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新媒体时代的网络直播乱象

2017-12-12鲜宁张静

今传媒 2017年11期
关键词:网络直播

鲜宁+张静

摘 要:近年来随着新技术的层出不穷,新媒体全面发展和普及,网络直播平台可谓风头正劲,其在产生巨大影响力的同时由于利益驱使,不少网络直播充斥着低俗、色情、暴力、广告、伪慈善等乱象,给社会造成严重后果。本文主要围绕网络直播乱象为例,分析了网络直播平台的盈利模式、乱象成因并列举了一些直播失范现象,试图探寻网络直播的健康发展模式。

关键词:网络直播;直播乱象;夯实监管

中图分类号:G20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7)11-0054-02

目前,网络直播作为一种交友、学习、愉悦身心的方式,蓬勃发展。涉及打游戏、聊天、美食、美妆等内容,收到网民的热烈追捧。人民日报网曾做过数据统计显示,中国在线直播平台超过200家,用户逾2亿人。然而,对广大网友来说,网络直播已经不是新鲜事了,在金钱至上的时代,人们为了谋取个人利益和经济价值绞尽脑汁,甚至以消费人们的善良為代价。2013年,从深圳最美90后女孩“文芳”当街给残疾乞丐喂饭感动路人到网上曝光的“揭秘大凉山公益作假”的视频,所有的行为只不过都是商业炒作,其目的只是增加粉丝数和观看量,这种披着善良外衣实在消费普通受众善良的伪慈善直播行为让人义填愤膺。除此之外,主播之间为争夺粉丝,展开一次次厮杀,甚至不惜犯禁、触碰法律和道德高压线的低俗化直播更是层出不穷。

一、网络直播发展现状

2005年我国网络直播兴起,2015年,映客、龙珠直播等平台开始受到资本的青睐,只是那时的市场还没有展现出直播的强劲力量。但2016年直播出现井喷式发展,被称为“移动直播元年”,从花椒直播、熊猫TV、斗鱼,再到阿里巴巴、百度、秀色、小米的加入,加之用户的需求增长、风投资本的竞相涌入,直播平台风生水起。据《中国直播行业热度报告(2016年度)》指出,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中国大陆提供互联网直播平台服务的企业超过近200家,且数量还在增长。随着移动智能手机的普及,直播市场还将膨胀,根据相关预测到2020年直播行业市场规模可达1060亿。[1]

网络直播这个词的出现最早被关注是在2011年,当时IBM 2011 Forum论坛网络直播主会场设置在北京,国内及全球多个城市的经销商、合作伙伴、客户等通过家庭、公司内部网、网吧等进行收看。那次全球观看人数超过7000次,登陆地址遍及全球150多个国家及地区。

2015年,网络上涌现一篇《X主播直播吃饭睡觉月入上万》的文章,使得网络直播这个词再次扑入大众的眼睑,每日高峰时段大型直播平台的在线观看者可到达400万。网络直播最开始是以游戏直播为主,以虎牙、斗鱼平台为代表,网络主播们擅长打游戏,直播时教观看者如何打游戏顺利通关等技巧,因其受众基础大、互动性强、赛事资源的不可替代性,在直播领域具有不可动摇的地位。移动生活直播的开启标志着全民进入直播时代,此时,直播的内容形式除了游戏竞技类的技术性直播,更出现颜值和才艺类的秀场直播、玩乐类的娱乐直播、分享见证类的新闻直播等形式,随着阿里巴巴的加入,直播内容开始功利化,比如美妆类、售卖类等,以最终的销售盈利为目的。可以说“无直播不传播”成为常态。

