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命运共同体思想:背景、层次及内涵
2017-12-12陈彩云
陈彩云
[摘要]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外交流的核心主张之一。习近平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提出有着深刻的现实和理论背景,即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借鉴以及当代中国外交思想的传承。习近平命运共同体思想包括国家之间命运共同体、区域命运共同体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三个层次,并且这三个层次环环相扣,层层递进。
习近平命运共同体思想包括同舟共济的利益共同体、相互依存的安全共同体以及权责共担的责任共同体。
[关键词]
习近平;命运共同体;相互依存;权责共担
中图分类号:D8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10X(2017)06002805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国内国际公开场合多次阐述和强调命运共同体思想,并使其成为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外交往的核心主张之一。
在当前中国迅速崛起和国际秩序转型期的重要背景下,深入理解命运共同体思想提出的理论背景,全面把握其主要层次和核心内涵,切实推动其传播和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提出背景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正式提出“命运共同体
意识”概念。报告在阐释我们党主张在国际关系中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时指出:“合作共赢,就是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同舟共济,权责共担,增进人类共同利益。”[1]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提出有着深刻的现实和理论背景。
(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深。15世纪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全球化的大序幕,世界从庞大到中等尺寸再到小尺寸,直至今天迷你型的地球村,其主体从国家到跨国公司再具体到每一个人类个体[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全球化飞速发展,制度、类型、发展阶段各不相同的国家之间相互依存、利益交融,逐渐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难以分割的命运共同体[3](P1012)。全球化开啟的变化进程影响深远,在此进程中,现代科学技术加强了各国民众在经济、文化、政治、社会政治等方面的互动,
使世界联系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紧密。日益增长的关联性在全世界培育起一种共同体意识,即认为世界正在成为一个共同体,每个个体都是全球共同体的组成部分。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世界大同,天下一家”,“无外”、“和谐”思想深植于中国的传统哲学思想。中国传统世界观完全不同于西方,西方思想从“人”的角度看世界,存在着绝对在外的超越存在,而中国传统哲学遵从“无外”原则,一切事物皆可化为内在,不存在什么事物是绝对在外的[4](P1415)。所以,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万物皆可“和谐共生”,“和乃生,不和不生”,人与自然可以和谐相处、人与人之间以和为贵。以此视角看待政治,国家之间亦如此,可以“和而不同”、“和谐共处”,致力于达到“万国咸宁”、“协和万邦”。习近平命运共同体思想正是继承了“无外”、“和谐”等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以“和平、合作、和谐”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核心原则,认为世界各国共处同一个整体,彼此遵从个体性与整体性的统一,可以求同存异、义利合一、和平共处,致力于以兼容性的国际政治秩序来实现彼此的和平共处、共存共荣、包容共进。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借鉴。马克思认为共同体包含四种形态:自然形成的共同体、抽象共同体、虚幻共同体以及真正的共同体。其中,自由人的联合体是共同体的终极理想形态,“将以一个联合体取代存在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在此联合体中,每个人的自由发展以每个人的自由发展为条件”[5](P294)。共同体思想在西方早有渊源。滕尼斯认为:“一切亲密的、秘密的、单纯的共同生活,被理解为在共同体的生活”,分为血缘共同体、地缘共同体和精神共同体
[6](P5265)。齐格蒙特· 鲍曼定义共同体为社会中存在的、源于主客观上的共同特征而组成的各种层次的团体和组织,“在共同体中,我们能够相互依靠对方”[7](P13)。随着共同体概念的不断发展和扩大,生态共同体(生态群落)、气候共同体、科学共同体等概念应运而生,共同性、组织性、依存性、合作性是共同体的核心特征。
