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 从家庭开始

2017-12-12李先勇

读天下 2017年11期
关键词:家庭培养教育

摘 要:一个孩子成长教育由三个部分组成,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这三个方面的教育是缺一不可且不能互为代替的。在当前大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新形势下,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家庭教育,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端正良好的教育心态、学习正确教育方法、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加强家校沟通,关心孩子的学习成长和习惯培养。

关键词:家庭;教育;培养

这是一位母亲写给学校的一封信:“今天,我的儿子开始了他人生的求学旅程。尽管内心是如此忐忑不安,但一大早,我还是义无反顾地把他送到你的怀抱。学校,你是否能体会此时此刻一位母亲的心情?她不舍,她担心,她甚至还有些害怕。学校啊,当我把我的孩子交给你,你保证给他怎样的教育?今天清晨,我交给你一个欢欣诚实又颖悟的小男孩,多年以后,你将还我一个怎样的青年?”

这是一位母亲对自己孩子未来的期望,她希望她的孩子在学校的教育下能够健康成长,成人成材。这同样也是一位母亲对教育的叩问:叩问学校的教育能否达成她对孩子的期望……面对这样的叩问,作为教师的我们不禁要问:难道孩子的教育只需要学校来完成吗?!难道家长把孩子生出来后,能够把教育的责任和义务全部推给学校吗?我们大胆设想一下,这样的家长能够得到他期望的教育成果吗?答案是否定的!

从一个孩子成长教育来看,教育由三个部分组成,那就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这三个方面的教育是缺一不可且不能互为代替的。这三个部分是如何分配的呢?有关数据表明:在孩子一生成长的过程中,社会教育占14%,学校教育占35%,家庭教育占51%。这三部分,哪部分最重要?原来是家庭教育。占35%的学校教育主要以知识传授为主,在它的整个教育内容中,文化知识传授占第一位。

这里,我收集了下面几个事例,可以说明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多么的重要。

一是2015年6月9日晚,发生在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田坎乡的4名儿童喝农药自杀事件,带给我们多么惨烈的活生生的血的教训。这几个幼小的孩子,由于长期得不到父母的悉心照料,缺少情感的润泽,缺乏生活的照顾。他们绝望了,他们想到了死亡。这说明父母的陪伴和家庭的温暖以及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多么重要!

二是在南京云锦美地大地幼儿园里,展开了一场关于小朋友的独立生活自理能力的活动,结果发现,几乎没有一个孩子可以独立完成洗脸、刷牙、洗脚这些最基本的自理活动。不得不说,溺爱、包办已经侵蚀了我们的家长,阻挠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三是一位高三学生小兰走进了心理咨询室,她告诉心理专家:她从上幼儿园开始,父母就给她报各种各样的班,必须去学,不去,或者去了学不好,打!在妈妈的严管下,小兰的学习成绩却直线下降。几次转学,成绩稍有起色,妈妈就找她谈话,提出更高的期望,每谈一次成绩就明显下降一次。“我觉得我达不到,那个目标太高了。”现在小兰的成绩是全班倒数第一。

心理专家对小兰的父母进行了家庭教育测试,满分112分,爸爸的得分是10分,妈妈的得分是-8分。

坐在咨询师面前的小兰情绪几近崩溃,她和父母的關系也在崩溃的边缘,现在她和妈妈每周大吵一架,甚至只要妈妈一说话她就捂着耳朵失控地尖叫。在填写的心灵卡上对父母的要求一栏她写了一行字:别让他们张嘴。

现实生活中,有不少这样的家长,他们在物质生活上对孩子要钱给钱、要物给物,满足孩子的物质要求,但对孩子的学习提高和品德教育等则不管不问,任其自我发展,还美其名曰:大人在外面晃,娃儿在学校里长!还有不少家长对孩子太过用心,父愿子成龙、母愿女成凤,巴不得孩子门门功课第一、项项比赛拿奖,一路过关斩将,最后金榜题名读重点大学,大学毕业进大机关、好单位。一旦孩子稍有错误或不如意,便棍棒与吵骂齐来,埋怨与指责共有。孩子长期处于这种高压、繁重、痛苦的环境中,怎么会幸福和健康快乐的成长?健康的心态和健全的人格根本无法形成,往往悲剧不断发生。

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家庭教育,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既不当“把孩子一推了之给学校”的不负责任的甩手掌柜,也不当“过分望子成龙、恨铁不成钢”的悲情父母。端正良好的教育心态、学习正确教育方法、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修炼自己的良好品性,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关心孩子的学习成长和习惯培养,和孩子交朋友,加强家校沟通,及时发现和鼓励孩子的闪光点。只要你做到了这些,相信你的孩子会成为社会有用之才!在这里,我还有几句送给父母的话:(1)做好第一任老师和永远的班主任。(2)方向比方法更重要。(3)孩子的聪明妈妈影响比较大,孩子的性格爸爸的影响比较大。(4)网络是工具,不是玩具。(5)成功的教育不是投入金钱,不同的年龄就应该过不同的生活,不要让孩子做超过其年龄的事。(6)苦难是财富,孩子的要求不能全部满足。即使家庭条件好,也要坚决否定掉孩子的一些要求。(7)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座金矿。相信他行,赏识他,发现他的长处。(8)注重发展核心素养,这是孩子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参考文献:

[1]朱永新.教育,从家庭开始[J].少年儿童研究,2015,(04):26-27.

[2]吴钦景.教育从家庭开始[N].联合日报,2012-11-14(002).

作者简介:

李先勇,重庆市,重庆市大足区龙岗中学。

猜你喜欢

家庭培养教育
家庭“煮”夫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恋练有词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