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教材因创造性使用而精彩

2017-12-12李学英

读天下 2017年11期
关键词:数学教材小学

摘 要:教材是最主要的课程资源,然而,再好的教材也存在着适应性的缺陷,更无法兼顾地域、学生的差异,因此,我们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求教师在充分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学科特点、教学目标、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以教材为载体,灵活有效地组织教学,拓展课堂教学空间。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1. 深入挖掘,让教材“宽”起来;2. 有效重组,让教材“串”起来;3. 合理拓展,让教材“活”起来。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材;创造性使用

教材是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这是不容置疑的。然而,再好的教材也存在着适应性的缺陷,更无法兼顾地域、学生的差异,并且其更新的速度往往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设计内容和形式在一定程度上难以同学生的个体经验或体验沟通。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求教师在充分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学科特点、教学目标、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灵活有效地组织教学,拓展课堂教学空间。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综合优化的过程,是课程标准、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的结晶,是教师智慧与学生创造力的有效融合。那么,如何创造性地驾驭和使用教材,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呢?

一、 深入挖掘,让教材“宽”起来

教材中往往有许多隐含的东西,如知识产生的背景、数学思想方法、教材的人文底蕴等,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以挖掘,从而使教材为学生的学习发挥更大的作用。

1. 挖掘知识产生的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数学知识的产生往往源自某种需要,即知识产生的背景。让学生了解这种特定的背景,对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动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黑板和电视机屏幕的表面、数学课本和练习本的封面、两个长方形这三组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比较,逐步让学生感悟到以下三种常用的比较方法:①像黑板和电视机屏幕的表面大小悬殊时,通过观察直接比较;②像数学课本和练习本的封面大小差异不很明显时,可采用重叠的方法来比较;③像课本中的两个长方形不能通过观察或重叠来比较时,可以先把它们划分成大小相同的方格,再用数方格的方法来比较大小。进而引导学生發现:把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划分成若干方格时,如果方格大小不一致,很难比较大小。因此,要比较面积的大小,或者要准确地知道大多少或小多少,就需要有统一的标准“方格”,这样的标准“方格”,就是“面积单位”。

2. 挖掘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数学素养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知识背景和所学的知识特点,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有些内容中渗透着一些现代数学思想方法,它们是数学知识的有机组成部分。

(1)发展学生的符号感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

因此,我们在平时教学中,按照新课程的要求去处理现行教材,如在现代小学数学第十册的“真分数和假分数”一课中,有这样一道练习题:

①分母是5的真分数有( ),假分数有( )

②分子是5的假分数有( ),真分数有( )

观察思考:以上这些分数,如果用字母a和b分别表示它们的分子和分母,什么情况下,是真分数?什么情况下,是假分数?什么情况下,能化成整数?(a和b均不为0)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2)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统计与概率是日常生活广泛应用的知识,因此在《数学课程标准》每一个学段的教学内容中,都有统计与概率这一知识。进行统计教学,要以统计过程为线索处理教学内容。

3. 挖掘教材的人文底蕴,磨砺学生的学习品质

《纲要解读》中指出:教材不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随着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弹性加大,开发教学资源,创设弹性、差异的学习内容,开发教材本身具有的人文资源,开发知识背后隐性的人文内涵等,给学生展示人文价值,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1)穿插数学故事,陶冶学生情操

(2)追寻数学历史,感受数学魅力

实践证明,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内涵,及时地把数学知识纳入到深刻的人文背景中,不但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从小受到人文熏陶,还可以加强爱科学、爱祖国的教育,形成求实创新,不懈进取的稳定的学习品质。

二、 有效重组,让教材“串”起来

1. 联系实际,重组教材,让教材以生活为链“串”起来

当代教学论流派几乎都强调教学要从儿童已有经验出发这一思想,教学内容要向学生的现实和生活实际开放,能反映学生的不同需求。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存在差距,学生的实际状态存在差距,这就要求教师决不能照本宣科,而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调整和重组。

2. 沟通知识,形成系统,让教材以知识为链“串”起来

数学的逻辑性很强,各部分知识之间联系十分紧密。这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就不再是个别的概念,而是循序地经历了一个完整的链条似的一系列环节,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的结构。

三、 合理拓展,让教材“活”起来

数学教育要在立足于现有的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开发和拓展,赋予现行教材内容以新的活力。对教材的开发和拓展的空间很大,如知识点的延伸、思维的拓展、学科间的整合等等。

1. 知识点的延伸

课本中有的例题仅仅针对一个知识点,解决一个问题,但是我们在实际教学时有时可能会根据实际情况,需要对例题的应用范围进行拓展。

2. 思维的拓展

思维拓展是将儿童对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认知过程以及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浓缩在智能游戏中,使儿童对于世界的认识在活动中有机统一起来,从而不断监控和调节自己的认知结构和个性特点,以此促进儿童身心的全面发展。

3. 学科间的整合

所谓“整合”,其核心就是把现代教育技术融入到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学中去,在教学实践中利用技术手段得到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甚至三维虚拟现实等多位信息用于课件制作,充实教学容量,丰富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方法更加多样,更加灵活。

总之,教材的优势需要教师去挖掘和拓展,教材的不足、空白更需要教师去弥补。随着教师课程生成意识的增强和课程资源视域的扩展,创造性地使用好现行的教材,切实地做到“脑中有课标、心中有教材、眼中有学生”,切实发挥教材的作用,真正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勇于求知的精神。

作者简介:

李学英,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区第三小学。

猜你喜欢

数学教材小学
浅析初中数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
深入解读教材,构建高效课堂
新课程背景下歌唱教学方法的探讨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认真研读数学教材,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浅谈数学教学中“阅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