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主义道路的百年探索

2017-12-12朱妙宽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道路建设

朱妙宽

(中共江苏省兴化市委党校,江苏 兴化 225700)

社会主义道路的百年探索

朱妙宽

(中共江苏省兴化市委党校,江苏 兴化 225700)

1917年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也开启了人类对社会主义道路的百年探索历程。100年来,国际无产阶级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道路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历史证明,在社会主义革命道路上,十月革命道路和井冈山道路是正确的、成功的,议会道路是失败的。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苏联模式发展道路是失败的,中国改革开放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成功的。在十月革命胜利100周年之际,我们要牢记百年经验,坚持四个自信,增强忧患意识,继续探索前进。

十月革命;社会主义道路;四个自信;

一百年前,1917年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也开启了人类对社会主义道路的百年探索历程。在十月革命胜利100周年之际,回顾一下近百年来人类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历程,总结经验,继续前进,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的探索

(一)十月革命道路

在马克思主义诞生半个世纪之后的列宁时代,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国家已经具备了现实可能性。处于末代沙皇封建统治下的俄国资本主义已经得到一定发展,工人阶级已经登上历史舞台。以列宁为代表的俄国工人阶级先进分子,为了寻求工人阶级的解放,经历了艰辛的探索历程。列宁写道:“布尔什维克是1903年在最坚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上产生的。而这个——也只有这个——革命理论的正确性,不仅为整个19世纪全世界的经验所证实,尤其为俄国革命思想界的徘徊和动摇、错误和失望的经验所证实。……在这个坚如磐石的理论基础上产生的布尔什维主义,有了15年(1903—1917年)实践的历史,这段历史的经验之丰富是举世无双的。”[1] 136-137在这种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列宁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列宁主义。1915年,列宁在《论欧洲联邦口号》一文中指出:“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就应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2] 5541916年列宁写出《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国家与革命》等经典著作。1917年列宁领导俄国工人阶级在彼得格勒举行武装起义,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也开创了十月革命道路。1922年又建立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即苏联。虽然苏联已于1991年解体,但是她对世界历史发生了深远影响,为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积累了丰富经验。

(二)井冈山道路

中国是文明古国。1840年以后,封建的中国逐渐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中国人民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民主自由进行了前仆后继的英勇奋斗。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废除了封建帝制,创立了中华民国。但是,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历史任务还没有完成。辛亥革命的果实被窃国大盗袁世凯窃取,袁世凯上演了复辟帝制的闹剧死亡之后,国内出现了军阀混战、四分五裂的混乱局面,国家积贫积弱,中华民族四亿同胞被称为“东亚病夫”。正如毛泽东所说:“自从一八四O年鸦片战争失败那时起,先进的中国人,经过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洪秀全、康有为、严复和孙中山,代表了在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帝国主义的侵略打破了中国人学西方的美梦。很奇怪,为什么先生老是侵略学生呢?中国人向西方学得很不少,但是行不通,理想总是不能实现。……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一九一九年,中国发生了五四运动。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孙中山在绝望里,遇到了十月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孙中山欢迎十月革命,欢迎俄国人对中国人的帮助,欢迎中国共产党同他合作。孙中山死了,蒋介石起来。在二十二年的长时间内,蒋介石把中国拖到了绝境。”[3]1469-1471孙中山曾经提出“联苏联共扶助工农三大政策”,与中国共产党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由于共产党没有掌握领导权,没有掌握武装力量,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控制的国民党背叛了孙中山所决定的国共合作政策和反帝反封建政策,勾结帝国主义,残酷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人民。在血的教训面前,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到,至少在当时条件下,无产阶级革命只能是暴力革命,只能是武装夺取政权,战争解决问题。于是1927年中国共产党先后举行了“八一”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都是走的俄国城市武装起义的道路。但是在工业很不发达、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全国四分五裂、军阀混战的条件下,仅靠城市武装起义,革命是不能成功的。毛泽东、朱德领导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展武装斗争,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从此,经过22年的武装斗争,终于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在1949年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三)议会道路

