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之我见
2017-12-12王勃
本世纪以来,我国的课堂教学改革进行的如火如荼,在教学实践中涌现出了一批重视学生积极、活泼、主动学习的典型,重视学生成功与发展的好的课改典型,引起强烈反响。但是,从总体上说,我国的课堂教学改革处于不断创新和发展的运动变化之中,课改需要更多的研究人员的参与,好的成功案例需要不断的推广应用,需要在推广应用的基础上加以完善和总结,从中总结出规律性的一些东西,来指导我们今后的教学。从这个角度讲,课堂教学改革永远在路上,没有尽头。
课改方面影响比较大的有江苏省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实验;河北衡水二中“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主线,以激发学生兴趣为主旨”的课堂改革实验;山东省杜郎口中学的自主学习实验模式;江苏省南京东庐中学的“教学案合一”课改模式;福建省“课程理念背景下‘指导—自主学习教学实验的深化研究”的试验等。在全国课改大潮推动下,我校在总结教学改革的基础上,提出了我校教改“一三六”课堂教学模式并在全校推广。
正是在进行这些课堂教改活动的过程中,一些问题和想法也随之而来:第一,一种课堂模式的形成,实际上是对长期课堂教学活动的总结和升华,对课堂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是否意味着,一旦模式形成,所有的教学活动都要围绕模式来设计进行?答案毋庸置疑是否定的。模式是教改过程中的阶段性总结,具有理论指导的价值,但它不是理论的终点,更不是课改的终点。如果我们被固定的模式所束缚,课改活动就失去了继续发展下去的活力,这样的课改是没有出路的,所以笔者开篇就说:课改在路上。這也是我这次选题的原因之一:成功模式指导下的课改,如何继续新的征程——继续深入推进我校的课堂改革,不断完善理论创新。
其次,成功模式下的课堂教学活动,是否不允许模式以外的新的东西的出现?模式是对以往经验和课改活动的总结,但课堂活动千变万化,新的问题层出不穷,如何解决课改中出现而模式中又无现成答案的新问题就摆在我们的面前。所以模式需要不断完善,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课改;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只有不断变化的课堂。
再次,在一种成功的课堂模式指导下,所有学科的课堂模式是否必须保持高度的一致?否则的话,是否意味着对原有模式的背叛?作为语文学科,内容永远是本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传承的形式由过去的主讲转变为目前教师主导下的学生合作、探究的课堂模式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如何去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教师参与课堂教学的程度如何才算做是把学生当成课堂的主体上,都没有硬性的标准可以参考,这些都需要在课改中找到答案,而且答案绝对不止一个。相同的内容,不一样的课堂模式,共同的大语文学习目标,这才是语文学科课堂模式的应有之义。兼容并包,不以一种成功模式之偏而否定多元模式之全,也是课改的应有之义。
另外,翻开新的课程标准,是否每一门学科的设置目标都是完全一致的?答案肯定是小同而大异。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同一种教学模式?我们不禁会问,真的有这么一种模式可以放之四海而皆准吗?如果是这样的话,也就不会有上面我们提到的诸多名校的成功课改模式了。所以,学科有差异,在课堂的具体操作层面上不必保持高度的一致,只要能体现本学科的特色,只要能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断发展,只要符合教育教学的规律,皆可以为我所用。彰显学科特色,深入挖掘语文课堂高效模式,使课改模式在学科内向纵深方向发展,更值得我们重视。
附带着说一下,之前的语文教学研究着眼于语文学科整体,是从宏观的角度进行研究,而缺少微观的具体操作层面的研究。我们都清楚,面对记叙文和议论文这两种不同体裁的课文,我们选择的具体教学环节绝对是不一样的,这样的话,不同体裁课文的教学模式便会有所不同。因此,按照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小说、诗歌(古诗和现代诗)、古文(不分体裁)、单元综合性学习和写作几个模块来进行纵深研究便是我们今后教改的选择,它既便于突出不同问题的模式特点,也便于教学方面的操作,不致于因固定模式而对我们的语文教学工作带来束缚。
语文教学模式需要不断的探究和创新,决不允许以一种固定的模式而阻止了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和其它的高效模式,凡是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做法,都值得我们借鉴。
[本文系2016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教学模式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16]GHB1633。]
王勃,甘肃平凉市第四中学教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