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绘本插画中想象与逻辑的表达与实现
2017-12-12张鹏
张鹏
【摘 要】绘本中的故事大多是充满想象力的儿童故事,有着幻想的故事情节和幻想的逻辑。既然是幻想的故事情节和逻辑,那么就要让读者认可这种幻想的成分,把它变为能让读者理解并且产生共鸣的“合理逻辑”。所以,在绘本插画中绘者还需要考虑怎样来巧妙地表达出这种“合理的逻辑”。本论文旨在分析绘本插画中想象与逻辑的表达手法和实现手段。
【关键词】绘本插画;想象;逻辑
中图分类号:J218.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22-0142-02
绘本故事的内容中往往会有想象或幻想的成分存在,那么绘本插画在想象内容上要如何表现画面才能更加贴切更加有趣味性呢?
我们都看过动画片,有没有觉得片中的想象或幻想出来的故事很不合理呢?没有。这是因为动画片中的想象存在着“合理的逻辑”。这种“合理的逻辑”是编剧为了剧中天马行空的想象故事编造的逻辑,观众在观看影片时会把这种逻辑合理存在化,那么想象的情节也就不觉得荒缪了。绘本插画在表现故事想象部分时也要设定“合理的逻辑”,让读者感受到故事发生的合理性,这样故事中的想象成分才能使读者不产生疑问,顺利地接受。
《强强的月亮》这本绘本中的故事带有强烈的童话色彩。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叫强强的小男孩和他的父亲生活在大海边的峭壁上,有一天父亲出海打鱼,被海上的风暴掀翻了渔船,父亲的灵魂也被打出了身体沉到了深深的海底。强强请求月亮的帮助,月亮告诉强强要足够的勇敢才能把爸爸的灵魂找回来,于是,在月亮的帮助下,强强跳进深深的大海里从一条章鱼的手里夺回了爸爸灵魂。
绘本插画是这样处理故事内容的幻想部分的,画面中在强强爬到了老柏树的顶端把月亮轻轻地抱下来后,天空中就出现了一个空洞,这个空洞是月亮在夜空中的位置。之后的好几页插画中这个空洞一直存在,直到月亮帮助强强从海底章鱼的手中夺回爸爸的灵魂后升回了空中填补了夜空中的空洞。
绘者把月亮挂在天空中转化为真实的“挂”,月亮被取下来可以再挂上去,在故事中这种“合理的逻辑”真实存在,强强生活的世界里月亮就是这样存在的。对于读者来说,绘者这样的处理是符合生活认知的,尤其是儿童读者,他们的头脑中对物体的整体与局部有着一定的认知,认为从一个整体物上取下的东西可以再重新安装上,而使整体物完好无损。所以,他们对书中的想象逻辑是可以接受的,并且觉得这样的处理很有趣。
再如《老虎来喝下午茶》这部绘本也有着巧妙的逻辑构思。这部绘本是英国绘本画家朱迪斯·克尔的经典作品。故事内容有着童趣般的想象和温馨的友好气氛,故事中索菲和妈妈乐观包容的生活态度也值得读者们学习。故事讲述了一只大老虎来索菲家讨要下午茶的经过,这只老虎毫不客气地吃掉了妈妈准备的下午茶,并且到索菲家的厨房里吃光了所有的食物、喝光了所有的水。画面中大老虎不停地吃喝,而索菲并没有生气,她的动作表现出对老虎的包容,她似乎很喜欢这位不速之客。读者看到这里也会有一个疑问?大老虎来到索菲的家里,为什么她和妈妈都不会害怕呢?按照客观的逻辑分析,人类对动物感到恐惧应该会表现得惊恐和害怕,而书中索菲一家的表现是如此平静。这个疑问的答案随着阅读会自然而然地解开,绘本的最后讲到大老虎走后,家里什么吃的喝的东西都没有了。爸爸下班回家得知此事,他领着索菲和妈妈去了餐馆,一家人快快乐乐地享受了一顿丰盛的晚餐。第二天早上,索菲和妈妈去了超市,她们买了很多吃的东西,还买了一大罐虎粮,以备老虎再来喝下午茶。此时,读者的疑问解开了,原来在索菲生活的世界中超市里就能买到虎粮,说明老虎和人类的关系应该是融洽的,所以索菲一家人并没有表现出紧张惊恐的状态。绘者通过故事和画面的表达传递给了读者这个想象世界的“合理逻辑”。读者读过此绘本之后也能更加深入地体会出作者的创作理念,被索菲一家的包容和乐观的生活态度所感染。
