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技之窗

2017-12-14

中国水产 2017年12期
关键词:青龙卵母细胞网箱

科技之窗

大麻哈鱼资源保护及栖息地修复项目通过专家现场验收

11月8日~10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承担的农业部渔业物种资源保护项目“大麻哈鱼栖息地调查与标志放流效果评估”、中央级基本科研业务费院重点项目“大麻哈鱼等产沉性卵鱼类产卵场修复研究与示范”在黑龙江省呼玛县组织召开了专家现场验收会,黑龙江水产研究所副所长石连玉主持会议,项目负责人刘伟研究员做了科研工作汇报,黑龙江省渔政局姜兆伟处长、呼玛县王建华副县长等有关主管领导参加会议。

专家组一行考察了项目组黑龙江省汤原县松花江支流汤旺河大麻哈鱼人工增殖与回归河段水域、大麻哈鱼产卵场修复示范区以及大麻哈鱼繁育基地(汤原),听取汤原县农业局主管领导介绍项目组多年在汤原县开展的相关科研工作及大麻哈鱼人工增殖回归群体已经在汤旺河重现的情况。11月10日专家组在呼玛县深入呼玛河产卵场修复示范区,现场考察询问大麻哈鱼繁殖群体迁移跟踪过程和自然产卵繁殖效果。专家组对课题组多年来对大麻哈鱼资源保护与恢复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对大麻哈鱼重返汤旺河、大麻哈鱼亲鱼迁移呼玛河历史产卵场,成功繁殖、大麻哈鱼产卵场修复机理与技术等研究应用工作进行了现场验收并给予很高评价,一致通过验收。同时与会专家为课题组进一步开展大麻哈鱼保护与恢复工作给予指导和建议。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尖吻鲈室内工厂化育苗取得阶段成果

近日,海南省科学技术厅组织有关专家对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热带水产研究开发中心承担的海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尖吻鲈室内工厂化育苗关键技术及南沙深水网箱养殖技术研究”进行现场测试,结果显示,该项目成功培育体长3cm~6cm的尖吻鲈苗种208572尾,为后续开展尖吻鲈南沙深水网箱养殖技术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尖吻鲈(Lates calcarifer)俗称盲鰽、金目鲈,属鲈形目、尖吻鲈科、尖吻鲈属,为热带与亚热带经济鱼类,具有适应性强、成活率高、生长速度快、易于管理等特点,是深水抗风浪网箱的适宜养殖品种。开展尖吻鲈室内工厂化育苗,不仅能解决我国尖吻鲈大规格苗种供给不足的问题,还有助于我国深远海网箱养殖品种多元化发展。

“一种鱼类卵母细胞总RNA的提取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日前,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史宝博士等发明的“一种鱼类卵母细胞总RNA的提取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号:ZL 201610202508.9。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快速简便,总RNA纯度高、杂质少、得率大,易于操作,便于掌握的微量鱼类卵母细胞总RNA提取的方法。利用化学法和超声波破碎、延长离心时间等方法相结合,有效去除微量卵母细胞中核糖体和蛋白质等成分,获得卵母细胞中含有的总RNA,保证RNA完整性,并提高所获的RNA纯度与质量。

这一新型的鱼类卵母细胞总RNA的提取方法,可以获得纯度高、完整性好的卵母细胞总RNA,为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或基于微量RNA的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卵母细胞发育成熟的分子机理提供技术支撑。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首次繁育成功美丽硬仆骨舌鱼(青龙鱼)

近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观赏渔业研究室首次繁育成功美丽硬仆骨舌鱼(青龙鱼),此次孵化的一窝青龙鱼仔鱼14尾,这是我国大陆在人工驯养环境条件下第一次成功繁育出青龙鱼。青龙鱼对配偶的选择和繁殖的环境要求比较苛刻,在原产地以外一直未能实现人工繁殖,项目组在我国大陆开展了青龙鱼人工繁育技术研究,历经十余年研究取得了阶段性突破,为今后形成系统性的繁育技术体系奠定基础,也为保护和合理开发品种提供了技术支持。

美丽硬仆骨舌鱼(Scleropages formosus)根据产地分布区和体色情况主要分为3个自然群体,即金龙鱼、红龙鱼和青龙鱼,其原产地都集中在赤道附近上下几个纬度之内,以体色差异为主,青龙鱼呈青灰色。三个群体中的金龙鱼繁育已于2007年被珠江所攻克,并已多次重复验证。另外,珠江所已连续多年繁育成功双须骨舌鱼(银龙鱼)。此次青龙鱼的繁育成功,标志着珠江所已突破3种龙鱼的繁育技术难关,这为今后我国龙鱼产业的国产化、规模化奠定技术基础。

来源: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猜你喜欢

青龙卵母细胞网箱
高密度聚乙烯(HDPE)近海养殖网箱框架抗弯刚度分析
cAMP 调节剂对卵母细胞体外成熟效果的调节机制研究进展
卵母细胞体外成熟技术的改进策略
C 型钠钛对犬卵母细胞体外成熟效果的影响
一道样本的数字特征与频率分布直方图的交汇问题
少林功夫拳(三)
小青龙说“角”
北方网箱水域的鱼情分析
凋亡抑制剂Z-VAD-FMK在猪卵母细胞冷冻保存中的应用
10kV配网箱变局放检测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