二、网络直播兴起的原因

1.准入门槛低

一台电脑、一根网线、一个摄像头就可以完成室内直播;在室外,一台手机、一根自拍杆加上无线网络就可以轻松完成直播。直播对主播的个人素养要求低,从业人员缺乏明确的准入制度。以某直播平台为例,只需要填写个人信息,系统会提示需年满18周岁,按照要求上传身份证照片,并完成银行卡认证便可开通直播间,并无其他要求,谁都可以成为主播。[2]这也就导致了鱼龙混杂、层次不齐的主播修养,部分年轻貌美的年轻姑娘在平台上着装“清透”、挑逗性言语频出,例如:“嘿咻”平台就因女主播在直播间公开脱衣挑逗观众引诱打赏被查处;2016年5月,网络红人《Papi酱》相关视频就因为主播时常明显粗口且出现频繁,粗口词频率高达每分钟两个,但是某些粗暴的词汇主播会用唇语处理。爆出如“卧槽”“CAO”“小婊子”等粗口,受到群众举报,经专家评审为低俗乱象,遭到广电总局的下线整改禁令,整改完成后方能重新上线。更有部分直播平台,如“炉石”平台直播飙车酿成惨重车祸、“虎牙”平台直播群殴等违背社会公共秩序的行为,可见近两年出现的直播乱象丛生。

2.盈利可观

网络直播的盈利模式分为两类,一是销售产品,二是礼物分成。趋于经济利益,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主播行列,我们经常会看到《韩国14岁少年直播吃饭每天收入上万元》的新闻,这个收入远远超过了普通白领的收入。粉丝的打赏、刷礼物、产品推广、电商推广、广告的植入,这些都是盈利的渠道,主播只需要在直播时努力吸睛,从而获得更多的财富分成。很多时候一部智能手机就能完成直播,以前主播还需要依靠唱歌跳舞拼颜值获得粉丝打赏,而现在几乎连才艺也不需要,只是展现真实生活吃喝玩乐就能吸粉无数,这一简单的要求致使人们纷纷涌入直播行业。主播们经常直播一次就能赚到普通人一个月的薪水,更有粉丝为之一掷千金!2017年9月份,江苏镇江市某会计王某挪用公款逾890万元,仅给斗鱼女主播冯某一人就打赏了160万礼物,其余主播加起来被打赏了将近600万。王思聪打赏韩国女主播40万元的新闻曾经也曾轰动一时。最近又有报道,上海一名13岁女孩为给网络主播打赏,偷用母亲手机花掉了25万元存款。天价打赏现象屡见不鲜。而网络上泛滥的“某主播一晚上被打赏百万”等新闻,更是诱惑了许多网民前仆后继的加入到网络主播大军中。

三、直播乱象的原因

1.金钱的诱惑

为了吸引更多的粉丝,进而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各主播大显神通、相互竞争,甚至出现恶性竞争,比如暴力、伪慈善等,一次次冲破道德的界限。为了提高人气、聚敛财气,网络主播及幕后主使者穷尽办法,甚至不惜“出位”“犯禁”表现哗众取宠等。网络直播的参与者覆盖的年龄段极广,直播开学情况、上课、群殴、吃饭。曾有报道,某中学高二女生王芳(化名)因直播开学情况被学校约谈,校长表示不支持在校学生使用直播,在此之前她曾因直播低俗化内容被某直播平台封号。主播收入靠网友刷礼物,所谓的刷礼物即粉丝在直播平台以充值方式购买的道具或礼物。以某平台为例,打赏的道具如“豪华游艇”“火箭”等,均需要充值。主播收到的“礼物”,并不会直接变现到个人账户,而是会和直播平台进行利益的分成,不同等级的主播拿到的底薪和PK奖金也不一样。endprint

粉丝打赏与主播的收益分成成正比,面对巨大的金钱诱惑,不少主播突破下线,靠出位、性感等吸粉,而这其中就不乏色情暴力等低俗内容。在各主播恶意竞争的同时,主播平台幕后主使者还会雇佣“网络推手”恶意攻击自己的竞争对象,以此为自己涨粉丝。更有一些直播平台、主播、经纪公司三者联合,从观看者身上套取利益。

