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在糖尿病肾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2017-12-14王巧君
王巧君
(沈阳市皇姑区中小学卫生保健所,辽宁 沈阳 110000)
心理护理在糖尿病肾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王巧君
(沈阳市皇姑区中小学卫生保健所,辽宁 沈阳 110000)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糖尿病肾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为心理护理在糖尿病肾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9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45例,给予两组患者血糖监测、血液透析和胰岛素等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心理护理,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6%明显好于对照组的82.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7.8%,对照组为84.4%,观察组患者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在糖尿病肾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非常好,有效改善了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降低了患者的病死率,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值得推广应用。
心理护理;糖尿病肾病;护理工作;应用效果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糖尿病需终身治疗,病程长、易复发[1-2]。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严重并发症,易影响患者的肾功能,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影响机体的正常功能,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3-4]。为探讨心理护理在糖尿病肾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特9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全程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9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45例,其中,观察组患者男26例,女19例,年龄45~74岁,平均年龄(54.2±2.4)岁,病程2~10年,平均病程(6.3±2.3)年;对照组患者男25例,女20例,年龄45~75岁,平均年龄(54.6±2.6)岁,病程2~10年,平均病程(6.5±2.1)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和病程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给予患者血糖监测、血液透析和胰岛素等常规治疗,指导患者进行足部护理,合理用药及饮食和锻炼。
观察组患者心理护理,心理护理内容为①患者入院后,多沟通,建立良好互信关系,给予关怀和照顾,介绍医院和疾病的详细资料,密切关注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和病情变化。②告知患者及家属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状况,给予患者心理准备,减少紧张、恐惧等不良心理情绪的影响,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保持舒畅的心情。③给予患者营造舒适的居住环境,降低患者入院后的不适感,减少发生心理障碍的可能性。④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技能培训和考核,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降低因护理人员产生的医疗事故。⑤根据患者病情制定合理饮食和康复运动,提高机体恢复力和免疫力,进而提高治愈率和治疗依从性。⑥根据患者病况进行合理饮食护理。
1.3 指标观察:观察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疗效判断标准:①显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大部分消失,各项指标大部分恢复症状;②有效:临床症状有所改善,小部分消失,各项指标小部分恢复症状;③无效:临床症状无变化或恶化,各项指标无变化或恶化。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护理满意度(总分为100分):①非常满意:91~100分;②满意:71~90分;③基本满意:50~70分;④不满意:<50分。满意度=非常满意率+满意率+基本满意率。
1.4 统计分析:将研究中所采集到的全部数据录入进excel表格中,针对采集到的数据采用SPSS18.0来进行系统统计分析,数据的计量资料使用(±s)来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来进行表明,当P值<0.05时,表明数据之间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研究结果
2.1 两组临床护理疗效情况: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6%,对照组为82.2%,观察组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护理效果情况[n(%)]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7.8%,对照组为84.4%,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n(%)]
3 讨 论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的常见并发症,降低机体的肾功能,引发肾衰竭。糖尿病肾病的治疗周期较长,该类疾病易复发,不能稳定控制血糖,给患者造成一定的负面心理,影响治疗效果[5-6]。在传统的护理中有常见的健康教育、饮食指导、用药干预等,能明显改善该类疾病的护理效果,降低低血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发病率,在治疗过程中,患者会有悲观、失望等负面心理,因此,在护理中融入心理护理对患者病情的恢复有着重要的作用[7-8]。心理护理的主要遵旨是提高患者对治疗过程及疾病的了解程度,降低心理不良情绪对心理的影响,改善心理状况,提高对疾病和治疗的认知度,为临床治疗提供良好的环境。
糖尿病肾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长期进行血液透析、注射胰岛素,同时需配合合理饮食,延缓病情的发展,患者身体长期接受病痛折磨的同时,心理也同时接受着各种折磨。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多和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情绪的变化,耐心倾听患者诉说,以和蔼的语气与患者沟通,并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同时给患者分享一些治疗效果较好的案例,缓解患者恐惧、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9-10]。本研究表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6%明显好于对照组的82.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7.8%,对照组为84.4%,观察组患者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肾病患者通过心理护理后,治疗效果和护理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升,进而提高了患者的治愈率。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在糖尿病肾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非常好,有效改善了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降低了患者的病死率,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值得推广应用。
[1]李红,文静,胡兰萍,等.循证护理在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期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世界中医药,2015,19(S1):334-334.
[2]张婷,张鲜芳,曹静,等.围产期综合护理合并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在妊娠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5,19(4):82-85.
[3]池艳春,张小苹,郭静,等.肾炎康复片联合金水宝胶囊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装备,2014,26(b12):209-209.
[4]颜秀娟,刘晓星,谢倩,等.糖尿病肾病患者个体化综合护理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2015,44(3):359-362.
[5]孔凡鑫,周俊梅,许志华,等.来氟米特联合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性肾病效果观察[J].医学临床研究,2014,31(2):396-397.
[6]李俊玲,史小艳,时秋英,等.家属参与式个案管理对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患者容量负荷和血糖控制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4,35(14):2304-2306.
[7]王伟,张淑珍,吴芳,等.肾炎康复片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2014,9(5):110-112.
[8]孟俊华,张红,陈越,等.临床护理路径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9(18):2626-2628.
[9]王小芳,赵春艳,毛春芳,等.“集成共享”模式在社区糖尿病护理培训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49(2):125-128.
[10]寇菊花,蔡云.心理护理在糖尿病肾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糖尿病新世界,2015,18(2):191.
R473.5
B
1671-8194(2017)33-027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