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观学生观之我见
2017-12-12唐丽娜
唐丽娜
摘 要:正确的教育观和学生观,就是要变被动为主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以教师为中心的单方面的知识传授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育要从机械的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转变,要从传授知识向发展能力转移,让学生具有主动学习的意愿和能力,具有初步的科学和人文素养,环境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
关键词:学生中心;活动中心;发展全面;教育观;学生观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4-103-01
一、树立学生中心的教育观
过去,我们习惯于以教师为中心,教育教学很少顾及学生的个性特点及实际需要,这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新课程改革的宗旨是让每位学生实现全面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学生中心即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本,就要树立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的观念。把学生的潜能开发、健康发展等作为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以学生为本,就要关注学生的主动性和差异性,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使其主动的发展;同时,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开发其独特的潜能,促进其发展特长,使其有个性地发展。
对于课堂教学而言,其实顶低级的就是"惟知识"的讲授课堂,不教而教才是高级的课堂,或者换句话说,那些不需要教就能让学生学会的教师才是好教师。不教而会,这种可能性只能来自于渡船--摆渡。其实,靠摆渡过河还不能称得上"学习能力",仍然算是借助外力,因此,要明白,导学案实在不是目的主体,它只能是工具和手段。导学案相比传统的教师教案,它主张"服务于学",它最终极的追求是"会学"和"创学",因为它一定是变传统的研究教材、研究教法为研究学生、研究学情、研究学法,变教学目标为学习目标,变传统的教师课堂为学生课堂,变传统的"惟教"为"惟学"、"惟师"为"惟生",是教师新课改理念下的二次课程开发。
二、树立活动中心的教学观
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教育奉行以知识传授为价值取向的教学观,课堂中教师的讲授成为主要的教学形式,轻视甚至否认学生活动对其素养形成及素质发展的真正价值,致使学生不能主动、全面、有个性的发展。为促进学生主动、全面、有个性的发展,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树立学生活动的教学观。重视学生主体活动,要求课堂教学淡化教师的表达欲,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使其在自主、探究、合作的活动中掌握知识、发现真理、体验情感、陶冶情操,从而真正能够自主、全面、有个性的发展。
例如《鸦片战争》本课,让学生根据导学案自学教材找出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的原因、鸦片给中国带来的危害、虎门销烟的概况、鸦片战争的原因经过结果以及《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对于自己无法掌握或者找不出来的问题,小组合作解决,在解决不了的问题全班一起解决。设计展示交流问题分角色表演虎门销烟的概况。在表演中展示自己的能力并且掌握相关知识。
三、树立平等民主的師生观
传统的教育教学活动,严守师道尊严,师生关系可以用传道、授业、解惑来概括,强调教师的权威地位,师生间谈不上民主平等,这不利于学生主动、全面、有个性的发展。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参与者、引导者,教学过程是师生对话、共同提高的互动过程,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学生学的僵化关系要让位给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共同提高的平等关系。这就要求我们树立平等民主的师生观。 树立平等民主的师生观,要求教学不只是忠实地执行教案,而且要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内容,让课程变成一种动态的、发展的、富有个性化的创造性过程。教学要由重视传授向重视探究变,由重视教师教向重视学生学变,由重视结果向重视过程变,由教师居高临下向与学生平等相处变,由漠视学生的感情态度向重视学生的感情态度变。
在教育教学中,根据学生各自的特长,努力创设有利于他们表现自己特长的机会。每个学生都渴望成功,希望受到他人的肯定尊重,而成功的秘诀就是具备自信心。如果学生没有成功的体验,就会认为自己很笨,再努力也没用,于是会出现一系列问题,师生关系很可能会处于敌对状态。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不断创造条件激励学生,使每个学生的特长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学习品质是多层次的,必然导致学习结果的多层次。我在练习设计时,对同一目标设计出难易不同的几组练习,让学生自由选择其中一组练习。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再根据不同评价对象的学习结果,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不管选择哪组题目,只要学生做正确,我就给予充分激励,满足学生学习中自我表现的欲望,让所有的学生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达到新的目标。为他们提供一个展示自我、提高能力的机会,让他们体验成功。这样就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课堂互动、情感交流,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四、树立发展全面的评价观
传统的评价观是僵化的,即只用结果来评价学生;传统的评价观也是单一的,即只用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这不利于学生主动、全面、有个性的发展。为促进学生主动、全面、有个性的发展,新课程改革要求树立发展全面的评价观。 树立发展全面的评价观,首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要看到每一个学生有发展的潜能,每一个学生都能发展变化,而不能用一次考试成绩看死差生,认为其朽木不可雕也;其次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特别要用多元智力理论看问题,要看到学生不同的智力构成、不同的个性差异,从而用全面的而不是用单一的标准来评价学生,尤其不能用单纯的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
总之,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变教育教观念,变传统角色,树立起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学生活动的教学观、平等民主的师生观、发展全面的评价观;这才能促进学生主动、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梁红燕,辛涛.适应素质教育的教师教育观念及其培养[J]. 教师教育研究, 2015, (03)
[2] 孙洪涛, 刘凯.转变教育思想观念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N].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
[3]高潇怡,庞丽娟. 论教师教育观念的本质与结构[J]. 社会科学战线. 2009(03)
[4] 吴康宁. 学生仅仅是“受教育者”吗?——兼谈师生关系观的转换[J]. 教育研究. 2003(0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