2.直播监管技术受到挑战。

网络直播不同于网络视频有充分的审核时间,高互动性的实时传播模式决定了无法掌控下一秒发生的事实。当低俗化直播发生时可能已经存在一段时间了。在贫困山区做假慈善,男子直播殡仪馆火化过程、更有突破下限的鏡头。2016年底,武汉一家网络公司的视频直播间直播造人,两分钟后,视频被切断但是短短的两分钟之内该视频就有上千人观看。可见,我们的直播监管技术多落后。

四、乱象催生监管

网络直播平台的迅猛发展和网络监管制度以及执行力度的缓慢发展之间产生矛盾,让很多一心发大财的人钻了监管的漏洞进行“功利直播”。直播异化的背后,是如何杜绝违法乱纪行为。

1.提高对主播的个人职业素养的监管力度

直播平台要对签约的主播义务性的进行岗前培训,从提升主播的个人素质上解决直播乱象。主播要以对粉丝负责为基础,传播积极向上、正能量的视频,转变以低俗内容为主的错误竞争方式,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进行良性循环。不能等出了问题,平台以封号等方式简单处理,毕竟封了这个帐号,还可以申请其他直播平台的帐号。必须采取强硬举措,比如追查违规主播的真实身份,所有直播平台联网监控督查,使该身份长时间内禁播。多次不良记录者终身封杀。同时,各平台对言辞激烈伤人的“网络喷子”也应有相应的处置方法,而不是单纯的踢出平台即可。

2.加强对直播内容的甄别,完善监管技术

目前,我国网络直播采取流量监管模式,对流量进行信息捕获并监管。不可能做到对每一条直播信息进行24小时监督,更何况直播还有5秒钟的延迟,一旦爆出低俗化内容,很难做到即刻处理,这就需要直播平台对直播的内容进行分类并设置各个阶级的衡量标准,完善的网络直播体系,必须以强大的监管技术作为后盾,我们可以效仿美国采取的“分级——过滤”模式,对直播平台和主播按照信用评价等级,从端口控制。[3]对后台流量监控时,特别留意流量的异常增多时间点。利用大数据把控直播的舆情变化。

3.夯实法规监管刻不容缓

直播乱象频出,我国相关部门已经陆续出台了监管规定。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网络表演(直播)分会发布的《促进网络表演(直播)行业健康有序发展行动计划》明确指出网络表演(直播)分会将通过建立内容审核、行业培训、信用体系、信息共享、行业评优、行业调研等方面的工作促进网络直播的健康发展。斗鱼TV发布了《网络直播自律公约》和直播间扣分管理办法,对“主播行为、着装规范”细分了13个标准。熊猫TV也发布了“直播内容管理及处置条例”。然而仍然有很多平台并未有所行动。但是新规出台后直播行业风气虽有好转,但低俗化直播仍未杜绝,究其根源,还是监管出现了问题。中国一直在建设法治社会,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提前,也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保障。网络监管条例的出台和监管部门的建设迫在眉睫。

网络直播在经历了飞速发展后,以其特有的真实感、代入感和强大感染力为公益活动创造了无限潜力。它不只是茶余饭后的“秀”,我们期待通过完善法治建设,健全监管体系,挖掘其在政务公益方面的价值,促使网络直播平台能够健康运营。

参考文献:

[1] 彭琳.网络直播行业或面临大洗牌[EB/OL].http://news.163.com/16/0927/06/C1UV03CO00014AED.html.

[2] 李文.揭秘“网络直播”:主播门槛低受众追求“赏心悦目”[EB/OL].http://www.legaldaily.com.cn/Finance_and_Economics/content/2016-03/23/content_6536326.htm.

[3] 王欢:出版广角.网络直播监管机制及路径探究[J].2017.06:82.

[责任编辑:传馨]endprint

猜你喜欢

网络直播
从互联网络视频直播看新媒体传播方式的发展
网络经济中消费特征及消费心理的分析
场景传播视阈下的网络直播探析
网络直播的发展研究
网络直播管理不能留有“模糊地带”
媒介时空观下的网络直播研究
从新媒体艺术角度浅析网络直播的娱乐创新
从网络直播看电视台如何利用粉丝经济扩大影响力
浅析网络直播平台的发展
网络直播下身体在场的冷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