从理论上说,共产党人并不排斥通过议会道路建立社会主义政权。但是在实践上还没有通过议会道路和民主选举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先例。例如,20世纪60年代,由于印尼共产党及其领导人艾地在反抗荷兰殖民者、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中,与苏加诺建立了密切的关系,印尼共产党又采取了一条与民族资产阶级合作的政策,在短短的时间内,印尼共产党得到了飞速发展,到1960年,印尼共产党成为印尼全国最大的政党,成为当时仅次于中共和苏共的世界第三大共产党。对于当时印尼政治局势,所有的印尼国内外舆论都认为,印尼共产党凭借自身的强大和与苏加诺总统的良好关系,和平夺取印尼国家政权只是时间问题。由于印尼共产党的壮大和苏加诺总统亲共,美国政府策动印尼亲美军人政变。1965年9月30日,苏哈托发动军事政变,推翻了苏加诺总统,导致仅次于中共和苏共的世界上第三大共产党的覆灭,包括印尼共产党主席艾地在内的25万共产党人遇害。又如,智利于1970年举行的总统选举中,立场偏社会主义的左派政党人民联盟候选人阿连德当选。美国政府认为他是马克思主义者,要在智利搞社会主义,策动了对他的军事政变。1973年9月11日,一场军事政变就推翻了民选的阿连德政权,结果阿连德遇害,由皮诺契特继任,实行独裁统治至1990年。事实证明了列宁的论断:“各国人民生活中的重大问题,只有用强力才能解决。反动阶级通常都是自己首先使用暴力,发动内战,‘把刺刀提到议事日程上来’。”[4]373

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只是社会主义事业的第一步,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革命胜利后社会主义建设的路程更长,任务更艰巨。特别是对于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需要的时间更长,面临的任务更重。无论是俄国还是中国,经济文化都并不发达,在这样的国家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都是需要经过长期探索的问题。在探索中既会取得成功,取得经验,也会遭遇失败,遭遇挫折。从过去100年来看,苏联虽然也曾取得过某些方面的成功,但是最后还是以失败告终;中国虽然经历过种种曲折,迄今为止还是比较成功的。

(一)苏维埃俄国和苏联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列宁的探索

十月革命胜利后,经过三年艰苦的国内战争,粉碎了14个帝国主义国家的武装干涉和地主资本家以及沙皇白军的残余势力的武装叛乱,保卫了苏维埃红色政权。在苏维埃俄国内忧外患,经济困难的情况下,列宁开始了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高放教授认为,列宁在最后岁月对社会主义进行了新探索,提出了新经济政策、新政治政策、新文化政策。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大致包括六个要点:第一,要发挥社会主义国家领导、调控经济的职能,但是不能把经济统得过严、过紧,要充分发挥地方和企业的自主性。第二,在工业领域,鼓励中、小企业的发展。第三,在农业领域,用粮食税制取代粮食征集制。第四,在商业领域,开放农贸市场。第五,在分配领域,要把战时共产主义的平均分配改变为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第六,在劳动领域,要给予成绩优异的劳动者以物质和精神奖励。新政治政策的首要点是实现党的思想统一和组织统一。新文化政策首先是批判所谓“无产阶级文化派”的极左思潮;其次是减少东正教对国家和社会的影响;另一项是铲除文盲,提高人民文化水平。高放教授认为,列宁主政六年,其成功之道是四大法宝:第一,坚持为民执政,而不为己执政;第二,坚持科学执政,而不教条执政;第三,坚持民主执政,而不专制执政;第四,坚持依法执政,而不是仅以政策执政。列宁设计的俄国达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蓝图主要是“十化”,包括政权工农化、私产国有化、国家工业化、全国电气化、经济计划化、机关革新化、居民合作化、民族联盟化、文化大众化、教育普及化。[5]

2.苏联模式发展道路

1924年列宁逝世。斯大林开始领导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他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多方面探索,主要是开展了三大运动:即社会主义工业化运动、农业集体化运动和大清洗运动。三大运动密切联系、相互配合、相互促进,最终形成了以高度集中为基本特征的苏联模式。

苏联模式可以分成两个时期,一个是斯大林时期,从1924年至1953年,约29年;一个是从赫鲁晓夫到戈尔巴乔夫当政的时期,从1953年至1991年,约38年。苏联模式出现于“斯大林时期”,发展于赫鲁晓夫时期。以赫鲁晓夫“去斯大林化”为基础的赫鲁晓夫路线,是背离社会主义的路线。赫鲁晓夫进行的经济改革一改原来的社会主义制度,进行私有制改革,公有资产逐渐落到少数人手里,国家不是人民当家做主,而是形成了上层官僚权贵专政的局面,把斯大林时期的官僚主义扩大化,原来的无产阶级专政成了一句空话,政府失去了群众的监督。政府直接干预经济,民主集中制变成了扭曲的官僚独裁,所以这个时期的苏联已不是社会主义,而是由官僚权贵专政的社会帝国主义。赫鲁晓夫之后的领导人继续推行了赫鲁晓夫路线,由量变逐步实现了从社会主义到资本主义的质变。1985年,戈尔巴乔夫担任苏共中央总书记后,对苏联进行了震惊世界的重大改革。以1987年《改革与新思维》一书的出版为标志,戈尔巴乔夫开始全面推行所谓“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他鼓吹“民主化、公开性、多元化”,取消苏共领导,将改革引上了歧途,最终导致1991年苏联的解体。苏联的解体是苏联模式的失败,是社会帝国主义的失败,而决不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失败。

