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诗文对思想政治课的辅助功能

2017-12-12高寿鹏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7年11期
关键词:鱼之乐荆轲太子

近年来,教材及试卷中借助古诗文引导学生理解哲学知识的内容很多,这使得说理性明显的政治课有了古文化的滋味。为寻求一种既能使课堂生动有趣、又能调动学生激情的途径,笔者以中学语文课本为切入点,对中华传统文化尤其是古诗文进行研究,找到了与政治课的契合点,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性、趣味性,在提升学生素质的同时,也契合了高考大综合的需求。

用这样的思路教政治,整个课堂就成了诗文的殿堂。

下面是我教学实施中的全过程。

一、用古诗文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古诗文语句精炼,寓意深刻,富有感召力。在导入新课时运用诗文佳作,能启迪学生思维,调动学习兴趣,带动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例如,讲《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时,我先讲了《太子丹和美人手》[1]的故事。这个故事暴露出他极其错误的形而上学思想。盘子里的手失去了人手的意义,还能弹琴吗?作为人体有机组成部分的手离开了人体这一整体,就不再是一双手了,这就很自然地将学生引向新知识——“整体和部分的联系”的学习;在讲《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这一课时,用“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2]的故事导入,引发学生讨论,得出——我们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对待人和事,而应该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用“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3]导入新课《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让学生很容易理解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在一定的条件下转化的道理。这样,既风趣,又能迅速吸引注意力,感召力强。

二、用古诗文解析观点,化抽象为具体

哲学里许多观点抽象深奥,高度概括,而古诗文则具体形象,生动有趣。适当引用古诗文,会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趣味化。如用“刻舟求剑”讲物质和运动的关系,用“掩耳盗铃”讲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在讲规律的相关知识时引用“冬节食南稻,春日复北翔”[4];“事物的变化发展始于量变,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引荀子《劝学》“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引陆游《冬夜读书示子半》“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按客观规律办事”引朱熹《观书有感》“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矛盾双方的转化”引“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5];“矛盾的普遍性”引苏东坡“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毛泽东诗“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則用在“运动与静止”的观点上……。

这样,抽象而深奥的原理通过古诗文的演化,极大地方便了学生的理解与掌握。(大部分的诗句学生都熟悉,理解起来当然也不费力)

三、以古诗文结尾,启发性强

一堂好课,好的结尾至关重要。结尾恰当地引用一些诗文,不但可以起到知识迁移的作用,而且还能为下一堂课作好过渡。如讲“事物的运动变化”时,结尾让学生分析诗句“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6]它蕴含了怎样的哲理呢?(草木有荣又有枯,可以看到事物是运动变化的)那么“自有时”又如何解释呢?(变化是有规律的)这样的结尾既生动地概括了本节的内容—“事物是运动变化的”,又巧妙地暗示了新课的内容—“运动是有规律的”。这样既理解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又对下一节课有了期盼。在讲了“矛盾的对立统一”后,结尾我引了《塞翁失马》的故事,让同学们思考这个故事里矛盾转化的思想是否完全正确。(《塞翁失马》的故事,只是朴素的辩证法,还不是唯物辩证法)留有悬念,为下节课点明转化是有条件的、辩证法要以唯物论为基础做了充足的铺垫。

四、运用古诗文设计作业,效果显著

在讲矛盾的对立统一后,用“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杜荀鹤的《泾溪》)“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老子《道德经》)“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杜甫的《绝句二首》,布置作业:思考矛盾双方是如何相互依赖、相互贯通、相互转化的。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7]讲的是: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对此,我设计了以下作业:这则故事包含了什么哲理?对你有什么启示?

这样,在完成作业时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效果明显。

五、链接高考,游刃有余

“大综合”“新高考”步步逼近。对考生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不仅要懂得本学科知识,更要注重学科之间的联系。用古诗文来考察政治理论已成常规,并呈上升趋势。如2012年课标全国卷19题,“‘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贞观政要》这句富含哲理的名言给我们的启迪是什么?”本题既考察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又考察了学生的语言驾驭能力,充分展现了学科之间的联系;2013年四川卷选择题第8题:“唐代诗人柳宗元在《三赠刘员外》一诗中写到:‘信书成自误,经事渐知非下列观点与该诗句所含哲理相符的是——”明白柳诗强调的是“通过实践获得正确的认识”才能选出“学至于行而止矣,行之,明也。”与“方其知之,而行未及之,则知尚浅。”2014年浙江卷选择题27题:“古语云: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这句话蕴含的道理有——”考查的是量的积累;2015年天津卷第10题用“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考查文化对经济发展有促进的一面;山东卷第34题用“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考查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2016年北京卷第25题“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唐代杜牧《赤壁》)“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李商隐的《瑶池》)考查加强文物保护,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高考还考过“人贵有自知之明”、“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等具有哲理的诗文佳作。

留意古诗文会使思维活跃,胸有成竹,在轻松愉快中答题。

六、引用古诗文,注意分寸

用古诗文教哲学益处多,但也要遵循以下原则:

首先,要把握好适度适量原则。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好学生熟悉且易于理解的诗文,以能解决学生的实际困惑为尺度;切记好高骛远,生搬硬套。贪多了则喧宾夺主,把政治课上成了诗词欣赏课。

其次,把握好灵活原则,形式要多样,如让学生自主搜集与所学政治理论有关的诗文佳作,老师也可以总结相关政治理论;也可以让学生互问互答,得出结论,要“授之以渔”;力求灵活,时刻给学生以新鲜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激情。

最后,以学生成长为目的,把他们领路到古代先哲们的优秀思想中,形成由课堂上教师引导,课后自觉学习的模式,不断激发求知的欲望,提高其实践能力。

如果将哲学比作一颗智慧树,古文化就是这颗树上盛开的花朵。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无数先哲圣明、文人骚客在社会与人生的探讨与实践中给我们留下了灿如星辰的壮丽诗篇,为我们提供了取之不竭的丰富宝藏,只要肯下苦功,在教学中注重巧妙运用,定能让学生有丰富的量的积累,让课堂产生质的飞跃,使学生获得满意的成绩。

参考文献:

[1](出于古书《燕丹子》):“荆轲往见太子丹,于是尊荆轲为上卿,居上舍,太子丹日至其门,供奉太牢,车骑美女,恣荆轲所欲。太子丹与荆轲临池而观,轲拾瓦投龟,太子丹令人捧金瓦而进,荆轲用尽,复进。太子丹与荆轲共乘千里马,荆轲说:“闻千里马肝味美”。太子丹即杀马献马肝。太子丹与荆轲置酒华阳台,酒酣,太子丹进美人能琴者,荆轲说:“好手琴者!”太子丹即以美人献荆轲,荆轲说:“但爱其手耳。”太子丹即断其手,盛以玉盘奉之。”

[2]出自《孙子兵法·势篇》

[3]出自《资治通鉴·孙权劝学》

[4]出自曹操《却东西门行》

[5]出自南北朝诗人王籍《入若耶溪》

[6]出自孟浩然《江上寄山阴崔少府国辅》

[7]佚名(先秦)《诸子百家文论选》

高寿鹏,山西省特级教师,任教于山西文水中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鱼之乐荆轲太子
当太子你可以住几间房?
春天的太子湾
太子一胖毁所有
文言实词小课堂
荆轲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