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道德素养的研究
2017-12-12冀竞媛
冀竞媛
【摘 要】在一定程度上,道德素养的提升相较于专业素养的培养更值得人们重视。因此要提前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道德素养,并付诸实践,这样才能够培养出道德素质与专业素质都达标的优秀的幼儿教师。
【关键词】道德素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培养途径;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7.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22-0179-02
当今社会经济全球化、高科技迅速发展,工作、学习、生活网络化显著,这些跨时代的变化正在强烈地冲击着学生的思想,深刻影响着他们的行为,道德素养在现代社会已被赋予了新的时代要求,是良好的道德素养、健全人格和行为习惯形成的重要时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战略任务。对于当今大学生而言,道德素养在其终身发展中具有更加重要不可磨灭的地位。而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在一定程度上,道德素养的提升相较于专业素养的培养更值得人们重视。他们今后工作主要是教书育人,只有具备了优秀的道德素养,才能够真正做到为人师表,为自己的学生负责。在今后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与自尊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所以要提前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道德素养,并付诸实践,这样才能够培养出道德素质与专业素质都达标的优秀的幼儿教师。
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道德素养的培养路径
人们常说:道德是石,敲出希望之火;道德是火,点燃希望之灯;道德是灯,照亮人生之路;道德是路,引导人们走向灿烂辉煌。时代变迁,提高道德素养的重要性与日俱增。一个人要想提高道德素养,首先就要提高道德认识。深入学习和掌握各种道德知识,才能在自己的内心深处形成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大学生而言,道德素养在其终身发展中具有更加重要不可磨灭的地位。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对大学生进行道德素养培养。
(一)环境熏陶。加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道德素养培养,是对本专业学生的负责,更是对学前幼童的负责。因此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道德素养的培养非常重要,也需要社会各个领域都参与其中,环境的重要性是不可估量的,可以说是润物细无声。高校环境是育人的重要途径,建设富含道德文化的环境氛围,在校园里使高尚的道德情操成为主流。这样,才能突出环境在大学生道德素养培养中潜移默化的作用。环境的熏陶使学生认识到学前教育的重要性,认识到自己所选择职业的重要价值,以此激励其进行自觉的个人素养提升。
(二)舆论引导。良好的道德舆论对大学生道德素养的培养起到十分明显的正面教育作用。当今大学生的特点就是很容易无意识地模仿舆论;舆论对个体所起到的暗示作用,更容易被大学生接受;大学生正处在情感丰富有激情的阶段,所以更容易被舆论导向所影响。积极的代表历史潮流和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道德舆论必然会影响大学生的道德素养发展,推动整个社会道德的发展。
因此,高校应该积极开展雄心奉献给祖国,爱心奉献给社会,孝心奉献给父母,热心奉献给他人,恒心奉献给学业的“五心教育”。让道德舆论形成正确导向,潜移默化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大学生在积极的舆论导向下,必然会选择正面的道德行为,形成稳定的正确道德动力。因此,高校可以通过创造优良的道德舆论来正确引导大学生的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便有利于大学生道德素养的优化发展。
(三)网络影响。随着信息网络化和高科技发展,大学生成为网络影响最深的群体,随之网络生活也就成为了大学生最重要的道德生活之一。人们的道德行为环境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隐蔽性、自主性、虚拟性等特点,从现实变成了虚拟。因此,开辟网络道德素养培养的难度就大大增加。针对网络的特点,我们应该全面探索网络的道德资源,建设优良的网络文化,促进大学生网络道德素养培养网站和课件的开发。通过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让学生形成真实空间与虚拟空间相统一的良好道德人格;凈化网络大环境,营造良好的网络道德素养培养氛围,提高大学生网络道德自律意识。
(四)生活实践。在道德生活中实践是形成大学生道德素养的根本途径。大学生参与的道德生活实践主要有校园道德文化活动、社会调查、实习、体育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等。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大学生来说,幼儿园实习是最好的实践活动。在幼儿园的道德实践活动中,学生头脑中所灌输的职业道德认识在实践中得到证实,道德情感得到了升华,道德动机被有效地激发,道德意志得到了磨炼,道德需要获得了很大满足。学生对理论的掌握运用到实际中,对今后的学习和道德素养的提升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道德素养的培养方法
(一)道德理论灌输法。大学生的道德实践必然受一定的道德思想理论支配。道德思想理论,被大学生接受之后内化为自己的道德价值观,因此只有正确的道德思想和理论,才能引导大学生道德的正确发展。
幼儿教师除了要具有所有职业人员都必须践行的职业道德,更要做到学前教师应该履行的职业道德。例如在教学过程中,要强化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以及为人师表等职业道德的灌输。学龄前儿童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之前没有接受过其他教育,面对人生的第一位老师他们的学习行为就是模仿,老师成为学生模仿的样板,对待他们的态度也将直接影响他们性格的形成,所以学前教育的学生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才能够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性,为其今后步入职业生涯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道德教育法。这是最直接的道德素养培养方法。主要采用道德典型,通过树立正面典型与反面典型来实施。正面典型对大学生群体来说,是十分直观的道德教育和引导,带给大学生极大的精神鼓舞和心理感染,是激励鞭策大学生努力进取的直接动力。反面典型,是指消极影响或错误的道德思想的道德典型。应用这种方法,可以使大学生从正反比较中,强化正确的道德思想和行为,预防抵制错误的道德思想和行为。当今,幼儿教师虐童事件时有发生,当然为人师表、道德高尚的幼儿教师也处处存在,可以通过正反案例的展示对学生进行引导,促进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的正确形成。
(三)慎独自律法。其意义在于,在没有外界干预的情况下,坚守自己的道德信念,虚心学习、辨别善恶、省察克治、积善成德,把道德认识和道德实践统一起来,不断地完善进步,逐渐内化为自己的优良品德,达到较高的道德境界。
(四)活动实践法。社会实践对大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在道德实践活动中培养道德素养有利于大学生的知行合一,对道德发展起到积极促进的作用。
实践活动为大学生创设一种亲身体验、自我教育的环境。许多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选择该专业的初衷可能并不是基于对学前教育专业的热爱和对幼儿的喜爱,而是基于一种错误的就业观,认为就业后所面临的学生都是3~6岁的学前儿童,不需要对其进行太过专业的教育,也不用对他们费心管教,工作比较清闲。所以在幼儿园实践过程中,能够让学生亲身体会学前教育的重要性,重视自己今后的专业素养和道德素养的提升。实践不但促进了学生个体的发展,实现了知行合一,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发挥了高校为社会服务的功能。大学生的道德素养的提高,需要紧密结合社会实践并只能在社会实践中最终完成。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道德素养的培养中,社会实践活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槐青.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科学素养[J].文史博览(理论),2016.
[2]周少斌.高职院校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评价新模式的构建[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9).
[3]文士博.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评价体系的要素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3).
[4]郁雯.关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J].职教论坛,2012.
[5]朱素蓉.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儿童文学素养现状调查——以成都大学为例[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4(11).
[6]王新乐.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素养的实证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