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淡平江县农机合作社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2017-12-13平江县农业机械管理局
■ 平江县农业机械管理局 江 敏
浅淡平江县农机合作社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 平江县农业机械管理局 江 敏
农机专业合作社是由农机户自愿组成的社会团体组织,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期加快推进农机服务市场化、专业化、产业化的重要载体,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是解决农民、农村、农业问题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平江县按照湖南省现代农机合作建设实施方案要求,结合全县的工作实际,着力打造现代农机品牌专业合作社。经实践证明,平江县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创建,提升了现有的农机装备水平,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推动了土地流转和逐步实行规模化经营,实现了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的目标。
1 基本状况
平江县位于湘、赣、鄂三省交界处,区域面积4125平km2,辖24个乡镇、496个行政村,46个居委会,总人口106万,耕地面积65.8万亩(1亩=667m2,下同),多丘陵山地,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大县、人口大县和农业大县。至2016年12月底,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9.51万台,89.2万kW。全年完成机耕面积86.8万亩(含复种面积)、机收面积83.6万亩、机插面积18万亩,油菜机耕机播面积16.8万亩,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1.8%。
(1)现代农机合作社分布情况。2014~2016年,平江县共创建现代农机合作社22家,分布在12个乡镇22个村。其中:安定镇5家,伍市镇3家,三市镇4家,加义镇2家,长寿镇、福寿山镇、童市镇、南江镇、三阳乡、浯口镇、龙门镇等各1家。2016年,安定镇的山边、伍市镇的耀光、浯口镇的栗木等三家现代农机合作社被评为湖南省示范现代农机合作社。
(2)资金来源。全县22个现代农机合作社,资金来源主要由贷款、成员自筹两部分组成。创建成功后,省财政补助每社15万元,市财政补助每社2万元;县财政补助每社13万元。22个合作社共争取省市县配套资金660万元,其中省配套资金330万元、市配套资金44万元、县配套资金286万元,是岳阳市争取扶持资金最多的县。
(3)基础设施建设。平江县现代农机合作社创建,没有按国家重点帮扶县的优惠条件降低标准,而是在省局要求的标准上拔高创建:每个合作社须有一台高速插秧机,须有农机维修人员,经营场地面积800m2以上,流转土地面积500亩以上。22家合作社入社户数233人,服务农户6635户,入社经营业面积24892亩,拥有机械原值1566.78万元,保有量达到350台,机库棚面积10807m2。
(4)完善规章制度。自2014年平江县申报创建现代农机合作社以来,县委、县政府和农机主管部门高度重视,成立了领导小组,印发了全县现代农机合作社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建立和健全现代农机合作社各项规章制度,进行定期检查和指导。全县各合作社都按法定程序选举产生了理事会、监事会,建立了合作社章程,定期召开理事会成员会议、安全生产例会,通过工商注册明确了法定代表人,按照产权明晰、责任分明、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进行运作。建立机手台账、机具台账,定期排查安全隐患,确保安全生产。
2 存在的问题
(1)发展不平衡。全县发展创建22个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只占全县合作社的10%。全县24个乡镇只有12个乡镇22个村创建现代农机合作社,发展规模与规划与要求差距很大。现在有梅仙、虹桥、余坪、瓮江、三墩、石牛寨、上塔市、岑川、板江、大洲、木金、城关等12个乡镇没有创建现代农机合作社,存在盲区死角,并且这12个乡镇中有的区域土地平坦,均适合大型农业机械作业,所以平江县创建现代农机合作社潜力非常之大。
(2)土地规模经营面积小。农机合作社的发展以土地流转为主,为实施土地规模经营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条件。但土地规模经营相对滞后,影响了大型农业机械作用的发挥。一是农民自主经营、各自为政,大机械与小地块的矛盾日趋突出。二是全县土地以家庭为单位,农民自主经营收入相对稳定,加之对现代合作社认知不多,看不到好的经济效益,三是农机等相关部门对农民入社的相关政策优势,尤其是合作社的发展前景宣传力度不够,农民入社顾虑重重,不愿意带地入社。三是合作社规模经营小,组织化程度不高,作业效率低,作业成本增加,看不出合作社的作业优势和效益优势,这也导致入户农户积极性不高,土地经营面积小的一个主要因素。目前,全县入社耕地3万多亩,主要集中在土地流转较好的安定和伍市2个乡镇。
