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关键词:实现阅读教学新突破
2017-12-12孙铭
关键词是文本灵魂主旨的集中呈现,抓住关键词展开阅读教学,可以让学生迅速掌握文本基本要义,并以关键词为阅读思维启动路线,逐步走进问题核心,形成完善阅读学习认知。教师要给出找关键词的方法,引导学生对关键词展开深度剖析,并利用关键词进行阅读认知梳理,形成综合阅读实践能力。
一、找出关键词,启动学生阅读思维
文本关键词属于精华所在,如果阅读教学能够抓住关键词展开,对进一步提升学生阅读品质有重要促进作用。寻找文本关键词,需要关注几个关键部位。首先是文本题目,这是关键词集中存在位置,对文本题目展开细致推敲筛选,可以快速定位关键词;其次是文本开头,开门要见山,这是文章书写的基本要求,作者在开头呈现关键词是常见做法;再次是结尾,点题往往是作者刻意设计,所谓画龙点睛之笔,往往就是文本关键词所在,由此展开阅读认知,也可以快速进入文本核心。
阅读文本时,首先要對题目展开深度剖析,因为题目常常是文本的“眼睛”和“灵魂”,关键词也集中体现在这个位置。如朱自清的《背影》,其关键词就是“背影”,文本中也多次出现这个词语,全文围绕“背影”展开情节设计。如《台阶》一文,其关键词也是题目“台阶”,这个“台阶”发挥了写作线索的作用,也是人物情感的集中体现。在学习《老王》一文时,题目中找不到关键词,教师发动学生对文本开头和结尾等处展开深度挖掘。学生积极行动起来,很快就给出个性认知。有学生认为:结尾有一句话:“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这里的“愧怍”,应该是本文的关键词,因为作者通篇都在写自己对“老王”的怀念和愧疚。也有学生说:文章只有结尾一段不是记叙,关键词当然在这个位置,特别是最后一句话,集中体现了作者写作初衷,我认为整个句子都是比较关键的,而不是这一个“愧怍”词语。
二、解读关键词,理清阅读认知路线
找出文本关键词之后,需要对这些关键词进行深度解析,为阅读教学提供众多行进路线。既然关键词是文本灵魂所在,在对关键词进行细致剖析时,需要注意多重关联思维,作者情感、情节推演、文本人物情感、文本结构设计、表达重心呈现等,都属于关键词认知规划,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维度展开解读,可以给学生带来丰富阅读认知启迪,并逐渐形成个性阅读认知体系。
在学习《大自然的语言》时,学生很轻松就找到关键词“语言”,教师重点对大自然的文字展开解读,让学生学会破解大自然语言内涵。教师先让学生自主阅读文本,然后给出一些思考问题:大自然的文字有哪些类别?各有什么作用?找出文本经典部分,展开语言赏析活动。这篇文章属于说明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其说明顺序如何?学生拿到问题后,展开针对性阅读讨论,很快就形成了共性认知:大自然的文字,根据方位可以分为天上、地上,根据特征分,可以从形状、颜色、声音等角度展开。如天上的云、星星、鸟,地上的石头、树木等,从这些文字符号中可以获得丰富自然信息……
关键词的关键作用,是教师教学发动的最佳切入点,由此展开阅读引导,学生学习思维自然形成对接。
三、运用关键词,塑造学生阅读素养
在阅读实践操作中,教师利用关键词展开阅读引导,学生利用关键词对文本进行深度感知,关键词自然成为关注焦点,为提升关键词运用价值,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以关键词应用为主要引导方向,让学生在阅读认知实践中,利用关键词渗透方法,对阅读问题展开个性解答。文本关键词具有较高关联度,凝聚丰富信息量,在阅读问题解读中适时运用关键词,可以发挥画龙点睛之作用。
《桃花源记》描绘的世外桃源,集中体现作者“避世”思想,在引导学生展开阅读时,教师不妨先让学生充分阅读文本,理顺文本基本情节,掌握常用文言现象,最后形成阅读个性认知。关于文本主题讨论,教师可以发动学生从“传奇”“避世”等关键词展开突破。学生经过热烈讨论,形成了较为统一的学习认知:陶渊明以虚幻手法,为人们描绘一个理想化的世外桃源,其主要写作意图是表达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之情,希望用这种方式寄托个人政治观点。“避世”思想在那个时代也许具有一定积极意义,但用我们现代人思想来看,“避世”是一种逃避行为,消极意味更为强烈一些,并不可取。
教师给出文本关键词,并发动学生以此展开课堂讨论,为学生提供了清晰思维方向,学生在具体学习感知中,对关键词的合理运用,表明学生已经走进文本核心,对作者情感和作品内涵有了一定认知和把握,阅读效果自然呈现出来。
孙铭,甘肃迭部县旺藏学校教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