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直播报道对新闻采访教学的若干启示

2017-12-12唐毅马佳明俞雷

今传媒 2017年11期
关键词:新闻采访新媒体教学改革

唐毅+马佳明+俞雷

摘要:随着移动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媒体发展成为了整个传媒产业的前进方向。尤其是自2016年始,互联网所打造的新媒体视频直播开展得如火如荼,其中以新闻事件直播报道为主要内容的新媒体直播節目也越来越受到用户的关注和青睐。这些直播报道虽然还很不成熟,还有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但在这些报道中所出现的新的采访报道的思路和方法,却能够为新闻专业教育,尤其是新闻采访课程的教学带来许多启示。

关键词:新媒体;直播报道;新闻采访;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7)11-0162-02

新媒体的直播报道经过几年的不断发展,不论节目的类型、报道的方式都有了巨大改变,从起初的对电视媒体直播的转播、复制和模仿,到时下结合不同报道平台采用不同报道形态,异彩纷呈、层出不穷的新媒体直播节目,越来越符合新媒体用户的需求,也越来越体现出新媒体直播报道未来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一、新媒体直播报道与电视直播报道的联系与区别

虽然新媒体直播报道是在移动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才应运而生的,但它却与传统媒体的电视直播报道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从1997年,中央电视台在香港回归的电视新闻报道中,首次采用现场直播报道形式以来,电视直播凭借其直观、讯息快捷、现场感强的独特传播形态,而始终在新闻行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电视直播能够在新闻事件现场将相关事实的图像、声音信息以及记者采访报道直接转化为电视信号,并同步播出的即时性的节目形式。而新媒体直播报道,虽然脱胎于电视直播报道,并且在现阶段还有着许多的共同点,但也逐渐发展出许多新的特征。

(一)“受众”到“用户”的称谓变化体现直播报道“互动性”需求不断增强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最大区别在于互动性,甚至在媒介融合的过程中,传统媒体必须依赖新媒体,才能真正实现与受众的交流与互动。在传统媒体的语境中,我们将观看电视直播节目的人称为“受众”,而在新媒体的语境中我们往往更多提及的是“用户”,这一转变体现了信息传播方向的改变,将“受众”的被动接受转变为字“用户”与生产者的互动交流。[1]

(二)“分众化”的用户需求导致直播报道内容的丰富多样

虽然电视媒体一直在强调新闻立台、内容为王,直播报道也因此备受追捧,发展势头迅猛。但迫于体制、收视率、节目收益以及受众范围受限等各方面的压力,使得各级电视台直播节目的生存空间都受到了大幅挤压。在内容选择上也只能以一些重大节庆、体育赛事、政治加冕等重要媒介事件为主要报道对象,由此进一步造成了各媒体在节目内容和报道形式上的趋同。但在新媒体的直播中,由于大量自媒体的存在,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在上万个直播节目中进行选择。而且这些自媒体直播的节目内容非常广泛,包括了网络游戏、文体活动、知识技能学习、甚至还有吃饭、睡觉、唱歌、情感等非常常见的“平常事”都被主播们当作直播的内容,当然其中也不乏民众所关心的“大事”和“新鲜事”的直播报道,因此能够满足不同用户的需要,将分众化做到极致。

(三)现场出境报道“时长”的变化,带来报道内容与报道“语境”的巨大变革

在以往的电视直播报道中,大多是以新闻现场的记者出镜报道和电视台演播室内的主持人与受邀嘉宾访谈评述相结合为主要报道形式的。而在新媒体直播报道中却直接将现场的出镜记者和演播室的主持人“合二为一”了,变成了出镜记者现场采访、评述并与用户互动为主要形式。中国传媒大学的宋晓阳老师将这种变化总结为“大屏直播以节点报道为主,报道时长是以分钟为单位计算的,而做小屏直播是以时段报道为主,报道时长是以小时为单位的。”那么这种报道形式上的改变,必然导致了新媒体直播报道的出镜记者必然要在报道内容的选择上做出大幅的调整和改变,并且由于直播时用户互动需求的不断增加,导致了报道者必须主动适应——从由传播者到受众的单向信息传播变为报道者需要和用户不断交流的双向传播,这种传播语境的变化对传播者特别是出镜记者的职业能力和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新媒体直播报道对报道者的新要求

首先需要厘清一个概念,在传统的电视媒体中向社会大众报道新闻事实的人被称为电视记者,而在新媒体特别是一些自媒体中做直播的人,由于他的传播对象可能不再是社会大众,他们能否被称为记者还值得商榷,因此在这里将他们称为报道者。

(一)报道者需要更加了解用户的需求

虽然传统媒体在做报道策划时也强调要对受众进行分析,了解他们的需求,但对于新媒体而言,“用户”是比“受众”更“小”的一个概念,因此需要更为深入细致的分析他们的需求,以实现提供“个性化”“定制化”信息服务的需求。