(二)中国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建国初期的新民主主义道路和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从1949年至1956年,我国基本上处于新民主主义社会,走的是新民主主义道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有步骤地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建国后的头三年,我们在各方面取得了辉煌成就。仅用三年时间恢复了在旧中国遭到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全国工农业生产1952年底已经达到历史的最高水平。

1952年,党中央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我们成功开辟了一条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到1956年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这项工作中也有缺点和偏差。在1955年夏季以后,农业合作化以及对手工业和个体商业的改造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也过于简单划一,以致在长期间遗留了一些问题。

从1953年开始,我国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了大规模经济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从1953年到1956年,全国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递增19.6%,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递增4.8%。[6]82经济发展比较快,经济效果比较好,重要经济部门之间的比例比较协调。市场繁荣,物价稳定。人民生活显著改善。1954年,我国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6年,召开了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指出: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虽然还有阶级斗争,还要加强人民民主专政,但是其根本任务是在新的生产关系下面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大会着重提出了执政党的建设问题,强调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反对个人崇拜,发展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它为新时期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2.20年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初步探索和曲折前进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开始转入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前20年中,主要经历了“文化大革命”前的10年和“文化大革命”的10年。

在前10年中,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以1966年同1956年相比,全国工业固定资产按原价计算,增长3倍。全国农业用拖拉机和化肥施用量都增长6倍以上,农村用电量增长70倍。高等学校的毕业生为前7年的4.9倍。[6]84这10年中,党的工作在指导方针上有过严重失误,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1957年发生了反右派斗争被严重扩大化的错误,把一批知识分子、爱国人士和党内干部错划为“右派分子”,造成了不幸的后果。1958年,党的八大二次会议通过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及其基本点,其正确的一面是反映了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其缺点是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在总路线提出后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运动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得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地泛滥开来。1959年庐山会议错误地发动了对彭德怀同志的批判,进而在全党错误地开展了“反右倾”斗争。主要由于“大跃进”和“反右倾”的错误,加上当时的自然灾害,我国国民经济在1959年到1961年发生严重困难,国家和人民遭到重大损失。

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毛泽东发动了历时10年的“文化大革命”。他发动“文化大革命”的理论被概括成为所谓“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这种理论既不符合马克思列宁主义,也不符合中国实际。叶剑英在一次讲话中沉痛地说:“文化大革命”整了一亿人,浪费了八千亿元人民币。[7]9历史已经判明,“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2008年中央党校曹普教授在《学习时报》刊文指出:“文化大革命”历时10年之久,名义上是坚持和捍卫社会主义、坚持和捍卫马克思主义,实际上严重损害了党和社会主义,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史无前例的巨大灾难。

我们党从成立的第一天起,就把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但是,“文革”时期的这种社会主义,难道就是我们千百万共产党人流血牺牲所要追求的那个社会主义吗?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就是如此体现的吗?1977年12月26日,邓小平尖锐地提出:“怎样才能体现列宁讲的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什么叫优越性?不劳动、不读书叫优越性吗?人民生活水平不是改善而是后退叫优越性吗?如果这叫社会主义优越性,这样的社会主义我们也可以不要。”1978年3月10日,他又说:“什么叫社会主义?它比资本主义好在哪里?每个人平均六百几十斤粮食,好多人饭都不够吃,28年只搞了2300万吨钢,能叫社会主义优越性吗?”这一连串的“问号”,实际上也是发出了重新探索“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强有力的信号。社会主义绝不能够再像“文革”这样搞下去了,中国再也不能像“文革”这样折腾下去了。[8]

党和人民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同“左”倾错误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斗争虽艰难曲折,但一直没有停止。正是由于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斗争,使“文化大革命”的破坏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我国国民经济虽然遭到巨大损失,仍然取得了进展。粮食生产保持了比较稳定的增长。工业交通、基本建设和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了一批重要成就,其中包括一些新铁路和南京长江大桥的建成,一些技术先进的大型企业的投产,氢弹试验和人造卫星发射回收的成功,籼型杂交水稻的育成和推广,等等。在国家动乱的情况下,人民解放军仍然英勇地保卫着祖国的安全。对外工作也打开了新的局面。当然,这一切决不是“文化大革命”的成果,如果没有“文化大革命”,我们的事业会取得大得多的成就。“文化大革命”的深刻教训仍然是要认真记取的。

