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协同创新下科研管理体制机制的创新路径探究

2017-12-12贺菲

科技资讯 2017年29期
关键词:科研管理协同创新

贺菲

摘 要:高校是我国创新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力量,需要重点进行科学研究活动,高校的科研管理体制机制需要顺应科研管理的主要功能。当前我国的科研管理体制机制无法与社会的发展趋势相适应,需要通过协同创新进行科研管理体制机制的形式转变。协同创新是通过打破传统束缚,将新的形式融入到旧体制当中,是我国当今进行科研活动的重要形式。对高校的科研管理模式进行创新研究,有利于完善高校科研管理体制,推进科研发展,促进新式科研成果的诞生。

关键词:协同创新 科研管理 机制体制

中图分类号:F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10(b)-0153-02

胡锦涛同志在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的讲话中明确指出了“协同创新”思想的重要意义,就是“要积极推动协同创新,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项目引导,鼓励高职院校同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立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促进资源共享,联合开展重大科研项目攻关,在关键领域取得实质性成果[1]。”此次讲话内容将协同创新思想和高校科研工作提升到了新的高度,足以证明高校科研活动的重要性。后教育部联手财政部共同颁布了《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对胡锦涛同志的讲话内容进行了深入落实,更加促进了高校协同创新理念下的的科研发展。

1 协同创新对科研管理的要求

协同创新是各个社会组织为了进行重大科学研究突破或解决科研问题通过组织间的联合协作,共同实现目标。在这一过程中,各个组织之间既相互合作,又相互竞争。高校在协同创新的方式下进行科研,需要明确以下几点要求:(1)首先需要明确协同的目标。高校作为各个组织中的其中一支,需要首先根据自身的科研特色明确在协同组织中的定位,进而了解高校在协同过程中起到的作用和承担的责任。(2)需要确定具体的协同方法。协同创新是不同组织间相互合作创新的过程,重要的是在过程中如何进行更加高效的协同。其中需要涉及到对组织中人员的工作内容安排,对资源的调动等。具体在高校中的实施表现为将院校中的学员部门、教务处、财务处、图书管理处等进行人员和资源的整合协同。(3)需要明确协同的优势。各组织进行协同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共同目标,但在目标实现后,对于目标产生的效益如何进行分配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在协同过程中,一般按照组织对于人员和资源的投入比例对协同目标产生的效益进行分配,但有关这方面还没有出现详细具体的规定。第二,对于组织间的人员和资源投入无法进行数字上的衡量和评定,因此会出现部分组织在参与协作后投入过少的情况,部分甚至出现违约行为。第三,协同目标产生的效益具有不确定性,其带来的风险更是无法进行有效预测和控制。

2 当前的科研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2.1 各科研组织间无法充分进行科技资源的共享

科技的创新和发展需要以科技资源为基础,科技资源的共享能极大提高科技创新水平。但在我国当前的科研组织中,各组织独立存在,相互间缺乏对科研技术的交流,更没有科研成果的展示,缺少共同合作意识和协同创新意识。另外,高校和社会企业间正形成一种协同创新机制,并可以对产生的利益共同享有,但这种机制目前尚不成熟,还无法正式投入使用[2]。

2.2 高校缺乏完善的协同创新机制

当今的科学研究领域正在进行不断的细分,重大的科研项目一般包含着多种科目的研究,因此单凭个人的知识力量很难攻克重大科研项目。但由于在当前的高校中,对科研的探究仅仅局限在教学学科以内,并且不同学科间的教学无法有效融合,更无法对知识进行综合利用。大部分高校的科研组织形式过于单一,缺少有效的跨学科支持政策,导致高校中各个学科中的优秀科研人员不能共同协作进行科研工作。另外,不僅要成立科研管理部门对科研工作进行组织和统筹,还要同时加强高校中各个组织对科研工作的配合力度,才能共同实现科研目标。但在当前高校的实践中,科研工作往往不被重视,对科研工作缺乏明确的目标。

