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古诗词教学的传统模式
2017-12-12谢昭雪
小学古诗词课堂长期处于陈旧死板的状态,老师讲学生听,老师板书,学生笔记,本该生气勃勃的课堂却似死水一潭。孩子的天真没了,幸福感没了,创造力被抹杀了。老师教得苦学生学得累,教学效果很不理想,要解决这个现状,必须进出古诗词课堂教学的传统模式。
一、读准字音,读通诗文略知大意
低年级学生识字不多,知识面窄,理解能力不强。首先应从最基础的解决生字抓起,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过去习惯的教法是老师将生字板书在黑板上然后一个一个地依次教学生认读,让学生进行强化记忆;今天我们鼓励孩子利用字典或工具书小组自学,让孩子充分动手动脑互动学习,亲身感受学习的全过程,我们发现孩子们在学习中轻松愉快,效果明显。学生自觉地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诗词,有了自主选择,体现了自己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引领。强调字音“读准”,点拨读诗方法。本地方言是学生学习普通话读准字音的最大障碍,要在学习中反复校正,狠抓汉语拼音基础,平翘舌音,前后鼻音必须反复训练。
二、读熟诗文,感知诗意
过去我们弱化了古诗词的“读”,现在才知道读的重要性。我对“读熟”的理解是读出节奏感,停顿恰当,读得流畅,读出语音的轻重,语气的强弱,语速的快慢。“熟”到何等程度呢?熟到可以背诵的程度,自然需要反复读,学生多读而不乏味这可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读的形式多种多样,竞赛读、配音读、男女生交替读、敲着节奏表演读等,结合本班学生实际,学生乐于接受哪种形式就用哪种。对于诗意的理解,我们不再像过去那样逐字逐句的翻译讲解,而是通过老师引导学生反复读的过程中去自读自悟。倘若学生不明白,老师可以用画画、音乐、表演等多种形式暗示学生,只要学生能说出大意就行,鼓励有独特见解的学生,更多时候采用小组合借助团队力量探究问题,教师仅作点拨。这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很大帮助和提高。
三、诵读联想,体会情感
俗话说“熟读百遍,其意自见”。读对于小学古诗词教学来说应该是个关键。一首诗词,首先要将它读通,这是基础;熟读成诵这是关键,然后在理解诗句大致内容的基础上读出感情,这可是个难点。要突破这个难点,只有把诵读和联想结合起来,只有通过联想才能使儿童走进古诗词美妙的意境,古诗深刻的意境,诗句里的言外之意就要靠抓住诗中关键景或物边读边联想去构想诗词中的画面。教学骆宾王的《咏鹅》时,学生读通顺诗句后,鼓励学生在小组里读一读、说一说、演一演、画一画、记一记的丰富活动。对“曲项向天歌”的理解采用表演的方式完成,话音刚落,班里的“表演秀”冰冰高举小手说要为大家表演诗,只见他一摇一摆走上了讲台,扯着小脖子一伸一伸的,还发出“憨憨”的叫声,引得同学们哈哈大笑,不用说,他能表演说明他已经理解了诗句;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的理解则鼓励孩子说说鹅的羽毛、水和鹅掌的颜色,画画鹅在水里戏游的情境,重点为学生点拨了“拨”是“拨动”的意思,结果学生很快就知道诗句的意思了。最后,我将学生分成八个小组,练习诗的当堂背诵,第一轮,二个小组诵读六个小组闭目联想诗中情境;第二轮,八个小组各抽出一人作代表,参加背诵大比拼,其余学生助阵加油,。两轮活动展示中出乎我的意料的是:学生居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一个小女生举起了小手打断我的话问:“老师,我可以拿出纸来画诗吗?”“你打算画些什么呀?”我好奇地问。“我把几句诗的内容全都画下来,我要畫出小白鹅自在快乐!”一副自豪的模样。没等我回答,另一个大个子男生也站起来,我示意让他说,他激动地说:“我们家也奍了两只大白鹅,骆宾王爷爷喜欢书上的大白鹅,我也喜欢我们家的大白鹅”。“老师更喜欢你这只爱动脑筋的大胖鹅”。教室里一阵轰笑,教室里充满了轻松愉悦的气氛,一张张笑脸告诉我,这节课孩子们很幸福,很快乐。
四、课外拓展,培养习惯
中华经典文化一代代传承下去,古诗词学习必须从娃娃抓起。课上老师要认真教,课外拓展的延伸要安排学生做好,课下安排学生积累一些与课堂相关的古诗词可以开阔学生眼界,还可以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积累习惯,这对于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思想教育必不可少的一种方法。
只要我们潜心研究《语文课程标准》,用新教育理念来武装自己,正确把握小学古诗词教学的情感基调,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我们的学生就会热爱古诗,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谢昭雪,贵州余庆县关兴小学教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