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传统武术文化与武德

2017-12-13李国辉

武术研究 2017年11期
关键词:武德和谐社会

李国辉

摘 要:传统武术文化和武德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在构建和谐创新型社会的今天蕴含着独特的理念,充分发挥和利用传统武术文化和武德的特殊作用,为构建社会主义精神文化的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传统武术文化 武德 和谐社会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17)11—0017—04

1 武术中的竞技武术对中国传统武术的影响

现代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人们所从事相关技术专业逐渐精细,人们所关注的也通常是那些通熟易懂的事物,对于非专业以外的事物往往是一般的了解,加之西方强势文化的不断入侵,现代社会的主流文化越来越模糊不清,分类繁杂和八零九零后的部分青年人追逐非主流文化,使得中国传统文化越来越少受到人们的关注,传统武术首当其冲正面临着人们的遗忘,或者对传统武术的了解少之又少,又或者对中国传统武术的了解有较大的偏差。现在武术影视作品往往呈现的人们视野的是被神化过了的武术,给广大人民群众产生了一种误解,认为武术的高超境界都能上天入地、隔空打物、内功之深厚者足以无所不能的地步,从而使广大的武术动作爱好者越来越愿意欣赏高难度、或被神化过了的动作,从而使中国传统武术的真正精华之所在越来越少被世人所了解,更多的可能是对当今传统武术实质的一种长期缺乏正确认知的一种误解,恰好传统武术的传承呈现在世人面前的更多的在公共场所习练太极拳健身气功的老年人,致使对传统武术的精华的误解进一步形成。

2 对传统武术拳理的诠释

新中国成立后,加大了对武术发展和壮大的投入,努力实现中国武术向世界前进的脚步,在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博大精深的的基础之上,积极吸收和引进其他优秀体育文化的成分,进而强势推出了竞技武术套路,这种武术套路有别于传统武术套路,竞技武术套路的推出与散打的推出有着极其紧密的联系,都是在相同时代背景之下创新推广出来的,国家对竞技武术套路和散打给予了厚望,希望通过对竞技武术套路和散打的大力推广来发展中国武术事业,能使中国武术更好的与世界其他体育项目接轨,弘扬中国武术和中国武术文化。国家对竞技武术套路的创编过程和方法主要参考新编长拳,以长拳为母本,对传统武术套路动作技击方法予以适当的简化和推陈创新,在创编的过程中添加了许多中国传统元素,创编的方向沿着更高、更难、更美的线路予以设计,最终的目的是把競技武术套路的动作演练充分发挥到极致。经济武术套路通过这样的转变实际上在很大的程度上提高了动作的技术难度水平,从美学审美的角度上来说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套路动作的审美情趣,然而这种转变虽然在很大的程度上增加了技术动作的难度和审美,由于竞技武术套路技术动作对于多数人来说是很难的,因此在很大的一定的程度上限制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度,使得能够习练竞技武术套路的人很少,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武术的推广和发展。

中国传统武术套路动作每一招每一式都蕴含着技击特点,离开了技击特点的竞技武术套路动作缺少了传统武术套路动作的韵味,同时也不能呈现出攻防技击的特点,缺少了武术传承的核心特征。这些套路竞技动作的创编在一定程度上参考了西方竞技体操类的相关难度动作,西方竞技体操类动作为了能够评级整套体操动作的难易程度,为每个体操难度动作都规定出难度系数,相应地对应出一个难度分值,难度动作的难易程度变化分值也随之相应变化,一个难度动作一个分值,一套完整的动作套路规定出难度动作的数量,可以计算出难度总分值,加上整套动作的基础动作的基础分值,得出整套体操动作的总成绩。竞技武术参考了西方竞技体操套路动作得分的评价方法,把传统武术的一些难度动作进行划分,如360度旋风腿、540度旋风腿和720度旋风腿一一对应一个难度分值,然后根据习练者难度动作完成的情况予以加减,通过这样的方式方法制定相当详细的套路动作评分标准。西方体育通过量化难度动作得出分值,传统武术套路动作在把武术推向世界舞台中也照搬,这样照搬西方体育量化的方法在传统武术这里可能行不通,可能使传统武术陷入一定的发展困境当中。中国传统的民族体育其实包含着两种重要属性:一个是健身运动的属性,一个是文化载体的属性,这两属性是同一传统民族体育项目的两个方面,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如果一种传统体育项目失去了其运动属性、丧失了其健身功能,那其就不成为体育了,人们是否还会从中得到效用的满足也未可知,人们是否还会将其作为商品进行消费也不再确定,那么现在所做的一切讨论都没有意义了。而如果一种传统民族体育项目仅仅具有健身属性,而失去了其所承载的文化属性,那就等同于一般的体育项目了。这样规定的评分体系的建立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统武术评分难的问题之所在,然而这样硬性的评分套路动作似乎过于牵强。习武者为了比赛成绩的提高,拼命练习套路难度动作,难度动作越练越难,在难度动作不断加强的基础之上,习武者们似乎感受到失去了什么,越练越迷茫。习武者所缺失的正式中国传统武术的灵魂,丢失了几千年来传统武术套路动作的核心之攻防击技的特征,丧失了传统武术的动作魅力。多省市武术比赛当中很多练了一辈子武术的武术家对现在竞技武术套路直呼看不懂,有异于他们习练一辈子的传统武术套路动作。竞技武术套路在推向国际化的过程当中把套路动作的演练评价体系体操化,逐渐使传统武术丧失了攻防技击的灵魂,不利于传统武术的传承和发展,还是需要我们当前最广大的武术工作者们逐步改进,使传统武术即能很好的面向世界走向国际的大舞台,同时也能保留住传统武术的精华,永保传统武术不可比拟的魅力所在。

