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教学在中职汽车维修专业课程中的应用
2017-12-11赵术虎
赵术虎
近年来,职业教育飞速发展,教学资源在数量和来源上可供选择的范围扩大,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面对教学现状,各职业院校纷纷针对教学模式不断推陈出新,各专业根据自身特点,创新任务驱动、情景教学、微课教学等方式,重在从完善授课方式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践证明:合理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实现高质量教学。笔者以浙江省杭州第一技师学院汽车维修专业教学模式改革为例,围绕任务驱动释义、实施过程、体会与感悟进行系统剖析,旨在为职业学校教学模式改革提供参考。
一、任务驱动教学释义
任务驱动教学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提前设计成教学任务工单,科学设置教学目标,学生根据任务工单的要求,结合学校现有教学设施,通过分组学习方式,在教师引导下合作完成任务工单规定的任务。
在开展任务驱动法教学过程中,一般将学生分为6个人一组,每组安排一名组长。教师根据现有教学设备合理分配教学资源,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学习小组划分过程中,挑选优秀的学生担任小组长,组织大家确定任务,分析思路,教师扮演好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和参与者,鼓励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从实践来看,通过在专业课程中采用任务驱动法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教师考核更加精细,教学效果显著。
二、实施过程
在汽车维修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任务驱动法更符合学生个人的水平和特點。笔者在讲授汽车类专业课程过程中,特别是讲授发动机电控系统、车身电控、拆装与检修等内容时,通过任务工单实现了“以赛促学、以赛促练”的教学目的,学生的参与度和课堂教学质量较好。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创设任务情景
在任务驱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依据课程的内容和教学目标编制适合学生学情的任务工单。工单包含:任务要求、组员分工、实施步骤、问题处理情况分析、考核评价等内容,从而为学生自主学习、分组学习提供指导。
2.组织任务实施
在任务驱动教学实施过程中,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合理分组。在授课前组织组长进行集中培训,帮助其建立科学的分析思路,便于在开展教学过程中其很好地扮演“教师助手”的角色。此外,在学习小组划分过程中,重点强调规范性和实习安全,选派认真负责的学生担任“卫生员”和“安全员”,消除安全隐患,提高实习课程的安全系数。
教师授课前,带领大家分析本节课的任务目标,明确考核标准。例如在学习汽车电控发动机故障诊断课程内容时,教师提前将教学车辆设置故障,教师扮演“车主”角色,描述车辆故障现象,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开展小组讨论。如车辆出现无法启动或怠速不稳状况时,可以设置如下问题:(1)发动机怠速不稳的原因有哪些?(2)发动机无法启动的故障原因有哪些?(3)发动机加速不良的原因有哪些?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相互交流,完成分工问题。
在学习过程中,根据教学设备的数量和可设置的任务进行分工。在《汽车电控发动机故障诊断》课程中,可以设置如下故障:(1)分析发动机的故障现象?(2)小组成员如何分工?(3)如何进行故障分析。(4)小组任务评价。通过组长评价和教师考核相结合的形式,从而得出各个小组的成绩。
3.学习评价
合理的评价机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发现各组之间的差距,便于教学反思。在进行学生评价过程中,采用了多元评价模式,小组成绩主要包括:人员分工情况10%、工单完成情况20%、任务达标情况40%、卫生清洁情况10%、安全情况10%、课堂参与度10%等内容组成。在评价指标实施过程中,卫生清洁、安全情况是否决项,便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安全意识;针对任务达标情况进行分析,查找学生的学习质量,对于教学反思意义重大。
4.企业7s管理评价
通过将企业的7s要素引入课堂,良好的卫生、清洁、安全习惯,可以让学生提前了解企业管理标准,为学生顶岗实习、就业打下基础。
三、体会与感悟
合理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能力、思维创新能力,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通过任务驱动法教学,激活了学生的学习思维,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奠定了基础,学生的学习成绩大幅度提高。实践证明,任务驱动教学在汽车专业课程授课中效果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