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激活文言教学的桥梁

2017-12-12卢捷

考试周刊 2017年19期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现状

卢捷

摘 要:在语文教学改革大潮中,文言文教学改革总举步维艰,文言文课堂教学总缺乏活力与激情。如何让学生愿意进而乐意学习文言文,是许多教师正在思考的问题。本文结合同行经验,从分析文言文教学现状和激活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操作实践两方面进行了一定的探讨。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现状;激活方法

提起文言文,教师和学生都有一种爱恨两难、进退狼狈的特殊感受。作为高中一线语文老师,笔者也在困惑中思考着。在课堂教学中,应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巧妙新奇的教学设计,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如此才能激活课堂,很好地培养学生自读古文的能力。结合教学经历,笔者以《鸿门宴》为例,试着探究激活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方法。

一、 现状分析

钱梦龙先生早就说过,“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即使在语文教学改革很红火的这几年,文言文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荒凉景象。”“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权利交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自主参与的一个个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是新课改的理念。然而不少文言文教学课堂呈现出“岿然不动”的状态,热热闹闹的语文教学的改革中,文言文教学却像一潭没有源头的死水,难以兴起尺波微澜。绝大多数教师进行教学文言文就是逐字逐句地串讲,加上一些古汉语知识的介绍,对文章的内容及作者的情感则简略带过,课堂缺乏活力,显得死气沉沉。另一方面,新高考对传统文化愈加重视。新课改对文言文学习的要求,一是让学生在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浅易文言文作品的基础上,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传统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同时让学生学会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文学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的智慧,并且学会用现代社会观念审视古代文学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

二、 操作实践

(一) 引入相关资料——搭建沟通之桥

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容易接受生动有趣、新鲜奇异的东西。让学生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或作品产生的深层原因,有利于拉近学生和文本的距离。精选一些与文言文课文内容相关的故事、趣闻,用形象的语调讲出來,不但能引起学生注意,而且能激发起他们的兴趣,使课堂气氛愉快活跃。

补充主人公的相关资料:文中的主人公总是学生首先注目的焦点,历史人物的曲折人生本身就非常吸引人,补充《资治通鉴》《史记》里的相关资料,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历史人物,并在这个过程中激发学习的热情。

补充相关人物的介绍:除了主人公,其他人物也有各自的特色,或性格鲜明,或对事件发展有重要影响。在教学过程中若能抓住其中一两个(如范增)进行适当分析,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补充他人的评价:历史人物的经历往往有值得探究之处,更有无数后人对这些历史人物进行过品评,可以把这些点评找出来,供学生参考。如司马迁对项羽的评价,刘邦对项羽的评价,杜牧、王安石、李清照、毛泽东对项羽的评价等。

介绍背景资料:文章形成总是与人物当时生活的环境以及人物的性格等相关,向学生介绍司马迁,以明确写作背景、作者情况,也是每位老师在进行教学时必须做的事情。背景资料要在吃透课文,充分积累资料的前提下,有的放矢地穿插,这样才能既增加趣味性,启迪思维,激活课堂,又加深了文章的理解,提高了教学效率的效果。

(二) 巧用音频视频——增强感官刺激

现在很多学校在每个教室里安装了多媒体设施,教师应该充分发挥优势。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利用图示、投影、录像、音乐等各种传播媒介和手段,渲染、烘托、展示、介绍与阅读对象相关的各类资料,增强视觉听觉刺激强度,调动各种感官,或熏陶情感,或陶冶情操,或激发想象,或追求理性,从而以较为有利的情境切入课文,分析课文。

课本演绎:许多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都被拍成了电影或电视剧,演员们通过自己的理解演活了历史人物,让他们的面目鲜活地出现在我们面前。在教学过程中,完全可以《楚汉骄雄》《大风歌》或与作者司马迁相关的汉朝电视剧等的电视剧,让人物形象在学生心目中生动起来。

课外延伸:教师也可以选择并不属于文章内容但同样能表现人物性格的音频或视频,来加深学生对人物的印象,王立群教授在《百家讲坛》之《汉代风云人物》中有专门讲评项羽的,从“霸王出世”一直讲到“四面楚歌”,其中有一集就专讲“鸿门宴”,在教学结束后再让学生观看这段视频,对学生认识人物理解文章,激发对文言文的兴趣,无疑非常有帮助。

(三) 进行表演创编——演绎历史故事

要提高文言文教学的实效,教师要在课堂上多为学生创造亲近文本、感悟文本甚至超越文本的机会,让他们在切实的“做”中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中学课本中所选入的文章,大多为浅显文言文,有些故事性很强的就可以选用课本剧表演的方法。