2.3 缺乏完善的科研管理评价机制

当前我国高校中的科研评价体系不完善,导致了各组织间无法在科研活动上的协同创新,部分高校将上级给本校教师下达的基金项目当做科研活动的主要内容,让教师独立进行科学研究,增大了科研的难度。致使部分参与科研的教师逐渐丧失了对产学研合作的研发积极性,对社会经济没有正确、深入的了解,造成科研工作缺乏实效性,与社会发展相脱节。

2.4 缺乏完善的科研成果转化机制

科研的目的就是为了将科研成果投入到社会生产中,提高社会生产力,促进经济的法展。纵观我国当前对科研成果投入到社会生产中的比例仅占总科研成果的10%—15%,优秀的科研成果较多,但大部分极具生产潜力的科研技术被束之高阁。对优秀的科技成果在社会生产中的投入使用,是科研的根本目的,也是进行产学研合作的基础。但由于当前我国的大部分高校都缺乏完善的科研成果转化机制,对科研成果的投入使用没有进行具体要求,对鉴定完成后的优秀科技成果没有进行有效的推广和使用,没有尽到高校科研对社会的服务责任。由于科研成果的转化机制不完善,对科研人员缺乏奖励政策,造成了当地高校和社会经济相脱离,影响了社会经济发展。

3 协同创新下科研管理机制体制的创新方法

3.1 对科研管理进行创新

当前高校中,不同学科间分成不同的独立学院,进行独立式的科研活动,造成高校内的科研工作较为分散化,无法对人员和资源进行整合并高效利用,严重影响了高校科研工作的开展效率。高校中普遍设立了科研处对科研工作进行整体的统一管理,科研处的设立可以为各个学院间的科研活动提供各种便利服务,但由于高校内科研活动的分散,科研处无法对每个学院中的科研活动进行具体的指导和管理。在此问题上,高校应将已有的科研处作为各个学院间交流科研知识,展示科研成果的科学发展基地,通过将高校内各学院的科研活动进行组织统一,加强对科研的管理和指导,增强高校内科研活动的效率。使用这种创新型的科研管理方法,不仅可以整合校内科研资源,同时也发挥了协同创新的优势,将校内科研力量充分集中[3]。

3.2 创建合理的科研管理评价机制

当前高校中,主要以出版论文的和课题的数量以及奖励科研经费的多少作为对科研的评价机制。这种评价机制会造成校内科研人员过度注重发表课题和申请科研经费,对科研成果的有效性和在社会中的投入使用缺乏重视。另外,也会造成科研人员对重点科研难题研究缺乏动力,将精力过多投入在了论文发表和奖项申报上,从而导致了高校科研工作的效率逐渐降低。因此,对科研管理的评价机制需要尽快改善,改变传统的奖励标准,在制度上加强对科研成果转化的激励,提高科研团队的参与程度。

3.3 利用网络平台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率

科研成果无法有效进行转化是目前科研活动中面临的根本问题。高校中存在各类优秀的科研成果,但由于缺少对科研成果转化的重视,造成了科学智慧成果的极大浪费。高校中的科研团队是校园和社会的纽带,高校需要通过科研成果在社会上的投入来提高社会服务。解决科学成果的转化问题,可以通过建立网络平台,在平台上将高校内的重大优秀科研成果进行展示,利用网络的公开化和传播性,将科研信息传递给企业和社会,将高校和社会间进行有效融合。

4 结语

综上所述,想要进行科研技术的推动,带动社会经济发展,必须要以协同创新为基础。增强协同创新理念可以提高高校在科研发展中的核心竞争力。高校应对传统的科研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创建新式的管理模式,健全科研评级机制,推动科学成果的有效转化,让高校科研工作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1-04-25.

[2] 刘瑞平.协同创新背景下地方高职院校科研工作探析——以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业教育,2014(5).

[3] 刘晓艳,安宁,张银玲.协同创新视角下地方高校科研管理机制的研究[J].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2013(8).endprint

猜你喜欢

科研管理协同创新
科研院所科技管理人员素质探究
浅议高等学校基层科研管理队伍素质建设
烟草商业企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案例研究
高职院校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的保障措施研究
云服务环境下的高校协同创新研究
校企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建设研究
高校脑科学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科研管理者在自然科学基金申报中的服务成效提升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