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出版下科普产品生产与传播策略研究

2017-12-12鲁黎

报刊荟萃(上) 2017年12期
关键词:数字出版传播策略

摘 要: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当前数字出版条件下科普产品的生产数量与传播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为了进一步分析数字出版下科普产品的具体传播策略,文章分别从科普产品数字出版活动面临的主要困境、数字出版下科普产品的具体生产策略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与分析,并结合上述内容提出了优化与解决措施,以期能够促进出版的数字化转型,同时进一步提升科普产品在网络空间中的传播质量。

关键词:数字出版;科普产品;生产策略;传播策略

科普数字出版是一种以互联网为主要传播渠道、网上支付为主要支付手段的刊物发行方式。从内容上来看,科普数字出版以數字期刊为主要形式,其独特的思想性、通俗性以及科学性为我国的科普事业的转型与升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当前科普产品数字出版困境

1.富媒体化下读者群体日益萎缩

各种新兴媒体的爆炸式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导致读者群体迅速流失,而富媒体科普内容相对匮乏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专业化的科普内容少、更新速度慢、传播途径单一等问题不但让科普产品数字出版缺乏有效的市场竞争力,同事也是导致读者群体日益萎缩的主要原因。

2.营销方式落后与市场脱节

随着移动互联网平台的营销意识缺失,导致科普期刊数字出版的困境越发严重。这个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对于“科普属于公益”这一概念的认知,导致传统的科普出版思维受到了阻碍。另外,新兴科普网站在互联网营销方面的财力、人力优势也在很大程度上导致科普期刊的信息传播能力与吸引度降低,从而出现营销与市场脱节的问题。

3.营收途径单一盈利减少

当前大多数科普期刊数字出版都是依靠订阅与广告模式来产生营收,但是由于营收模式单一,盈利总量逐年减少,其生存空间也被进一步压缩。另外,将广告作为主要营收方式其本身就会影响刊物的整体质量以及读者的阅读体验,所以如果不能够找到一个很好的平衡点,单一的营收模式必然会导致行业持续萎靡。

二、数字出版下科普产品的生产策略

1.生产简练的手机富媒体科普产品

通过转变思维模式,以尽量简洁又充满趣味性的语言来进行科普内容的呈现,在产品制作过程中,应该尽可能的让出版的内容做到简单、明了,同时还要具有专业性的水平。另外,还应该密切关注读者与作者之间的交互,根据读者的反馈信息来对内容与表达的具体方式进行细节调整,从而进一步提升刊物的整体水平。比如知乎日报就是通过二次编辑用户精辟答案的方式组成的数字科普刊物,其不但语言简单明了,同时专业性也较强。

2.生产专业化的科普产品

从内容的广度与深度的选择上来看,更加专业化的科普产品更容易获得目标受众的青睐。“小而精”已经逐渐成为数字出版下科普产品必备的特征,极速传播模式下,碎片化的阅读习惯要求产品的传播内容更加通俗易懂,但是这并不表示内容上必须要丧失专业性。相反,专业性不但能够体现数字出版科普产品的商业产品价值,同时也是核心竞争力,脱离了专业性的保障,科普产品就会沦为一般的数字出版产品,也就失去了个性化阅读需求的用户。

3.重视创作者的“专家身份”

在大众传媒全面发展的今天,互联网让每一个用户既能够让成读者,也能够成为生产者与传播者。在这样的大形势下,数字出版科普产品要想保持独特的竞争力与活力,就必须将其生产者锁定在“意见领袖”与“经验领袖”等方面的专家身上,这种锁定对于强化生产者的业务能力,提升出版实践水平都具有一定的作用。

三、数字出版下科普产品的传播策略

1.应用社交网络进行传播

科普数字出版活动中一个独特的特征就是作者与读者的身份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两者之间不但可以形成良性的互动,同时也可以进行不断的转化。通过这样的模式,每一个个体之间都会产生千丝万缕的联系,进而构成了一个极其复杂的网络社交环境。从科普数字出版产品的性质上来看,其不但是作者与读者的思想的碰撞,更是一种智慧的结晶,所以其制作过程在本质上也是传播的过程。通过以社交网络为基础的关系传播,科普数字产品可以进一步提升网络传播的效率,比如果壳社区当中的《果壳精选》以及知乎社区中的《知乎周刊》都是优秀的例子。另外,美国NASA的一些技术工程师与宇航员在推特以及Facebook等软件中注册并成为网络红人,通过网络社交的方式推广NASA的科普产品,也获得了不错的效果。

2.注重与读者互动

数字技术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中我们逐渐意识到,受众对于传播的内容的重视程度远不如其体验本身。也就是说,只有通过强化传播的体验性才能够增强数字出版下科普产品的产品力。这种体验可以通过与受众之间的交互以及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来逐步实现。体验传播的基础是受众的心理感受,这种感受既包括受众的感官与情感上的体验,同时还包括思维变化与情绪上的影响等。通过体验传播的进一步完善,才能够真正实现与读者心灵上的互动,这种互动对于科普数字出版产品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这一方面来源于用户对于科普数字出版产品的阅读体验要求不断提升,另一方面也是基于出版物之间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体验式的科普数字出版产品具有更强的市场适应能力,比如科普频道Crash Course就通过蠢萌的动画形象来吸引儿童的注意力,提升儿童父母的认同感,该举动也切实增强了其产品力。

3.注重品牌塑造

随着数字出版科普产品传播模式的不断完善,当前基本的“内容售卖”已经不能够满足行业发展的需求,内容出版的转型与二次开发势在必行。只有通过打造受众普遍认可的品牌,增强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才可以进一步找到行业发展的新的突破口。

四、总结

综上所述,通过数字出版与科普期刊之间的完美融合,不但可以有效扩展科普期刊的生存空间,完成其数字化转型,同时还可以强化数字出版在科普期刊领域的发展,从而增强数字出版模式的市场竞争力。但是在实际发展过程中由于科普期刊数字出版面临的各种现实困境与问题,其必须找到新的生产策略与传播手段才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希望本文重点介绍的生产与传播策略能够为科普产品的数字化转型提供新的视角,从而为我国大众传媒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维,邓强庭,冷怀明.数字出版的发展现状及我国科技期刊的应对措施[J].编辑学报,2013,25(02):179-183.

[2]孙玉玲.大数据时代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趋势[J].出版发行研究,2013,(04):5-8.

[3]齐元军.大数据时代数字出版版权保护的难点与策略研究[J].科技与出版,2014,(11):52-55.

作者简介:

鲁黎(1978—),女,汉族,理工分社职教编室主任,中级职称,研究生。

猜你喜欢

数字出版传播策略
试论中国主流媒体重大事件报道的国家形象传播策略
电视新闻节目借力微信平台的传播策略研究
浅谈企业社会责任的品牌传播
探析公益节目《等着我》的传播策略
地方历史文化开发的媒介策略
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的运行模式与市场结构
浅谈新媒体在美术类图书出版中的应用
做一个全民阅读时代的“悦”读人
国际图书出版市场现状及趋势分析
新媒体语境下新华网国际传播问题与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