3 传统武术套路发展现状

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传统武术套路发展中遇到的难题,需要我们的智慧和敢于创新的勇气去解决,虽然竞技武术套路动作已经走向了国际化,但国际化的过程并不是很顺利,在其中遇到了一些难题有待我们共同去解决。竞技武术套路动作的评价体系的建立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套路动作评分难区分难的急切问题,但同时也随之产生了新的问题所在,诚然套路动作评价体系的建立逐步提高了套路动作演练的难度程度和审美需求的特征特点,然而这些也极大的限制了最广大武术爱好者参加武术的热情,如果不采取措施去解决这一急切问题,担心使传统武术的传承和发展受到 一定的障碍,使得习练传统武术的人逐渐减少。运动健身是传统民族体育的首要属性,人们学习从事传统民族体育正式因为其能给人们带来健康,这既包括身体机能的健康,也包括运动过程中心理的愉悦与振奋,所以,健身效果构成了传统民族体育效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学习、参与传统民族体育也会产生成本,这些成本包括学习练习过程中学费、场地、装备等硬件支出,也包括学习、参与过程中所付出的辛苦努力以及运动损害等风险。那么从排他性来看,传统体育项目往往具有相对复杂的技术动作,并且包含着相对悠久的历史以及“阴阳五行”等相对深刻的文化内涵,在没有教练和师傅的教授指导下很难完成学习,所以,从学习环节开始,传统民族体育就具有了严格的排他性,可以将很多不愿意付出成本(特别是学习费用)的消费者排除在外。这种严格的排他性就保障了传统民族体育能够有效克服“搭便车”行为,为私人供给提供了保障。竞技武术套路这样的国家化发展道路可能使得传统武术文化的精华含量黯然失色,使传统武术失去了传承和发展的条件,也是欣赏传统武术套路动作的观众越来越少。引用一位在传统武术界德高望重的武术家的话,“当前我们是用百分之一百的精力去做那武术百分之十的事情,而忘记了武术最大一部分的灵魂所在”中国武术和武术文化不论怎样发展、传承和国家化,一旦失去了武术的灵魂就失去了武术繁荣发展的根本条件。endprint

4 传统武术文化的重要作用

中国传统武术之所以堪称为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其在很大的程度上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髓之所在,在封建社会达到了鼎盛,而视其当代的发展却十分不尽如人意,正处在传承的断裂和失传的边缘之间徘徊。纵观传统武术传承和发展的各个阶段,每个历史阶段都会承载着不同含义。奴隶社会阶段传统武术长期被统治阶级垄断,统治阶级为了巩固自身绝对的军事力量,而武术作为军事项目当中较为有效的军事手段,统治阶级一般禁止民间习练武术,传统武术传承受到了很大程度的限制。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中国传统武术在民间得到了空前的传承和发展,在这一历史时期很多知名的武将都来自于民间,这很可能与唐朝开始实施的“武举制”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武举制”很大程度上成就了民间传统武术的发展,使传统武术在民间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成就了诸多驰名中外的武术人才。