(二)报道者需要更充分的准备和更强的现场应变能力

直播报道中,由于现场时常会出现一些突发的情况,因此不论对于传统媒体的记者还是对于新媒体的报道者而言,都需要提前做好准备,并且有较强的现场应变能力。但如前文所述,电视直播报道往往是以分钟为单位的节点报道,而新媒体直播是以小时为单位的,因此出现不可预测的突发状况的可能性更大。正如央视记者蒋林所描述的“长时间的直播与3分钟的电视现场报道相比,更像遥控飞机一样,可以飞的更远、有更多的主动性;但同时,需要牢牢握紧遥控器,也要面对更多可能的意外。”蒋林2017年春节在昆明机场做的20多分钟的返程高峰直播中就遇到了一个突发情况,在直播中,他采访了一位老大爷,很顺利地聊了几句春节旅游的话题,旁边老大爷的女儿突然说“如果你问的是我,我肯定要说坏话。”蒋林当时心里有些慌张,但还是“硬着头皮”问了下去,结果才知道是这一家人在云南遭遇了导游恐吓,并且刚刚向相关部门进行了投诉。蒋林听完并没有试图掩饰,而是转过来直接面对镜头,呼吁相关部门进行关注。

(三)报道者需要建立与用户互动的意识endprint

因为新媒体直播报道与传统的直播报道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可以实现与用户实时的互动交流。最初这种互动的形式主要体现为,用户在使用新闻网站观看直播报道时,可以在下面的评论区留言,发表自己的观点。但这些留言其实对记者的现场报道不能产生直接影响,因此仅有留言应该不能算作真正的互动。后来一些报道者开始在直播过程中关注这些留言,并直接回答网友的一些问题,让直播报道产生了一些互动的意味。宋晓阳老师在她的“自媒体晓阳训练营中”提出了这样一种新的互动方式“以新闻现场的信息表述为着力点,把网友的留言作为自己的内容产生的一部分‘宋老师提到了央视记者孙继文的例子2017年8月5日中午,孙继文在做《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之听87岁的双胞胎额吉讲那过去的事情》直播时,在现场报道的信息内容中,将‘互动意识与报道内容相结合,在信息表述上以互动为先导,以留言区内容为‘内容产生池,带着网友一起做直播,像网友的好朋友一样讲述新闻,从私人视角和个人体会上来重新看待现场。”[2]

三、新闻采访教学如何适应新变化

根据中国新闻业务年度观察报告(2014)分析显示,“网络新闻是网民排名第二的网络应用(仅次于即时通讯),使用比率达到79.6%(超过4.9亿人)。在这背后是一个十分庞大的网络新闻从业人员群体,据估算,目前从事网络新闻工作的人数近300万,远远超过了传统媒体的新闻从业人数。而在这个庞大群体中有近四成(39.2%)来自新闻传播相关专业。”[3]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如何提高这些未来从业者适应新媒体发展变化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以职业道德、素养的提高作为人才培养的前提

新媒体从业门槛的降低虽然为新闻事业的发展带来许多新的活力和生机,但是新媒体从业者在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方面却产生了不少问题。由于目前许多新媒体从业人员没有经过正规的专业教育,对新闻伦理、职业道德方面的认识相对比较欠缺,因此报道的过程中往往更注重新闻事实的新闻价值,而忽略了其作为舆论导向的宣传价值。再加上一些新媒体企业只一味地追求商业利益,而不考虑对社会大众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4]这也导致了2016年虽然被称为“直播元年”网络直播的数量呈井喷式增长,但也是乱象丛生,甚至不少色情暴力的内容充斥其中,让人们在一开始就对这个新生事物产生了许多误解。因此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首先需要加强学生的职业规范、职业道德意识,树立正确的新闻价值观。

(二)以新闻发现力、观察力作为能力培养的核心要素

在传统的电视媒体直播报道中,新闻发现力和现场观察的能力就是电视记者取胜的法宝,记者到达现场后,首先就是要观察现场情况,把事实搞清楚了才能做好现场报道。而新媒体直播报道的报道者更离不开这两样“武器”。对于传统媒体的记者而言,需要做的是从现场的的若干信息中选择出最有新闻价值的,在“节点报道”的几分钟时间里,通过精炼的语言向观众很好地呈现它们。而新媒体直播的报道者,则不但要找出这些重要信息,还需要将这若干个信息点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排列组合,让它们持续有效的在“时段报道”中发挥作用。

(三)以互动意识、服务意识作为职业素养养成的重要突破

如前文所述,新媒体直播报道的一个关键特性就是互动,与用户加强交流和互动也是保持新媒体产品用户粘性的核心方式。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加强学生的互动意识和服务意识呢?一个比较有效的方式就是可以要求学生以2-3人为1个小组,申请一个微信的公众账号,通过运营这个公众账号,让学生理解新媒体和用户之间到底是怎样的关系,应该如何与用户交流沟通,以提供用户感兴趣的信息服务。

参考文献:

[1] 王廷軒.新媒体视频直播的分类及特征.戏剧之家.2016(7).

[2] 宋晓阳.移动直播时代.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主播[EB/OL].@全媒派,2017-04-05.

[3] 张志安.中国新闻业年度观察报告(2014)[M].人民日报出版社,2014:261-263.

[4] 聂双.融合为传统媒体“供氧”[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5-5-12.

[责任编辑:艾涓]endprint

猜你喜欢

新闻采访新媒体教学改革
新媒体时代如何做好新闻采访工作
新闻采访中的采访技巧运用分析
记者如何做好电视新闻采访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