(3)农机技术人才短缺。农机合作社作为一种新兴的合作组织,需要大量的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人才。目前,平江农机合作社经营管理人才匮乏,缺少专业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及其它机械维修服务人员等。合作社理事长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农业经营管理知识匮乏,市场开拓能力不强,法律意识淡薄,难以适应合作社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合作社从业人员,文化素质较低,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培训,在规模化经营、企业化管理、合同化运作等方面,无论专业知识还是个人素质都存在很大差距。虽然,平江县农机局多次组织合作社的技术人员到省、市参加培训,县里也多次举办农机操作、合作社骨干等各种专业技术培训班,但由于参训人员文化素质和专业基础参差不齐,培训时间又短,大部分学员很难掌握操作技术和管理,导致大型机械作用不能充分发挥,合作社发展受到制约。
(4)监督乏力。农机合作社都通过工商注册,按法定程序选举产生了理事会、监事会,建立了合作社章程,明确了法定代表人,按照产权明晰、责任分明、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管理制度运行,严格执行成本核算制度,但是,绝大多数农机合作社,都是法定代表人一个人说了算,理事会、监事会形同虚设,各种章程、规章制度成了摆设。特别是个别农机合作社在章程制定、股金设置、盈余分配、民主管理等方面缺乏有效的执行力和监督制约力。导致个别合作社组织机构作用发挥的不好,影响和制约了合作社的快速发展。
3 推动现代农机合作社发展的建议
(1)科学合理规范发展布局。2017,平江县现代农机合作社创建工作热情高涨,但农机部门依然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推进、高质量运营原则,全面推进现代合作社建设,按照全县发展现代农机合作社规划实施要求,科学合理布局,认真统筹规划,摸清底数,做好计划统筹,择优择机依次有序开展现代合作社创建申报等工作。2017年规划发展现代农机合作社10个,入社耕地3万亩,覆盖全县14个乡镇,逐步消除死角和盲区。
(2)拓展土地规模经营面积。规模经营是合作社生存的根本所在。一是做好入社引导。做好农民思想工作,提高农民对建设农机合作社的认识,让广大农民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入社是实现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富裕最有效载体,鼓励农民自愿以土地入股方式加入农机合作社,最大限度扩大农机合作社土地经营面积。二是加大土地合理流转力度。在土地流转中采取委托经营的方式,年终给农民粮食,粮价随行就市,农户实际收入与合作社 风险共担,农民比较容易接受。三是筹措资金租赁经营。采取政策引导等措施,引导农民从传统的经营模式中走出来,把土地租赁给合作社。
(3)加强综合服务能力。综合服务能力的提升能助推农机合作社更快更好发展。一是以管理促服务。农机管理部门定期、定专人对合作社提供指导服务,规范管理。二是以技术促服务。组织专业技术队伍为合作社提供技术支持,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等项目为依托举办合作社成员培训班,学习新技术,推广新机具,普及合作社相关知识,使合作社成员素质整体提升。三是以交流促服务。在农机主管部门的组织下,开展县市省域间交流。定期召开合作社交流研讨会,发挥省级示范社的示范带头作用,组织实地观摩,介绍经验,相互学习。四是以人才促服务。要建立农机人才库,把农机合作社和农机技术人员之间的需求联系起来,提高人才利用的效率,解决农机合作社的技术人员需求问题。五是跨区作业促服务。合作社充分利用其组织化、规模化作业的优势,组织社员和机具到周边村镇进行对外作业,以低价格、高质量为全县农民提供耕、种、收等系列服务,这样,既拓宽了收入渠道,增加合作社的收入,又提高了农机合作社的知名度。
(4)助力精准扶贫为农机合作社发展提供新机遇。平江县是国家重点帮扶县,有贫困村137个,贫困人口7万多人。农机合作社能够促进平江县精准扶贫目标的实现,也为自身的发展提供了新机遇。一是有利于充实资本,扩大规模。贫困户加入合作社拥有股权,而合作社的资本实力以及可调动的土地、劳动力等资源也得到一定幅度的提升。二是有利于保障贫困户的权益,提高其自治能力。国家财政扶贫专项资金的注入,转换成贫困户持有的股权,能够调动他们参与合作的积极性,在参与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合作自治能力。三是有利于增进信任,赢得社会声誉,促进合作社转型升级。农机合作社能够履行精准扶贫的社会责任,同时也增进贫困户对合作社的信任,吸引更多贫困户入社,社会声誉提高,共同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增强,从而促进农机合作社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