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小组合作 构建高效课堂
2017-12-12任敬华
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
2007年我校实行小班化教学改革,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模式不仅可以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更有效地进行语言互动;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团队精神。在摸索的过程中我也发现了很多同事只是偏重于形式,没能真正地理解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导致这一学习方法低效且混乱。那么,怎样才能使小组合作学习高效呢?笔者结合自己的具体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充分的合作准备
1、教师的准备
很多的教师现在把合作学习当成是课堂上的点缀,随口说出个问题,然后让小组讨论讨论。这些问题有的太难,学生难以下手;有的太简单,学生根本不要讨论就能回答;有的不够恰当,弄得学生无所适从。这说明教师在课前根本没有做充分准备,合作也就是一种课堂形式罢了。这样看似热闹的背后,其思维含金量其实很低。所以我们在集体备课的时候一定要经过充分的讨论,合理的预设合作的契机,安排合作的环节,确定合作的问题或活动。做到每一个问题都有所准备。如七年级课本中《紫藤萝瀑布》一文教学,本文中的“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句话是本文主旨句,这句话学生理解起来很不容易。研究这个问题,不但要结合前文的许多语句,还要联系当时的历史背景,以及分析作者自身的原因。这样的问题最适合放到小组中去讨论解决,每个组员或多或少都会有一点小發现,然后把大家的理解融合到一起才是相对完整的。另外这一句是本文最难的句子,所以一定要把它放到课堂的最后的环节中去,只有学生熟悉了这篇文章后才会有话可说,理解才可以到位。如果教学一开始就讨论这个问题,那肯定是没有任何结果的。像这样重点的问题就一定要在集体备课的时候就明确该怎么解决,放在哪儿解决,花多久时间去解决。只有教师课前准备充分了,课堂上才可以做到游刃有余。
2、学生的准备
可能有的老师会说,学生只要课堂上开口就行,课前还要什么准备?其实学生的充分准备才是一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一节课上最重要的不是教师说了多少做了多少,而是学生的表现。每上一节语文课之前,我都会先告诉我的学生这节课上有哪一个环节是你们要提前做好准备的,你需要在课前做哪些事情,准备什么东西……比如我在教七年级《盲孩子和他的影子》这篇课文的时候,我设计了做一个爱心卡片的环节。在课前我要求他们先拿出自己的个人创意,再经过小组讨论确定每人先做一张小卡片,小组整体要准备什么图案,设计的理念是什么。在课堂上最后一个展示环节的时候,每个同学在他们设计的卡片写上对爱的理解,然后每组在黑板上将组员的卡片组合成不同的图案,并留一名同学讲解。看着黑板上的作品,心形的、爱心火车、七色花、爱的房子等等。我惊喜的发现了他们在合作下的创意是多么完美!记得设计七色花的小组是这样说的:七色花是一个美丽的童话故事,每一个花瓣代表一个美丽的愿望。今天,我们组七个人,我们也有七个愿望,第一个愿望希望爱我们的老师身体健康……这个组的创意得到了阵阵掌声!如果这个环节在课前不准备,那效果肯定不会那么好。几分钟的准备活动会让他们小组团结协作,也会让他们课堂上的表现信心倍增。而且我认为,学生课前的准备会让他们在课上更兴奋,更期待在课堂上的精彩表现。
二、明确的合作要求
没有明确要求的小组合作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很多教师认为合作学习是让学生张扬个性,教师只是要搭建这个平台就可以了。因此在教学中忽视了问题的明确要求,致使合作草率无序,学生热闹了,气氛“热烈了”,实际的收获却很少。所以我认为在合作学习之前必须做的几点是:
1、合作形式要求
合作学习不一定非得是用说的形式,有很多种好的形式都可以尝试一下,像演唱、舞蹈、辩论、演讲、制作、朗诵、表演等等,这些都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活动方式。完善的学生活动能使学生大脑积极思考,心灵被触动,有感动有感悟。初中阶段的学生有着很强的好奇心,爱玩爱表现爱创新是他们的天性。在语文教学中,很多的问题其实可以把它变成活动来进行。在活动中增长他们的见识,培养他们的能力,锻炼他们的胆量。我尝试过让初一的学生写诗,教学朱自清的《春》这篇文章时我布置的小组活动就是根据课文内容写诗。我记得有一个组是这样写的:《天净沙·春》清风涟漪浅草,繁花杨柳笛韵,细雨石桥蓑笠。童戏农耕,红日纸鸢笑靥。短短的28个字把一篇几百字的散文给浓缩的那么有诗意,这就是孩子们的创意啊!
