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溢生命的对话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
2017-12-12胡雨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在对话中,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自我之间进行民主平等的交流。这交流不但意味着对学生生命的唤醒与欣赏,还意味着用心灵感动心灵,用生命点燃生命,用灵魂塑造灵魂,用智慧开启智慧的相互造就。因为文本不是一堆呆板的、僵死的符号,它由作者赋予了生命,体现了作者的认知情感与生活背景。正如教育专家成尚荣先生所说:“阅读是一种聚会,是读者被作者相约或召唤入场,读者与作者对话,理解文本,在理解中文本生成意义,而且生成新的意义,这样对话在文本中获得文化。”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本,处处洋溢着人文之美,而对话作为阅读教学的一种形式,它就像一把钥匙,开启了语文之美的大门,让师生倘佯其中,慢慢地品味欣赏,让语文的灵魂精魄浸润学生的心灵,成为每一位学生成长的精神营养和力量的源泉。
一、采撷佳景,展开对话
在对话教学中,教师与文本的对话是前提,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生生师生对话的基础。
第一,教师深入文本,在师本对话中发掘佳景。
当接触每一篇新的课文时,教师应首先以一名读者的身分,深入阅读文本,解读文本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和文章的表达方法等,还要细细地研读课后思考题和语文教学参考书,体会编者的意图,以准确地把握教材,找到文本风景中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部分。可以是重点词句,可以是重点段落,可以是一个标点符号,可以是容易产生疑惑的地方,或产生联想的地方等,以此为观察点,引导学生去关注、欣赏、品味和思考,去与作者对话。然后,教师再以一名学者和导师的身份去设想学生学习的情态,如学生对文本的哪些内容感兴趣?哪些内容的理解有困难?哪些地方会产生疑惑等。再根据文本的内容和学生的情态设计出适合学生学习而又充满活力、张力和想象力的教学思路。
第二,学生深入文本,在对话中发现并欣赏佳景。
特级教师于永正说:“当课文读得玲珑剔透时,眼前会豁然一亮。此时,什么都通了,什么都有了。”因此,在阅读教学中首先让学生走进文本,通过反复诵读,揣摩,体味,去聆听文本的声音。其次,在老师的引导下与文本进行倾心的对话。在对话中思考,在对话中发现,在对话中欣赏文本中亮丽的风景,并将文本提供的信息与自己头脑中已有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相整合,再在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合作探究的对话中获得对文意的心领神会,产生独特的体验和多元的感悟,从而构建出属于自己的全新视界。
二、捕捉生成,深入对话
在平等的阅读对话教学中,学生在积极的互动中展现了自身的生命活力,常常能从特殊的视角提出与众不同的观点和问题,生成很多教师意想不到的课程资源。当学生的思维火花打乱原有的教学程序时,教师是否有意回避,强行将课堂的走向拉回主题?或束手无策,使课堂陷入冷场?这样学生精彩的发言和智慧的火花便被埋葬了。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時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应的调整和变动。”教师的智慧是怎样从学生质疑的众多问题中提炼出重点问题,自然地把它们纳入到教学思路中,使之在师生与文本对话中,在学生与文本对话中,在师与生的对话中得到圆满的解决。
三、拓展资源,延伸对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是的,要塑造学生更为丰富的人格,单靠一篇课文是做不到的。因此,必需围绕文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具体目标,进行拓展性的超文本阅读,一是课前查阅与文本相关的资料。二是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穿插课外资源,适当地将教材进行拓展和延伸。
观景不如听景,这就是语言文字的魅力。因此,让学生与文本进行亲密对话,在对话中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用课文所蕴含的美好情愫,去点燃学生的理想火花,去陶冶学生那颗纯真和爱的心灵。在对话中让学生更扎实地学到知识与技能,像蜜蜂一样在阅读这块肥沃的土壤里辛勤地开垦,贪婪地吮吸知识的甘露。让学生从沉默中走出来,让这充满生命的对话永驻课堂,让明天的课堂真正成为充满智慧与生命灵动的学习乐园。
胡雨欣,吉林通化市东昌区东风小学教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