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

2017-12-12徐荔

读天下 2017年11期
关键词:教学方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摘 要:教学无定法,学习无止境。中国文化本就是博大精深,我们要想更有效的掌握其内涵,基本功一定要扎实,只要掌握了最基本的语文知识,慢慢的便能通晓其理,因为万变不离其宗。而教材便是学习语文的重要基础,所以,教师要通读教材,结合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教学计划,深化教学方法,那么课堂教学定会如期所望。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学方法

语文作为中国人的必修之课,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学科,是让学生了解中国文化的学科。如此有重要地位的学科,就需要教师根据时代的需要培养学生,根据教学计划不断探索教学方法,丰富课堂教学的同时提高课堂效率,摸索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让小学语文教学有一个质的提升。如下便是笔者的一些浅见,望能给语文教学工作一个借鉴和参考的作用。

一、 善于利用多媒体教学

在当前这个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多媒体技术已经普遍走入教学课堂,小学语文的教学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善于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改进课堂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情景交融的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基于学生的年龄限制,小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对不是特别新奇有趣的东西是无法吸引他们的注意力的,上课的注意力也是极容易分散的,倘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注重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状况会很差,那么教学目标肯定是达不到的。此情此景,多媒体教学就成了一个不错的选择。它既可以为我们展现动听的声音,又可以将画面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犹如身临其境的感觉。

例如,在讲解《燕子》这篇课文时,可以借助多媒体将课文中描述燕子那活泼可爱的场景,它在烂漫无比的春天从南方赶来,在天空湖面飞行,在电线杆上休息的情境有声有色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时候学生会看着画面开动自己的脑筋思索着、想象着,随后教师再展开讲解将会变得很轻易,而且达到的效果也会让人非常欣慰。

二、 深入研究教材内涵

语文一向提倡人文精神,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单纯的局限于课本教学,要时时关注生活中的语文气息。教师在课堂教学前,就应当充分的研究本课堂教材内容,吃透课本,并适当的进行延伸,以突出重点、难点和热点为主要标准,让学生由学习一个中心思想而辐射到其他的学习内容中去,学会举一反三。

如,讲解《云雀的心愿》一篇童话故事时,教师要做的不仅仅是让学生通读文章,明确云雀的心愿,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领悟课文的延伸之意,要将课文用拟人手法告诫人们的道理生动地讲给学生听,这样会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要灵活地在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开阔学生的视野。

三、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所有的学生虽然同坐一间教室,同受一个教师教学,但其个体间却有很大的差异。就像一千个人读哈姆雷特有一千种看法。因每个孩子的成长环境不同,这就导致了每个孩子的个性皆有不同,思维模式也存在着极大的差别,如此,在面对同一问题时,观点和想法自然有所不同。而语文又是一门比较“活”的课程,语文中的一个问题也大多没有标准答案。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要注意引导每个学生积极发言,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锻炼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就像所学的课文《苹果里的五角星》告诉我们的道理一样,创造力是来自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教师最好先不要提示更不要给出标准答案,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回答课堂问题,在学生的答案上进行补充,尽可能地给更多的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让同一个问题有更多的想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四、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要实行有效的课堂教学,就必须要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首先就是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才可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着很多互动环节,比如,让学生分组分段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试着让学生分析人物形象,让学生自主讲解学完课文后的感受,也可以小组讨论,在没有思路的情况下,还可以展开竞争,大家一起比一比,看谁做得最好,调动学习的气氛。其次就是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试着让学生将自己的思想用语言表达出来并与大家分享,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给学生在大家与教师面前展现的机会,在对比中不断学习成长。

五、 引发思考,让语文课堂“时有尽而意无穷”

成功有效的课堂,不能够单单停留在课堂教学上,还应当要适时的延伸,实现教学的升华。尤其是语文学习,可以说生活处处是语文学习的课堂,受教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课内外的资源融通共享,才能积极有效地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德国著名的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积极的思维引导非常重要。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消除学习上的依赖心理,主动学习。

(一) 培养问题意识

现代思维科学认为: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思维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营造民主的教学气氛,培养学生乐于提问、敢于提问的学习品质,從学生提出的问题入手安排学生的学习活动,使学生树立“学习源于问题”的意识,培养遇到不明白的问题勇于提出的良好的习惯。这也是创新品质形成的基础。

(二) 学会提出问题

注意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认真思考的学习品质。在学生的提问过程中,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恰当的进行引导和训练,逐步训练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三) 及时进行评价

激励会强化学生的提问意识与动机,运用评价手段,针对学生的提问给予恰当评价、引导,小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论是否有价值,要给提问者以激励。特别是课外反馈的问题,更要及时反馈、评价、激励,以加强勤思习惯的养成。

总之,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对于语文教学的方法也是层出不穷,但笔者坚信,万变不离其宗,只要掌握语文教学的宗旨和要领,把握好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挖掘教材,归还学生学习的天地,就能够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同时,语文教师还要善于根据教学实践,总结教学方法,从教材出发,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教学大纲要求,让语文课堂源于课本,却能走出课本,走进生活,这就是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王文志.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科教文汇,2009,(26).

[2]许斌.对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剑南文学,2011,(03).

作者简介:

徐荔,辽宁省本溪市,桓仁县实验小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学方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