(四)与当代中国外交思想一脉相承。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推动着中国外交的不断发展完善。新中国成立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原则奠定了当代中国外交的基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中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后指出,当前世界上最主要的两个问题,一是和平问题,一是发展问题,世界需要建立的两个目标,其一是国际政治新秩序,其次为国际经济新秩序[8](P281283)。江泽民提出积极倡导“平等互利、多边外交”,共同努力推进世界的和平繁荣[9](P3942),“在我们共同生存的地球上创造政治平等与经济繁荣,将一个和平、平等、合作、稳定、繁荣的世界带入人类的新世纪”[10]。胡锦涛提出建设“和谐世界”
主张并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系统阐述其内涵:政治上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共同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经济上相互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文化上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多样化,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安全上相互信任、加强合作、坚持用和平方式而不是战争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环保上相互帮助、协力推进,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外交准则,到“和平发展”的世界主题观,到“合作互利”的外交观和建设“和谐世界”思想,习近平命运共同体思想与当代中国外交思想一脉相承,全面引领当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二、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主要层次
命运共同体思想最早主要是针对国家之间关系。经过短短数年的不断丰富完善,endprint
习近平命运共同体思想从国家走向区域,继而走向全球、全人类,具有明显的层次。
(一)国家之间命运共同体。中国致力于与其他国家之间的互惠合作,打造国与国命运共同体,集中体现于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的命运共同体建设。我国国土广袤,周边地缘环境复杂,良好的周边关系是中国发展的根本和外交的重中之重,命运共同体建设首先应该从周边建设开始。
2013年10月,习近平在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谈到“两个坚持一个理念”,即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原则,坚持睦邻、安邻、富邻的目标,突出亲、诚、惠、容的理念体现,深化互利共赢,推进区域安全合作,让命运共同体意识在周边国家落地生根[11](P296299)。在此方针指引下,中国积极推动与周边国家之间的命运共同体建设:2014年11月,习近平在会见柬埔寨首相洪森谈到,两国应坚持做知心朋友和可靠伙伴,风雨同行,携手合作,结成守望相助的命运共同体;2015年4月,习近平访问巴基斯坦时谈到,充实和丰富中巴命运共同体的内涵,发挥其打造亚洲命运共同体的示范作用,造福两国人民的同时,促进地区繁荣稳定;2016年9月,习近平会见老挝国家主席本扬时提出,双方应携手努力,加强中老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进一步发展,建立牢不可破的中老命运共同体。
(二)区域命运共同体。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习近平的区域命运共同体思想主要针对亚非拉中国区域。首先,习近平多次强调亚洲命运共同体建设。2013年10月,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指出,应牢固树立亚太命运共同体意识,以自身发展带动共同发展,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同时,加强协调,传导正能量,形成整体上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大格局。其次,习近平多次强调“中非命运共同体”建设。2013年3月,习近平首访非洲即指出,中非从来都是命运共同体,双方有着共同的历史遭遇、共同的发展任务、共同的战略利益。2015年12月,习近平在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开幕式上谈到,中非长期以来始终风雨同舟、相互支持,历来是命运共同体。再次,命运共同体思想被习近平带到拉美、阿拉伯地区。2014年7月,习近平出访巴西,呼吁努力构建携手共进的中拉命运共同体,具体包括政治上的真诚互信、经贸上的合作共贏、人文上的互学互鉴、国际事务中的密切协作以及双边关系和整体合作的相互促进。2014年6月,习近平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强调,要弘扬丝路精神,深化双方合作,打造中阿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三)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命运共同体的最高层次,习近平结合现实从文明、经济、安全、网络等各个角度分别加以阐述。2014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习近平从文明的角度谈到,人类生活的世界虽然由不同的文化、种族、肤色、宗教和社会制度构成,但各文明之间的交往融合将彼此联结成命运共同体。2014年,在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习近平从互联网的角度提出互联网将世界缩小成地球村,国际社会越发成为日益紧密的命运共同体。在2014年G20布里斯班峰会上,习近平从经济发展的角度谈到,面对当前世界经济的各种风险挑战,G20成员国应牢固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努力推动G20成为世界经济的稳定器、全球增长的催化器、全球经济治理的推进器,发展经济,加强治理,造福人民。在2016年4月华盛顿核安全峰会上,习近平从核安全的角度提出,国际核安全命运共同体的建立对于核能事业的健康发展、全球安全治理的推进、新型国际关系的构建以及世界秩序的完善都至关重要,各国都应该积极参与。
