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高考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2017-12-12谢邦品薛克厚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10期
关键词:阅读训练语文能力自主阅读

谢邦品+薛克厚

【摘要】一个人的语文能力主要表在两个方面:一是阅读,二是表达。可以说,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反应着一个人语文水平和语文素养的高低。近年来,阅读理解的考查调整为整体感知,考查学生对文章整体的理解。选文也由课内走向课外,且具有很强的人文性、教育性和主观性,现在正迈向综合性、开放性和多向性以及感情的、审美的、个性化的等等。在现行的以考试作为主要的评价标准的大环境推动下,以及现行的高考体制下,语文教学自然而然地注重阅读方面的训练。而阅读教学又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因为它涉及面广,又一时难以见效,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不容乐观但又是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语文能力;语文教学;阅读训练;新高考;自主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0-0242-01

语文教学离不开阅读。阅读是语文之根,阅读是学习之母,阅读是教育之本,阅读能力是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学会阅读,才能生存,才能发展。从大的方面说,语文是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学习语文的过程,是认识社会、认识自然、认识他人的过程,也是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过程。从小的方面谈,阅读不只在于掌握语言文字,它是对人的生活质量和个体素质的提高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为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一、理念兴趣为先,情感领悟并重

1.独立思考、夯实基础

尤其是在新高考制度下,阅读训练更是语文教学的一个既基础又重要的部分。通过阅读训练,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水平,透过对优秀文学作品阅读,逐步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品读生活、启迪心智、品味人生、认识社会等等的能力。但阅读能力的提升并不是阶梯式的递增,而是潜移默化、循环滚动的过程,犹如水中养鱼,加以时日,方能成效。这就不能只局限于课堂教学和课本内容了,而应该将课外阅读与课堂教学适当引导做有机结合。同事应培养学生养成质疑、探索作品的能力,为学生具备开放、多元化的文化素养,为形成具有创造性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2.激发兴趣,自由阅读

教师完成课堂阅读教学的同时,应充分鼓励、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有人归纳出了青少年读书的五种需要:学习需要,交流需要,缓解焦虑需要,放松需要,消磨时间需要”。(《中国青年报》2001.2.1)这完全符合青少年学生阅读心理特征的。对青少年学生来说,兴趣是阅读的第一原动力,对高中学生更是如此。他们渴望能阅读到自己喜欢的书,其阅读的出发点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兴趣爱好需求,寻找自己的乐趣,绝对没有带别人指定的。

3.注入情感,以情激情

语文课堂上的阅读教学应成为情感交流的活动。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重与学生心灵的沟通、情感的交流、理念的碰撞。所谓情由心生,不注入情感,怎能达到交流、沟通、理解的目的?因此,真正进入角色的阅读,应该做到师生之间有交流、學生之间有共鸣,学生个体的心灵有震撼、学生与作者能对话。当然,学生是只是被指导者,能否达到这一要求,关键在老师这个活动的主导者。

4.得之课堂,收之课外

课堂上的语文教学,其实只是老师引导在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品读范文,初窥语文百花园中的一角而已,要想让学生领略着其中的精彩,必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素养,绝不能拘束于语文课堂的教学,而应该让学生走出课堂,从老师的框框中走出来,运用课堂上学到的学习方法、知识和能力,投入到博大的文学殿堂中,去开放思路、去自由阅读。通过大量的阅读,增强知识积累,从而水到渠成地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水平。

此外还应大力提倡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自主阅读,从而增加语文知识积累,提高语文素养能力以及感悟文化的能力。其实课堂之外的阅读,通过对优秀文学作品的鉴赏,是对课堂学习能力的补充与延伸,是对所学知识的实践与检验,是阅读所带来的真正收获。只有大量的阅读,才可增长广博的知识,塑造完美的人格。因此通过大量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动力引来源头活水,更能提高其语言运用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水平。

二、精心指导,功夫课外

显然,阅读是要达到一定的目的的,我们的阅读教学也是有着很强的指向性的。因此,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就不能采取放羊式的,让学生漫无目标、不讲究方法瞎转悠,而应该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给学生以正确的方法指导,这样才能有的放矢,收到理想的效果,否则将事半功倍。

1.分类摘记

这是最基本的也是必不可少的做法,“功夫在诗外”。同样,阅读的“读”也只是一种手段、途径而已,如果只是局限于读,只是浏览而过,是不会有多大作用的,也不会有什么收获。我们应该培养学生,在阅读时,要做好笔记,把作品中丰富的词语,精粹语句,或是文情并茂的语段分门别类地摘记,制作成读书卡片。这也有助于自己积累素材。

2.质疑问难

存疑而读,读后质疑,这是自主阅读的关键,在要求学生广泛阅读、积累知识的同时,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不要一味死读书,也不要大迷信名人、权威,要勇于在阅读之前打个问号,阅读之后也要敢于发问。这些情节、人物等有多少可信的成分,还有那些不合理等等,这样才能提高自己发现问题的能力。

3.据文探因,科学求真

当然,大胆质疑不等于钻牛角尖、鸡蛋里面挑骨头,而应该本着科学求真的态度,因“文”生疑,就“文”释疑,以“文”为证,因此应指导学生区分文学作品与纪实作品,要允许文学作品的虚构与夸张,还要懂得结合时代、环境的因素,不要因了质疑而把自己陷入无休无止的纠缠之中。如读了《西游记》,千万不要为了好奇而去纠缠石头里怎么能蹦出个人这样的毫无意义的问题。

4.感知生活,拓展阅读范围

中学生,特别是高中生大都已涉及或参与了社会实际生活,并对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善恶美丑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感知,这是他们能正确阅读理解的浅谈条件。因为他们多少可以凭自己感知了的生活和感情去探索,理解文中的人、事、景、情等,甚至可以将自己假设为文中某个人物进入角色去感知领悟,假定文中的人物就是自己,文中的事就是自己的真实生活,做到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事,如逢其盛,就像演员深入体现生活一样。学生既是读书人,又是书中人。若能如此,相信感受会更真切,阅读能力也会因此而得到加强。

众所周知,语文教学是漫长的、艰巨的过程,没有捷径可走。而阅读教学更是如此,想要朝夕而成,一蹴而就是不可能的,它需要我们扎实、稳妥、不懈地努力,也不要受功利影响,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审美能力,也才能把我们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传承、发扬。这也是我们语文老师应尽的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语文第五册教师用书.

[2]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语文第三册教师用书.

[3]《读者》(2014.10.1).

[4]《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2016.

猜你喜欢

阅读训练语文能力自主阅读
不因人文失语言 要因语言悟人文
如何培养初中生英语的阅读能力
浅论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
应用型本科人才语文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给学生带得走的智慧
议中学英语阅读理解教学
探究小学语文自主阅读教学策略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