经济》,只是删减和裁减了《片面发展的经济》上的所有文字及右手滴下的血滴,是对《片面发展的经济》的偷工减料。用此讽刺苏联经济,不仅与原作初衷相悖,而且其反映的“畸形”与苏联经济的“畸形”不完全相同。

《片面发展的经济》反映的是由于“军事工业”异常强大使经济“畸形”,而苏联经济是由于重工业过分强大使经济“畸形”,这是由斯大林模式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特点导致的。苏联的军事工业除战争时期外,只有到了勃列日涅夫时期才过分膨胀,但这也不是斯大林模式的必然结果,只是勃列日涅夫过分强调军事工业在重工业中的分量造成的。当今世界“军事工业产值占GDP值的百分比最多的国家是以色列,高达22.8%”,但以色列并不是斯大林模式,以色列的经济并不畸形。所以,这幅漫画与斯大林模式下的苏联经济形似而神非,貌合而神离,内在关联度并不大。用此讽刺斯大林模式下的苏联经济,好比移花接木,又似张冠李戴,不仅与原画创作的初衷背道而驰,而且是对原画作者的极不尊重。

该题命制后,很多教辅资料争相选用,很多中学教师也一届又一届用来给学生练习,有人还进行了的解析和点评。由此可见,漫画入题不能随意删减和裁减,其原则应是保留原画的主体,尊重原作的初衷,否则不仅会贻笑大方,而且还贻害无穷。

如果非要使《片面的经济》能够反映苏联经济的“畸形”,就应该将右腿的“炸弹”换成或“钢铁”,或“石油”,或“电力”,或“拖拉机”等重工业部门,以区别原画的寓意。只有这样才能与斯大林模式下的苏联经济形神兼备,表里如一。尽管这与原画相差不大,还是给人以偷梁换柱之嫌,但毕竟有所改变。其实可以在改过的漫画下方加上一行小字:“根据苏联漫画《片面发展的经济》改编”,以示对原作的尊重。将经过这样改编过的漫画作为试题的情境材料,相对合乎情理。

江苏省镇江市第一中学)

勃兰登堡门

勃兰登堡门位于德国首都柏林的市中心,最初是柏林城墙的一道城门,因通往勃兰登堡而得名。1788年,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二世为纪念普鲁士在七年战争取得的胜利,下令重新建造勃兰登堡门,历经三年于1791年完工。第二场世界大战之后,勃兰登堡门同柏林墙一起见证了德国近半个世纪的分裂,1989年柏林墙倒塌后它成为了两德统一的象征。

勃兰登堡门是一座新古典主义风格的砂岩建筑,由朗汉斯设计,仿照了希腊雅典卫城的柱廊建筑风格。勃兰登堡门高26米,宽65.5米,深11米,由12根各15米高、底部直径1.75米的多立克柱式立柱支撑着平顶,东西两侧各有6根爱奥尼柱式雕刻,前后立柱之间为墙,将门楼分隔成5个大门,正中间的通道略宽,是为王室成员通行设计的,直至德意志帝国末代皇帝威廉二世1918年退位前,只有王室成员和国王邀请的客人才被允许从勃兰登堡门正中间的通道出入。大门内侧墙面用浮雕刻画了罗马神话中最伟大的英雄海格力斯、战神玛尔斯以及智慧女神、艺术家和手工艺人的保护神米诺娃。

勃兰登堡门门顶中央最高处是一尊高约5米的胜利女神(希腊神话中的尼刻,罗马神话中的维多利亚)铜制雕塑,女神张开身后的翅膀,驾着一辆四马两轮战车面向东侧的柏林城内,右手手持带有橡树花环的权杖,花环内有一枚铁十字勋章,花环上站着一只展翅的鹰鹫,鹰鹫戴着普鲁士的皇冠。雕塑象征着战争胜利,是普鲁士雕塑家沙多夫的作品。

与勃兰登堡门门楼相连的南北两边翼房曾用于守卫和关卡,柏林城墙拆毁后被改建成敞开的立柱大厅,以便和勃兰登堡门的风格相一致。勃兰登堡门的庄严肃穆、巍峨壮丽充分显示了处于鼎盛时期的普鲁士王国国都的威严。

公元1753年,普鲁士国王弗里德利希·威廉一世定都柏林,下令修筑共有14座城门的柏林城,因此门坐西朝东,弗里德利希·威廉一世便以国王家族的发祥地布兰登命名。初时此门仅为一座用两根巨大的石柱支撑的简陋石门。

1788年,普鲁士国王弗里德利希·威廉二世统一德意志帝国,为表庆祝,遂重建此门。当时德国著名建筑学家卡尔·歌德哈尔·阆汉斯受命承担设计与建筑工作,他以雅典古希腊柱廊式城门为蓝本,设计了这座凯旋门式的城门,并于1791年竣工。重建后的城门高20米,宽65.6米,进深11米,门内有5条通道,中间的通道最宽。据史书记载,中间的通道在1918年德皇退位前仅允许皇族成员行走。门内各通道之间用巨大的砂岩条石隔开,条石的两端各饰6根高达14米、底部直径为1.70米的多立克式立柱。为使此门更辉煌壮丽,当时德国著名的雕塑家戈特弗里德·沙多又为此门顶端设计了一套青铜装饰雕像:四匹飞驰的骏马拉着一辆双轮战车,战车上站着一位背插双翅的女神,她一手执杖一手提辔,一只展翅欲飞的普鲁士飞鹰鹫立在女神手执的饰有月桂花环的权杖上。在各通道内侧的石壁上镶嵌着沙多创作的20幅描绘古希腊神话中大力神海格拉英雄事迹的大理石浮雕画。30幅反映古希腊和平神话“和平征战”的大理石浮雕装饰在城门正面的石门楣上。此门建成之后曾被命名为“和平之门”,战车上的女神被称为“和平女神”。

1806年10月普法战争爆发,法国将军拿破仑率领法军打败普鲁士军队,同年10月23日法国军队穿过勃莱登堡门进入柏林,后拿破仑下令拆卸门顶上的女神及驷马战车作为战利品拉回巴黎。1814年欧洲同盟军在滑铁卢大败拿破仑后,普鲁士将其索回,重新安放在此门顶上。为此,德国著名雕家申克尔又雕刻了一枚象征普鲁士民族解放战争胜利的铁十字架,镶在女神的月桂花环中。从此,和平女神被改称为胜利女神,此门也逐渐成为德意志帝国的象征。

(摘编自网络)

猜你喜欢

原画普鲁士片面
基于“1+X”证书制度的高职原画设计“课证融通”课程体系构建
论片面共同犯罪
田元作品
普鲁士18世纪对华贸易银币初探
片面共同正犯的成立及其范围
论片面共犯
论片面帮助犯
普鲁士军事改革家沙恩霍斯特
19世纪中期普鲁士的军事改革
19世纪初普鲁士的军事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