三、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基本内涵
从党的十八大侧重于强调“人类共同利益”,到2017年全面阐述命运共同体思想,习近平命运共同体核心内涵主要体现在发展、和平和治理三个方面。
(一)同舟共济的利益共同体。中国致力于结合本国和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扩大利益汇合点,同各国各地区建立并发展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利益共同体,推动实现全人类共同利益,共享人类文明进步成果。利益共同体突出体现于经济领域。综观当今世界经济格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两大重要特征。“经济全球化是塑造战后世界的最有力的力量。”[12](P45)地球已经越来越联系成一个彼此不能分割的整体,国家之间彼此依赖、共同发展,全球资源、对外贸易、国际市场、技术互通、信息共享以及消费市场等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越发重要,经济上的交流合作将国家之间凝结成一个能维持持续收益增量的正式联合关系的利益共同体,互联互通、互惠合作是利益共同体的唯一选择。同时,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强劲,二战后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迅速,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已处于区域经济中。以东亚区域一体化为例,经过短短数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一个兼具内在包容性和外在兼容性的弹性共同体。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迅速发展,已经将世界在经济上联结成一个同舟共济的利益共同体,各国只有加强合作,互联互通,才能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习近平认为,利益共同体要求各国共赢发展,实现“大河有水小河满,小河有水大河满”的经济新前景。
在利益发展不均衡的背景下,逆全球化浪潮兴起,一些利益受损的国家扛起了逆全球化的大旗。中国积极坚持经济全球化正确方向,坚持中国独特的义利观,主张“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君子义以为质”,在国际合作中重利更重义,“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13]。中国坚持推动经济全球化的根本方向和目标是建立合作共赢、共同繁荣的命运共同体。
(二)相互依存的安全共同体。1982年,“帕尔梅委员会”提出的著名报告《共同安全:生存的蓝图》指出,世界各国的安全是相互依存的[14](P21)。由于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权力分散,安全已经跨越了主权国家的界限,没有国家可以在如此复杂的安全环境下独善其身。
2012年,习近平在“世界和平论坛”开幕式致辞中谈到,随着安全形势的扩大,安全的内涵也在不断丰富发展,已远远超越“冷战时期对峙平衡的安全”、“传统意义上的军事安全”以及“一国一域的安全”。面对复杂的安全挑战,独善其身、单打独斗皆不可行,各国必须以负责任的态度携手合作、同舟共济、共同应对,以实现安全共赢[15]。在应对各种安全问题上,国家之间相互依赖,一损俱损、一荣俱荣。endprint
尤其在传统的大规模军事冲突等传统安全相对总体可控的情形下,气候变化、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网络攻击等跨国性非传统安全问题不断涌现,对国际秩序和人类生存构成了严峻挑战,需要各国共同面对,通过合作解决。因此,无论人们的国籍如何、信仰如何、是否愿意,实际上都已经处于一个紧密依存的命运共同体中[16]。各国应增进安全互信,维护地区和全球和平稳定,进行安全共建共享,推动合作安全、共同安全的“安全共同体”建设。
“弱肉强食、丛林法则不是人类共存之道;穷兵黩武、强权独霸不是人类和平之策;赢者通吃、零和博弈不是人类发展之路。和平而不是战争,合作而不是对抗,共赢而不是零和,才是人类社会和平、进步、发展的永恒主题”[17]。在一个相互依存的时代,各国“命运与共、唇齿相依”,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善其身,传统安全的“零和”时代已经过去,安全的内涵和外延更加丰富,安全形势更加错综复杂,只有各国携起手来,切实合作,才能实现共建、共享、共赢的可持续安全。
(三)权责共担的责任共同体。“行为体具有共同命运是指他们的每个人的生存、健康、幸福取决于整个群体的状况。”[18] 因此,各国“必须尊重他者、拘束自我,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基本要求;在多元共生的国际社会里,包容共进是所有人类命运共同体成员生存、发展的最佳选择”[19]。在这样一个相互依存的世界,个体自身利益与群体状况切實联系,成员各自的命运就和这个区域联系在了一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必须“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因此,要维护自身的发展,各国必须依照责权共担的原则,承担相应的责任,促进整个群体的安全和繁荣。2017年初习近平在瑞士达沃斯指出:“遇到了困难,不要埋怨自己,不要指责他人,不要放弃信心,不要逃避责任,而是要一起来战胜困难,应团结起来,共同承担全球发展的时代责任。”[20] 在相互依赖的命运共同体中,整体的安定繁荣离不开国家的群策群力,各国应按照责权平等的原则,为维护共同体整体的和平、稳定和繁荣承担力所能及的责任要尊重他国,约束自我,积极推动和参与全球治理,倡导建立国际关系民主化,为国际制度体系的改革完善出谋划策,推动国际秩序向着更加稳定良好的方向发展,推动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在应对金融危机、非传统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时,群策群力、团结合作,共同推动世界的繁荣进步和国际体系新格局的建立。