《朱家故事》也是一本现实和想象结合得很好的作品。故事一开始介绍了朱先生的一家,并由朱先生一家的日常生活开始讲述。绘本中朱先生和两个儿子的生活状态是用整幅对页的插画表现的,而朱太太的生活状态是多个小画面呈现出来的,每个小画面中朱太太都在做着不同的家务活。这样的设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凸显了朱先生和兄弟俩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状态和朱太太忙碌而劳累的生活状态,为绘本中的想象部分做了充分的铺垫。
突然有一天朱太太离家出走了,留下了一张纸条“你们是猪”。插画的画面进入了想象部分,朱先生和兄弟俩变成了粉嫩嫩的大胖猪,家里的小狗也长出了猪一样的鼻子,甚至连家里的器具都是猪头的形状,整个家已经变成了“猪窝”。由于绘本故事前面做了充分铺垫,读者对朱太太已是非常同情,所以看到此处朱先生他们的变化并没有感到突兀,反而会对朱太太(下接第144页)的出走表示“赞同”,对绘者由现实画面转向想象画面的逻辑思维自然而然地接受了。绘本最后又回到了现实,朱先生和兄弟俩意识到了自己的懒惰,向朱太太认了错并帮助她一起干家务,他们又变回了人的模样。现实到想象,再由想象到现实的逻辑转变在此绘本中处理得十分巧妙和自然,绘者能够洞察读者的心理并对故事和画面加以铺垫,让读者的心跟着画面自然过渡,顺理成章地接受了“合理的逻辑”。
介绍了以上三本绘本的“合理的逻辑”,会发现这些“合理逻辑”的一个原则性的规律,那就是符合人类对世界的认知和逻辑思维。首先写绘本故事的作者和绘画者是人类,其次读者们都是人类,所以基于此,无论故事中是以动物作为主人公还是幻想奇特的环境场景,都会有人类的逻辑思维的影子。正因为这些想象的成分合理地转化为读者能接受的思维逻辑,读者才不会觉得故事情节的突兀和不合理的存在,故事所表达的思想自然而然地引起了读者的共鸣。
再拿中国原创绘本《一园青菜成了精》作为例子说明一下,故事改编自北方童谣,文字是朗朗上口的对仗句,读完绘本文字,我们知道这是一个以蔬菜作为主角的充满想象力的故事,作者把蔬菜擬人化了,让他们成为作战双方进行了一次蔬菜大战。那绘本中的插画又如何来表现故事中的想象逻辑呢?绘者巧妙地在幻想和现实的转换过程中塑造了“合理的逻辑”。
绘本扉页交代了一园蔬菜的地点和环境,是一座普通的农舍菜园,菜园前方有一条蜿蜒的小土路,预示着菜园的主人可能已经出远门了。接着下来的标题图画页,读者就看到了一个赶着毛驴的农民,也许这位就是菜园的主人。开启正文图画,绘者以一幅正常的菜园景色开始来讲述故事,到了蔬菜两队大战的情节,这些蔬菜都被拟人化了,纷纷长出了手脚,举着战旗,开始了对战。在大战的过程中,虽然蔬菜们被拟人化了,但是他们的武器和本领都是现实生活中被人们所认知的,比如小葱端起银杆枪(葱尖);韭菜使出两刃锋(韭菜扁平的菜叶);歪嘴葫芦放大炮(吐出葫芦籽)。还有些蔬菜作战的状态也是与客观相结合的,比如打得大蒜裂了瓣,打得黄瓜上下青,打得辣椒满身红,打得茄子一身紫。绘本图画中的想象中加入了客观的思维逻辑,自然而然地得到了读者的认可和欣赏。绘本最后绘者又画了一幅正常的菜园图,与开头的菜园图不同的是,绘者把所有的蔬菜都加上了色彩,萝卜更红,茄子更紫。绘本的最后还加上了菜园主人回来的情节,主人看着满园姹紫嫣红的蔬菜吃惊地张大了嘴。这最后图画仿佛在告诉读者,菜园大战是在主人不在时悄悄发生的,而读者就是那个见证者。这种有趣味的引导,很受小读者的喜爱,增加了孩子们在生活中对事物的想象。
总之,绘本插画可以在故事想象成分的基础上设计出更加有趣味性的画面,跳脱客观的逻辑建立新的逻辑需要找到恰当的方式,这样才能让读者感受到阅读绘本的乐趣并感同身受地理解绘本传达的主题和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