在诗歌的教学中可以用朗诵的形式,在童话的教学中可以用表演的形式,在散文的教学中可以用朗诵的形式……学习《看云识天气》时,学生就是天气预报员;学习《故宫博物院》时学生就是导游;学习《雷电颂》时学生就是演说家;学习《皇帝的新装》时学生就是编剧、演员……
每一篇文章都会有一种最好的最适合的形式来交给小组合作完成。在合作之前要明确的告诉学生采取哪种形式,这样才易于更好的更高效的完成教学任务。
2、合作人员要求
有的合作学习只是为那些好生设计的。对于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只能在讨论中附和几句,大多数是争取不到发言权的。时间一长他们也就再也没有开口说话的兴趣了。这样的合作最终的结局只能是好的更好差的更差。怎样才能让每个学生的机会均等呢?在教学《荷叶 母亲》一文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小组合作的活动:吟一吟关于母爱的诗、唱一唱关于母爱的歌、背一背关于母爱的文、讲一讲关于母爱的事。每组一个同学当主持人,其余几人每人一个任务。这样就让他们每个人都得参与,而且在合作之前他们为了表现好会很积极地参与讨论并出谋划策。在教学中我发现,学习能力差一点的孩子会慢慢的提高,先是语言的表达能力,再是课堂的表现欲,最后是他们的学习自信。所以在问题的设计上教师还是要多下功夫,尽量的让小组的每个成员都有参与的机会。endprint
另外还有一个形式特别适合不爱说话的孩子,小组合作前教师明确要求要全组都参与,展示环节是随机喊学生完成问题,一人代表的是整个小组。这样那些不爱说话的孩子教师就要多提,其他孩子生怕他完成不好任务也会在讨论时争着教他,时间久了不爱说话的孩子语言表达能力一定会得到提高。
3、合作时间要求
有很多老师上课时抛出的问题是没时间要求的,这样学生在讨论时也没紧迫感,讨论过程很松散,几乎没什么实效。我觉得问题设计时就该想好时间的限定,一般来说较难的题目要6-8分钟,简单一点的也要2-5分钟。要让学生的讨论充分一点,而不是简单说两句完事。另外,在小组讨论之前,必须要求学生独立的思考,让他们自主探索。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内交流并达成共识。只有这样的形式才能在发展个人能力的同时提高小组合作的效率。那么怎样才能保证学生讨论的时间是充足的呢?这就要在问题出示的同時明确的告诉学生讨论的时间,要充分利用这个时间,不要说一些无关的话。另外教师要走下讲台主动地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来,及时有效地指点学生,还能更好地了解每个组的讨论效果。还有一种好的方法就是让学生站起来讨论,讨论好就可以坐下,这样对学生来讲是一种休息也是一种放松讨论畅所欲言的状态。教师要做到对所有组讨论情况心中有数,在课堂上也就可以更好地控制时间,运筹帷幄了。
三、全面的合作评价
小组合作学习不单是教会学生团结协作,还要让学生有一种竞争的意识。所以教师不是个旁观者。在小组活动结束后一定要有积极有效地褒奖或激励。在评价中要能做到以下三点。
1、评价要突出激励性
单一的说“很好”“不错”会扼杀学生的不同见解,打消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在评价时要鼓励学生的独特见解,经常用一些夸张的语言“你太棒了”“你的见解很特别”“你很有创意”等等话语。也可以竖起你的大拇指、握握他的手、给一个拥抱等形式。还可以发动学生给回答者一些掌声……
有一次我把自己随手用纸编的一颗心奖励给了一个表现好的学生,我发现他接过时手竟是微微发抖的。谁能说这不是最好的评价呢?
2、评价要突出整体性
在评价时以小组为主,毕竟答案是小组共同研讨出的。但是个人表现不能忽视,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讨论环节用心观察,用耳聆听。看一看哪个学生热情参与了,哪个学生比上节课进步了;听一听谁的发言更独特,谁的见解更深刻。当然,更重要的是观察一下哪一组的合作度更高,而不是只重结果忽略过程。我一般会在课堂快结束的两分钟时间进行评价,先是评价小组的,再是评价较突出的个人。当然,表现不如人意的也可以适当的点拨,让同学们知道什么样的表现才是最好的,哪种表现是要不得的。
3、评价要突出时效性
在一周的学习中,看看哪组做的最好,哪组进步最快,哪组什么地方要改进等。可以在教室里做一个小组的光荣榜,每周给获胜的小组贴一个星,做到一周一总结,一月一表彰。这样不但可以让学生在下一轮的学习中更积极投入,还可以形成互相学习、互相激励、互相帮助、互相竞争的良好学习氛围。
小组合作学习使教师走下讲台,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这无疑推进了师生之间的空间距离和心理距离。习惯于坐听的学生也踊跃地动了起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收获的不仅是知识还有友谊。总之,充分的合作准备,明确的合作要求,全面的合作评价一定会让高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生成。
任敬华,江苏新沂市第一中学教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