竞技武术来源于传统武术,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对传统武术的精简,国家致力于竞技武术之初,乃寄希望于竞技武术先行,而后带动传统武术更好的发展,然而事与愿违竞技武术国际化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传统武术的发展严重滞后。纵观当前传统武术的发展状况,我们都深有这样的感触,我们能见到传统武术的机会越来越少了,看见较多的是西方强势体育项目,比如三小球、三大球、街舞和健美操等,可以说西方强势体育项目对中国传统武术项目构成了较为明显的冲击,造成我国传统武术项目在民间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挤压。大型体育舞台所承办和展示的一般都是竞技武术套路和散打,而传统武术项目很少能有机会登上大型体育舞台,竞技武术赛事近年来逐渐增多,这得益于国家的重视。竞技武术专业化比较明显,需要习练者有较好的运动基础和身体素质,这导致习练竞技武术群体相对较小,缺少广大的群众基础。传统武术有着广泛的习武群体,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如果没有传统武术套路作为基础,竞技武术套路往往脱离大众,没有根基难成大树,难以得到全面发展和壮大。竞技武术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之下已经成为武术套路的主流,传统武术套路受到竞技武术的影响不断增强,以至于传统武术套路演练内容逐渐呈现出竞技武术的内容,技术动作和风格韵味上追求竞技武术化,很多老拳师对这样竞技化的传统武术套路直呼“看不懂”,这样的传统武术套路有别与老一辈传承的风格韵味。在传统武术套路比赛和表演中,我们通常会发现很多套路演练者为了增加观赏性和分值,把大量竞技武术的难度动作添加到传统武术套路当中,这样的形式已经成为传统武术套路演练的一种趋势,以致传统武术套路丧失了原有的风格特点,丢失了传统武术内容的精华,趋于西方竞技体操,未能保留传统武术的民族特色,往往影响老一辈拳师参与传统武术传承的信心。传统武术套路演练演变的已经不能让老一辈看不懂,一味地追求难度动作和分值,演变成速度更快、转身的圈数更多,难度越来越大,风格越来越像竞技武术套路,越来越像西方竞技体操动作,这种趋势不利于传统武术的传承和发展。

当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群众普遍追求高效快节奏的生活生产方式,人们对文化知识的追求非常广泛而缺乏深度,对体育健身方法的选择同样趋于简单易学化,传统武术需要习武者有一定的基本功,而基本功的学习一般比较枯燥,还需要长时间大量的练习套路动作才能有一定的效果,不像拳击、跆拳道、散打等武术项目简单易学。中国各地跆拳道馆随处可见,而传统武术馆却寥寥无几,家长同样缺乏对传统武术的认识,往往让孩子学习跆拳道而不去学习传统武术,同时传统武术缺乏有效的宣传,对传统武术的教学方法始终没有有效的改变,不适用与当前传统武术的传承和学习

4.1 传统武术文化的技击价值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

传统武术源自人类早期的生产与生活,早期原始社会用于征服自然和捕猎野兽,努力和封建社会主要被统治阶级用于统治军队和镇压农民,纵观历史的发展武术的核心属性是击技,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方式方法之一。中国传统武术习练中的每一拳每一脚无不包含着十分明显的攻防内容,赋予了丰富的实践性。二十一世纪,经济高速发展,全球经济高度一体化,竞争越来越激烈,人们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特别是国内加班视乎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人们多数处于亚健康状态和疾病的状态。健康犹如基石,没有健康的身心,便不能更好的工作;健康的身心,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体育锻炼不但可以增强体质,增进体能,防病去病,还可以愉悦身心,陶冶情操,全面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体育锻炼是良好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和终身体育的意识,有益于良好健康行为习惯的形成,防病去病,预防疾病和亚健康状态的发展和形成。体育锻炼的生活方式能使我们更加亲近自然,是一种纯绿色的生活方式。体育可以优化我们的消费结构,提高绿色消费和生命质量。体育产业未来在中国的经济比重越来越大,十三五规划中到2025体育产业占总国民生产总值到1.5%的比例,显示了国家对体育产业发展壮大的信心。体育活动是当前人类快节奏生活方式的心理调节器,可以有效缓解人们紧张的生活压力,舒缓身心,提高人们调整情绪的能力和方法。体育锻炼为人们提高了绿色健康的生活休闲的方式,提高人们对日常生活的满足感,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培养人们的创新意识,保持健康向上的创新情感,为当前紧张的社会竞争提供优质的身心健康,德才兼并、道德品质高尚、社会适应能力良好的创新型人才,提高国家的竞争力,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坚实的基础,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良好的手段。国家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整体思想方针,而和谐社会的构建通常是以广大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为核心要素。在当前中国国内中西方文化相互并存,人们健身手段的选择也同样兼有中国古代的传统体育项目和西方当代体育项目并存。传统武术不同于其他体育项目的主要特点是“身心兼并”,所谓“身心兼并”是指传统武术不但能够起到强身健体,增进体能,提高身体素質的作用,还可以“调心”疏通经络,强心健脑的独特作用功效。传统武术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思想,有着较好的健身价值,逐渐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闻乐见,成为人们健身锻炼的首选体育运动项目之一。endprint