再现历史故事:根据课本内容进行改编,由学生自行再现历史故事。明确学习目标,尽量尊重原著,教师有适当的点评,尽可能多地让全班同学参与进来。

新解历史故事:除了改编原著之外,不妨自己创编,让学生在抓住其中某一个要点,比如人物性格中的某一点,如刘邦为人谨慎,项羽过于相信自己的武力,把他们放在一个全新的环境中,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进行全新的诠释。

(四) 举行辩论竞赛——加深理解认识

臧否人物:刘邦和项羽这两个性格鲜明的人物是学生比较喜欢比较感兴趣的,通过对这两个人物的分析也能带动课文的学习。在这两个人中,大多数学生喜欢项羽,觉得他有英雄气概,但是也有人认为成者王侯败者寇,刘邦是最后的胜利者,所以他才是真正的英雄。因此可以就这个话题展开一次辩论,从《鸿门宴》中的表现来辩论刘邦和项羽谁才是真正的英雄。

评论事件:项羽放走了刘邦这件事情到底对楚汉最后的结局有多大的影响,这是众说纷纭的事情。有认为这是除掉刘邦最好的机会,却被项羽轻轻放过,以至于最后失败,也有认为项羽的失败其实还是个人性格的失败,是命运的必然。这里就出现了一个值得争论的焦点,鸿门宴对刘邦和项羽来说是不是命运的转折点?endprint

(五) 解剖文章的要点——探寻文章深意

解读文章的标题:文言文课文的标题不像现代文那么讲究,但有些文章的标题还是有研究的价值,可以从中找到激趣点。

挖掘历史文化知识:比如,司马迁在《鸿门宴》中详细地叙述了各人的座次排列,这是司马迁为刻画项羽、刘邦的性格而进行的细节描写。古代的礼节,君臣议事于朝廷之上,以向南的座位为尊。但在宾主之间,一般以向东的座位为尊,其次是向南的座位,再其次是向北的座位,最末位是向西的座位。

灵活运用文中出现的成语:我们现在还在用的很多成语,都是来自古文中的,如果能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这些成语,也将会是文言文教学课堂中一个很重要的激趣点。比如可以在教学导入时以成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这个大家耳熟能详的成语导入,在教学过程中,穿插成语的讲解作为课堂的兴奋点,如秋毫无犯、劳苦功高、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等。通过这些成语,还可以讲解来分析人物形象。

(六) 辅以文章写作——提升综合素养

作文教学如果能向文言文课堂要一点拓展空间,当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后,他们很愿意寫下来,这样的写作教学也可以激发他们学习文言文的热情,达到双赢的效果。新课标的重要特点之一也正是阅读与写作相结合。通过阅读教学,搭建读中探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的桥梁。

逆写:叙事性作品的前因、人物来由等交代不够清楚或者并没交代,根据作品主题去猜想他或它的前身。由于文章只节选了一段,《鸿门宴》中对曹无伤告密的前因和来由等交代不够清楚或者并没交代,学生可以根据作品主题去猜想。

改写:根据原文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改写成另一种体裁或样式。改写,是不按原作品的表达方式,而采取自己喜欢或者为达到某种目的的表达方式或表现技巧。可考虑把《鸿门宴》改写成诗歌、散文、戏剧、小说等各种体裁。

续写:指根据原作品的体裁、内容、思想、思路、风格以及隐含的信息,将作品继续写下去的一种写作方式。续写应是情节、线索的合理延伸、人物性格合乎逻辑的发展、观点材料的合理补充,而这一切都必须在深入领会原文的基础上才有可能顺利完成。如根据文章中的人物、情节、线索和文章的观点材料继续写下去,可以具体写一下刘邦在离开项羽的军营后的心理和言行。

评写:即短评式写作,是对所读作品本身、作者本人和作品人物进行评价,指出其优劣成败或功过是非或独特感受的一种写作形式,一般可以分为人物短评和事件短评,人物短评可以从人物的身份、外貌、习惯、性格、思想、命运、影响等方面进行,事件短评主要是从事件的过程、性质、影响等方面进行评述。对《鸿门宴》,对作者司马迁,对里面的人物进行评价,指出其优劣成败或功过是非或独特感受。

参考文献:

1. 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 钱梦龙 《中学语文教学》 1997(4):25-27.

2. 还原鸿门宴 齐同《文史知识》 2014(1):50-53.

3. 课本剧表演应用于高中语文教学探微 陈玉琴《教育》 2015(29):43-43.

4. 关于新课程背景下文言文教学改革实验的思考 于洋 《教育探索》 2013(8):58-59.endprint

猜你喜欢

文言文教学现状
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效果提升方法探究
借助乡土文化资源 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新课改下初中文言文教学探析
文言文教学之流弊及矫治
让文言文教学迸发思维的火花
高中文言文实词教学研究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