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进来”“走出去”需要三大转变
2017-12-13王志乐
王志乐
十九大报告谈到对外开放尤其是引进外资时,有两方面值得注意:一是,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二是,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另外,从今年年初的5号文件到8月的39号文件,中央这么短的时间发布两个涉及外资的文件,也可见这几年外资的增长或许并不乐观。
中国社会应当更新理念意识,从而对跨国公司和外资企业有一个全新认识。换句话说,中国亟需理论创新。首先,中国社会应当认识到,跨国公司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帝国主义或者发达国家掠夺资源的工具。它们有全球战略,要打造全球价值链,在全球整合资源。当它们搭起全球管理治理架构,也就需要承担全球责任。随着全球化程度越来越高,海外业务超过本土业务,它们有必要与所在国形成利益共同体。
第二,中国社会应当支持并打造全球产业链,利用全球的资源进行生产竞争,而不只是一味地要求保护民族产业。全球公司的作用已经不能用传统的跨国公司理论解答,它们实际上可以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发动机,中国制度转型的催化剂,中国和平发展的同盟军。我们应该坚定不移地按照中央30多年来的大方向坚持开放,坚持和这些跨国公司合作,构建利益共同体。
第三,中国应当采取一种新的安全观。过去,国内要求防范外资,但现在中国应当接纳外资并同其合作,共同维系安全。
理论创新只是一部分,之后还有三个关键方面的转变。首先是观念转变:从投资输入国思维转变为投资输出国思维。中国过去几年正在从投资输入国变成真正的投资输出国,但我们的观念没有跟上这样的转变。投资输入国的思维基本上是防范外来投资,但是投资输出国正好相反。我们的企业到了外国希望外国给我们开放,希望外国给我们国民待遇,那么,现在就需要给进入中国的外资企业同样这个待遇。
第二,要从民族工业的思维转向全球工业、全球公司、全球价值链思维。现在,很多人想问题的方法或者发展思路还停留在民族工业的思维上面,以至于很多企业政策实际上鼓励的不是走向全球,打造全球价值链,而是打造国内价值链。这种国内价值链怎么能够和全球价值链竞争呢?
最后就是要从传统安全观走向新安全观。过去我们不让外国公司进来好像最安全。实际上这种传统安全观不适应现在的局面。我们应树立新安全观,在开放、合作中和这些跨国公司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打造真正的安全。
有了这样三个观念转变,才能理解中央现在最新的外资开放政策;有了这样三个观念转变,中国企业才能够理解我们走出去实际上就是要打造源于中国的全球公司。中国企业走出去应该打造互利共赢的全球价值链公司,从理论创新到观念转变上落实“一带一路”倡议,以及“引进来”“走出去”的新战略。▲
(作者是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