4.2 傳统武术文化的教育价值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

武德是传统武术教育价值的核心,是传统武术教育的灵魂。武德顾名思义是习练武术的群体应该遵守的道德行为规范,是经过几千年武术文化逐渐形成的一种传统武术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武术传承的载体主要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传承的方式通常是师教徒学,这样的方式传授有利于拳法技术的精确,有利于身法、拳法、眼法和腿法的传授,然而,这种封建式的传授方式包含着门派之间、传男不传女的思想,有碍于传统武术的传承和发展。传统武术和传统武术文化就像一个浩瀚的大海,是由千百个像河川一样的门派组成,各门派之间相互竞争、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可以形成一个繁荣、百花争发的武术。然而封建式的门派之间的恶性竞争和封闭性,是中国传统武术和传统武术文化的糟粕,必须不能予以保留,倘若保留必将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和建设。传统武术的传承通常是师徒制的模式,这种模式的最大的弊端就是传播幅度过于狭窄,很容易造成一种拳种的失传。多数门派之间往往排斥与其它门派之间在拳术拳理之间的相互交流,通常存在认为本门派武术独尊的自大思想。在传承时往往还存在留一手的恶性保守方法,致使真正的武术绝学逐渐失传和消逝,真是令武术工作者痛心疾首。

武德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逐渐形成了传统武术独特的伦理观即武德。武德强调习武者要有仁爱、受礼、宽以待人等高尚的道德品质。中华民族是举世文明的礼仪之邦,道德品质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不可逾越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在建构全面小康和谐社会的今天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诚信是武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名人剑客之所以能称之为侠客的最高境界,不但具有高不可攀的武术修为,还要具有至高无上的武德修为,侠客“一诺千金”,“言必行”是侠客的共同特征,通常把诚信看得比自己宝贵的生命都重要很多,这是一个人的高尚品格的重要体现,并且蕴含着丰富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尊师重道是武德的重要一部分,习武必须尊重师长,武术师傅具有高超的权威和受到无限的尊重,反观当前我们的学校教育中往往最缺少的就是这种尊师重道的精神、尊师重道的学风,只有尊师重道,老师才能爱学生,师生之间才能建立起良好的交往关系,才能相互学习,相互提高。因此,当前我们应该给予教师合理的地位和尊重,把武德当中的核心思想,即尊师重道作为学校重要引导之处,才会在全社会重新树立起尊重教师的良好学习风尚。

参考文献:

[1]习云太《中国武术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5.

[2]邱丕相,王 震.中国武术在世界体育中的地位透视[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8(3):61-64.

[3]程大力.传统武术:我们最珍贵的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J].体育文化导刊,2003(4).

[4]冯天瑜,何晓明,周积明.中华文化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5]费孝通.中国文化与全球化[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

Traditional Wushu culture and Wushu Morality

Li Guohui

(History Department, Liaoning Provincial Party School of CPC, Shenyang Liaoning 110004,China)

Abstract:Traditional Wushu culture and Wushu morality are the treasures of traditional culture of China. In the construction of harmonious and innovative society, today they have special concepts, and it plays a vital role to use and exert the traditional Wushu culture and the special role of Wushu morality, to constructs the socialst spiritual culture.

Keywords:traditional Wushu culture Wushu morality harmonious societyendprint

猜你喜欢

武德和谐社会
探讨小学生武德教育价值与现状分析
论散打教学中武德教育的有效渗透
论管仲的利益观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
马克思主义信仰在构建中国和谐社会中的意义
群众文化在和谐社会建构中的作用与发展策略分析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中华武德通史》评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