全球治理是全球化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国际形势的不断发展,国际形势更加复杂化,各种新问题层出不穷,全球治理明显跟不上时代的发展需求,这也是当下逆全球化出现的深刻背景之一。面对各种全球性问题,各国在享受全球化带来的好处同时,也应该承担相应的全球治理责任,发挥自身的建设性作用。面对金融危机、移民问题、气候变化、灾难疾病等全球性问题,全球治理体系亟待改革与创新,改革完善和发展现有国际秩序,科学建构包容性国际新秩序[21]。
习近平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内涵具有内在逻辑关系。从核心内涵来看,利益共同体是基础,为命运共同体建构了必要性前提,各国只有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才能展开进一步行动;安全共同体是保障,为命运共同体建构了可能性前提,各国只有在共同安全的保障下才能展开进一步的努力;责任共同体是途径,为命运共同体建构了实施路径,各国只有共担责任才能实现命运共同体这一伟大愿景。
四、余论
作为伟大愿景,习近平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中国梦的放大和延伸。中国梦旨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习近平命运共同体致力于实现全世界的合作共赢,是“世界梦”。作为思想理念,习近平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核心理念,指导新型国际关系建设,主权平等、国际人道主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其基本遵循。作为先进价值观,习近平命运共同体思想融入了中国特色的传统义利观。如何应对层出不穷的现实问题,应对“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的严峻挑战,推动世界的和平发展和繁荣,中国给出的方案是命运共同体,落到实处的破局之道是“一带一路”建设,即以实际行动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赢共享共荣。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21118.
[2]中国的和平发展[N].人民日报,20110907.
[3][美]托马斯·弗里德曼.世界是平的:21世纪简史[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4]赵汀阳.天下体系——世界制度哲学导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德]裴迪南·滕尼斯.共同体与社会——纯粹社会学的基本概念[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7][英]齐格蒙特·鲍曼.共同体[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
[8]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9]江泽民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0]江泽民主席在俄罗斯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DB/OL][20170628].http:∥www.fmprc.gov.cn/123/wjdt/zyjh/t5237.htm.
[1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12]Joseph S.Nye,John D.Donahue eds.Governance in a Globalizing World[M]. Washington,D.C:Brookings Institution Press,2000.
[13]习近平.共创中韩合作未来 同襄亚洲振兴繁荣[N].人民日报,20140705.
[14]Olaf Palme. Common Security:A Blueprint for Survival[R].New York:Simon and Schuster,1982.
[15]习近平.携手合作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N].人民日报,20120707.
[16]曲星.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观基础[J].求是,2013,(4).
[17]习近平.铭记历史,开创未来[J].中国产经,2015,(5).
[18]Sterelny, Kim.Understanding life:Recent Work in Philosophy of Biology[J]. British Journal for the Philosophy of Science,1995,(46).
[19]金应忠.试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兼论国际社会共生性[J].国际观察,2014,(5).
[20]习近平.共担时代责任 共促全球发展[N].人民日报,20170118.
[21]傅莹.坚持合作安全、共同发展、政治包容,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N].人民日报,20170516.
责任编辑:杨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