3.近40年的改革开放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我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经历了曲折历程,特别是20年“左”的错误,引起了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深刻思考。邓小平说:“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我们的经验教训有许多条,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搞清楚这个问题。”[9]116“我是主张改革的,不改革就没有出路,旧的那一套经过几十年的实践证明是不成功的。……从一九五七年开始我们的主要错误是‘左’,‘文化大革命’是极左。中国社会从一九五八年到一九七八年二十年时间,实际上处于停滞和徘徊状态,国家的经济和人民的生活没有多大的发展和提高。这种情况不改革行吗?”[9]2371992年初,他强调说:“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9]370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得到持续高速发展,综合国力迈上新台阶,人民生活达到前所未有的新水平。以下统计数据是最好的证明。

表1数据证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不同历史时期有很大不同。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是我国历史上生产力发展最快、综合国力增强最快、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最快的30多年。30多年来从城市到农村、从社会到家庭、从生产到生活、从经济到政治,都发生了巨大的历史性的变化。30多年来的辉煌成就是彪炳史册、光照千秋的,是世界罕见、举世瞩目的。

从100年来的历史回顾中,我们清楚地看到,社会主义事业经历了一条漫长而曲折的道路。在苏联,经历了从成功到失败的道路;在中国,经历了前进——曲折——再前进、成功——挫折——更成功的曲折道路。100年来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历史证明,只有改革开放,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是建设社会主义唯一正确的道路。

三、牢记百年经验 坚持四个自信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10]12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我们必须不断推进的伟大事业,又是我们开辟未来的根本保证。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总结和概括了100年来社会主义实践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总结和概括了30多年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丰富经验。系统表述这个理论体系,需要集体的智慧,需要多部的著作,不是一个人、一篇文章所能做到的。下面只能作一点简略的概括。

(1)实事求是理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求真务实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

(2)科学发展理论。和平和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发展是硬道理;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相统一;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

(3)以人为本理论。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树立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的伟大理想。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始终不渝地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5)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6)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理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7)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理论。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全面深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方面改革;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

(8)发展战略与总体布局理论。确立“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和“两个一百年”的战略目标;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9)经济建设理论。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10)民主政治建设理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11)文化建设理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

(12)社会建设理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快社会建设;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千方百计增加人民收入;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努力建设健康中国;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13)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14)国防和军队建设理论。统筹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坚决维护祖国的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保卫祖国的海空权益。

(15)祖国统一理论。按照“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战略构想,推进和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台独”分裂活动,以一切必要手段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16)外交战略理论。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实施总体国家安全观,建立新型大国关系。建设“一带一路”,实现互利共赢,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17)社会主义依靠力量理论。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主人翁精神,调动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社会主义各项建设事业的顺利发展。

(18)社会主义领导力量理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切实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廉政建设、执政能力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博大精深的理论,上述概括难免挂一漏万,更重要的是,许多问题还需要在实践中继续探索,不断丰富和发展,不断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四、增强忧患意识 继续探索前进

在我们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高歌猛进、建设成就捷报频传、国际威望空前提高、太平盛世歌舞升平的时候,也正是我们最需要保持清醒头脑、正视现实问题、增强忧患意识、审慎探索前进的时候。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强烈的忧患意识,认识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传唱于中华大地烽火连天的抗日战争年代。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胜利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我们仍然将其规定为代国歌;2004年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重大成就时,我们又将其正式规定为国歌。这正是提醒国人始终保持忧患意识。在2007年全国两会上,胡锦涛强调指出,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增强公仆意识,增强节俭意识。[12]2015年9月,习近平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指出:“战争是一面镜子,能够让人更好认识和平的珍贵。今天,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主题,但世界仍很不太平,战争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依然悬在人类头上。我们要以史为鉴,坚定维护和平的决心。”[13]

今天,我们在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应该有冷静的辩证思考,应该在太平盛世中增强忧患意识。不要忘记,当今世界仍很不太平,战争危险依然存在,我国周边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国内发展也面临着诸多问题,中华民族依然处在最危险的时候!这种危险可以概括为八大内忧外患:

