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文言文解读策略探析
2017-12-12杜泽荣
高中阶段文言文体裁较多,如纪传体、国别体、编年体、散文等。对文言文的解读往往是教学难点,比如在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关于《史记》的节选文章,需要从人物、词句、文章主旨及故事情节等方面进行多重解读,无疑增加了学习难度。本文将着重探讨文言文解读的几种策略,来增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一、基于作者视角来解读文言文本
接受美学学者姚斯提出“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与其时代是关联的”。一篇文本的作者是往往解读文本的中心点,在预习文言文时,教师要鼓励学生了解作者的生平及文本的写作背景。以《归去来兮辞并序》为例,本文的作者为陶渊明,而对陶渊明的了解,需要学生给予格外关注。从小就思念故乡的他,即便担任官役仍眷念家乡。我们从文章“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中可以理解作者弃官归隐的情感。还有,在本文中,对于“序”言所包括的内容,正是正文的写作原因,也为读者提供了解读文本的基本概括,便于学生从序言中来了解作者的思想与情感。
二、从文本理论视角来解读文言文本
对于文本的解读,读者是与文本发生直接关系的认知者,也是感知文本的主体。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参考书是多样的,也让教师获得了不同的文本理解。不过,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在感知文本、分析文本、思考文本中的问题时,都应该纳入自己的所思所想。也就是说,我们提倡学生能够从自我视角来进行文言文解读。以《廉颇蔺相如列传》为例,对于本文所讲解的内容,主要是节选司马迁的《史记》,而《史记》作为史学巨著,其文化价值、历史价值是深刻的。过去在对本文的解读时,教师往往将廉颇、蔺相如作为重点,引导学生来全面分析两人的思想和情感。当然,对于廉颇、蔺相如,两人是本节的主要人物,也是贯穿于文本的主人公。我们从事件发展的顺序上,从蔺相如的回避、忍让,来反衬廉颇的鲁莽;从蔺相如的谦和、大度来引出廉颇的“负荆请罪”,为我们呈现了生动而趣味的故事。不过,对于本文,我们还要关注其他人物,特别是从其他人物的对话中来分析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比如缪贤,蔺相如曾是他的门客。对于缪贤本人,在故事中也有所提及。当国家陷入危难时,缪贤曾想到逃亡,而被蔺相如出谋制止,帮助缪贤重塑威望。缪贤为报答蔺相如的恩情,在举荐蔺相如时,特将这件事进行说明,来反衬蔺相如的“大我”精神。从这个小故事的递进与发展,再来分析廉颇与蔺相如之间的义气,为我们从不同视角来对照历史人物,来全面认知文本内涵提供了借鉴。高中语文新课标将“文本内容、目标的解读要与现代生活相联系”,我们从廉颇与蔺相如的故事中,所挖掘的时代精神、行为方式,正是当前学生所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三、从读者理论视角来解读文言文本
布鲁克斯提出“任何一个作品都不会忘记读者”。对于文本,读者是实现文本价值的最基本要素。每一个读者在进行文本解读时,都有其自我的理解与解读方法。新课标强调解放思想,让学生从自我想法中来探究文本,就是要鼓励学生自己参与到文本解读中,主动思考。比如在《鸿门宴》一文中,对于该文本所提及的两个人物,即刘邦、项羽往往是解读的重点。我们说,项羽的失败源于其优柔寡断的性格,而如果项羽能够果断做出判断,历史将会重新改写。当然,从史学事实来看,项羽并非是一个胆小怕事的人,相反,其在战略战术上也是一位英雄。之所以放走了刘邦,我们可以从其英雄的宽容、豁达中来洞见,而刘邦则相反,其所为并非君子。对于本文的结果,有这种解读的学生也是可以理解的。正如舒婷所言:“中学教师善于运用多种技巧来解读文本,就好比将一篇文本剁成肉酱,再做成各类饺子,让学生从中来品读不同的味道”。一篇文本的解读,读者也是重要参与主体,对文本的理解应该是什么样?需要从读者的视角,来加深对文本所讲的道理进行全面概括。再如在《荆轲刺秦王》中,对于本文的荆轲,往往将之作为正面人物来解读,但也有学生提出质疑,将荆轲定义为刺客,更非君子所为。也就是说,对于学生的质疑,我们要将之纳入到文本解读的一种视角,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视角来参与解读,来探讨交流。
伽達默尔提出“任何一种的解读方法都是局限性的”。对于文言文解读,同样也不例外。高中教师在引导学生解读文言文本时,也不能被某一种“标准”所局限,而是要从美学上、社会学、历史学等学科视角,来融入多种解读策略,来引导学生从中获得“多元”理解,让文言文解读更有意义。
杜泽荣,甘肃靖远县第四中学教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