一是我国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还不是足够强大。现在虽然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总量除以14亿人口,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仍然不高,至今尚未达到世界平均水平,比发达国家有更大差距。与此相应的是军事实力还有待加强。

二是社会分配不公,导致两极分化,危害到社会主义公平正义、共同富裕的基本价值和目标,危害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在继续做大“蛋糕”的同时,尤其需要分好“蛋糕”。

三是少数官员严重腐败。虽然反腐败斗争的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但是不要忘记,腐败黑数仍然较大,现在的反腐败斗争还主要是治标,标本兼治的任务更加艰巨。

四是一部分社会成员,包括一部分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信仰缺失、道德滑坡。

五是应试教育大行其道,素质教育难以推行。中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严重危害身心健康。

六是人口、资源、环境形势严峻,生态危机重重。

七是祖国统一大业尚未完成,“台独”活动仍然猖獗,严重危害祖国的安全和统一。

八是国际上霸权主义势力仍在兴风作浪,军国主义势力仍有可能复活;扩张主义势力仍然在侵犯我国领土和主权;南海周边个别国家霸占我岛礁,掠夺我资源;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分裂主义势力危害我国的安全和主权。

我国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但主要是这八大内忧外患。从个人到国家乃至全人类都是忧患与生俱来,问题是要认识忧患、应对忧患、消除忧患。忧患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不去正视它、认识它、应对它、消除它。忧患是坏事,也是好事。忧患倒逼我们万众一心,自强不息,迫使我们振奋精神,奋发努力,无一人不努力,无一事不认真。对于外患,无论是霸权主义、军国主义、扩张主义,都不可怕,关键是我们自己要自强不息。内忧与外患相比,内忧是主要的。正如孟子所说:“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然后人毁之,国必自伐然后人伐之。”因此,对付一切内忧外患的根本办法是自强不息,不断发展自己、壮大自己。事实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正是在内忧外患中奋发图强,发展起来,强大起来,崛起于艰难险阻之中,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否则就不会有全民族的振奋、全世界的瞩目。因此,在内忧外患面前,我们仍然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面对八大内忧外患,我们必须怀揣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前进。我们虽然已经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但是,不要忘记,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道路还有漫长的认识路程和历史路程。从历史长河来看,社会主义实践处于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理论同样处于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实践还需要经过十几代人、几十代人的努力;社会主义理论同样需要经过十几代人、几十代人的探索,需要经过十几次、几十次的理论飞跃。建成社会主义,需要经过漫长的道路,艰辛的努力;颠覆社会主义,则可能在顷刻之间。苏联顷刻解体就是前车之鉴。我们一定要增强忧患意识,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审慎探索,稳步前进。

[1]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列宁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列宁全集:第3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5]高放.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苦难奠基(下)[J].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16(4).

[6]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A]//党员必读.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7]马立诚,凌志军.交锋[M].北京:今日中国出版社,1998.

[8]曹普.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由来(上)[N].学习时报,2008-09-29.

[9]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0]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1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

[12]评论员.增强忧患意识 锐意开拓进取[N].人民日报,2007-03-20.

[13]习近平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09-04.

【责任编辑曹祖明】

One-hundred-Year Exploration for Socialist Path

ZHU Miaokuan

(Party School of the CPC Xinghua Committee, Xinghua, Jiangsu 225700)

The first socialist state was established ensuing the victory of the Russian October Revolution in 1917 led by Lenin, which marked an advancement of socialism from theory to practice and the beginning of mankind's exploration for the road to socialism. Over the past one hundred years, the proletariat class in the world have explored the paths of socialist revolutionary and development. The history has shown that, of the paths of socialist revolutions, the October Revolution and the Jingganshan Uprising proved correct and leading to success while the path of parliament was doomed to fail; of the paths to socialist advancement, the Soviet pattern failed while China's path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namely,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has proved correct and successful. On the 100th anniversary of the victory of the October Revolution, we should bear in mind the experience from the exploration over the last hundred years, foster stronger confidence in the path, theories, system and cultur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raise our awareness of crisis, and forge ahead with the exploration.

October Revolution; path of socialism; one-hundred-year exploration; "four-confidences" (i.e. confidence in the path, theories, system and cultur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D61

A < class="emphasis_bold">文章编码号

号】1674—0351(2017)04—0107—08

2017-06-20

朱妙宽,江苏省兴化市委党校高级讲师,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科学发展观研究基地特约研究员。

猜你喜欢

道路建设
坚持中国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道听途说
我们的道路更宽广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运筹70年,中国道路
中国道路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人大建设》建设人大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