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

2017-12-11吴丹

关键词:自我教育培养能力

吴丹

【摘要】 真正的教育是什么?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给出了答案:“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他指出学校的教育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的意识,锻炼学生的自我教育的能力,让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评价,自我调节,自我完善,从而为将来的终身学习培养一位老师,特别在终生学习已成为人们信仰的今天,自我教育也成为人们生存于社会中的一个必备能力。

【关键词】 能力 培养 自我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7)11-179-01

0

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的能力呢?

我从近二十年的工作体会中认为可从如下几方面着手:

一、启志——开启学生自我教育的意识

自我教育是一种纯主观自觉的行为,需要在强烈的意识下调动内在的动力才能完成。现在许多学生几乎没有自我教育的意识,他们的一切都已被父母安排。因此,唤醒和提高学生自我教育的意识是自我教育得以有效进行的前提和保证。那么怎样激发,开启学生的自我教育的意识,让学生自己形成“我要进步”的强烈要求呢?先看一个例子。

他很沉默很胆小,老师提问时总是低着头不说话,整个人也很孤僻。我想让他变得开朗大方,在尝试了启发、激励、鼓动等各种方法都失效后,真有点黔驴技穷了。但那次却让他发生了巨大变化。那天将下课时,我漫不经心地走过他身旁,并随手递给他一张事先准备好的纸条。纸条上写着:“孩子,给自己一份胆量、勇气,老师再给你九份的胆量和勇气,努力地试图跟别人交流,努力地回答老师的问题,我会保护你,我会为你加油的。勇敢一些!孩子,我期盼着你的改变!”从那以后,我发现他渐渐地改变了。老师提问时,他再不缩着头企图逃避老师的眼光。当他第一次主动回答我的课堂提问时,我激动地带领全班同学为他鼓掌。是啊!他可是迈出了自己的一大步啊!由于老师的不断开启,他努力慢慢地克服自己的羞涩与忸怩,变得潇洒从容。如今的他竟然在一家广告公司跑业务。在惊叹他巨大变化的同时,我在想也许是那句话促使他开启要改变自我,教育自我的意识大门。

二、放手——锻炼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学生的自我教育需要一个广阔、自由的发展空间。只有放手让学生经历了自由发展的实践,他们才能在亲身体验的基础上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省、评价,进而进行自我调节。在不断的认识——实践——认识的循环交替的过程中形成自我教育的能力。

每当在接手一个新班级时,我总是创造一个宽松的自由发展的环境,让每一个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充分的流露自我。然后再开一个集体讨论总结大会,帮助他们认清现状、明了问题,从而提出有针对性,可操作的意见、措施,这样就能很快地让整个班级工作走向正轨。对学生也是一样,在这样的环境中教师通过细心的观察,认真的分析待掌握他们的性格特点之后进行有的放失的指导,这样教育的效果就会相当明显。这也许就是古人说的“欲擒之故纵之”的道理吧。因此,若使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得到有效的锻炼和培养还需从以下两方面着眼;

1.教师要敢于放手,让学生拥有高度的行为自主权

教师不要害怕教室如一群鸭子一般乱七八糟,也不必担心学生考虑问题不周全,办事能力不高明等,只管放开手让学生自己去做,让他们自由安排生活,教师不要也不应该按自己的经验或意愿像设计盆景一般为他们规划出一条标准化的道路。

2.教师要善于“放手”,给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的、广泛的锻炼舞台

在学校里,教师应让更多的人参加班级及学校的管理,这样学生在参与管理的过程中,就会加深对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及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理解,从而自觉地按规范调节自己的言行。或者让学生之间相互监督,互相约束,以他人为镜子,以他人为鞭子,这样自我教育的能力自然就会得到培养和锻炼。

三、导向——保证自我教育的质量

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需要“启”,自我教育的锻炼需要“放”,但绝不是“乱启”“瞎放”,在“启”与“放”的过程中为了确保学生自我教育的质量,必须始终贯彻教师的“导”。随时随地的做好“导向”工作。

有一个学生,学习相当认真、刻苦、执着,成绩一直也很好。可是到高三时,由于许多后起之秀纷纷涌出,再加上竞争的激烈,他或许感到力不从心,慢慢的就变得消沉,不自信,学习由原来的主动变成了被动防守,整天一幅忧郁焦灼的样子。于是我们在高三下学期开学时就把他找来进行了长时间的单独谈话,告诉他凭借他各方面的实力和学习品质,成绩应能达到很好的程度,又帮他分析了成绩之所以没有达到应有程度的原因。通过分析,学生从心理、思想、外因、内因等方面对自己进行一个彻底的解剖,说得他心悦诚服。从那以后,他如一艘扬起了风帆的船飞速前進,最终成为中国科大的一名优秀的大学生。从这个孩子身上,我深切地感受到教师“导向”作用的重要性。因此,在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扮好“向导”的角色,我认为可以从如下几方面着手:

1.引导学生树立明确的目标意识

学生由于其认识水平和能力的限制,往往对其自身行为的目的性、恰当性不能准确、合理地把握,这就需要教师及时的引导。教师在帮助学生树立自我教育的意识时,方向越明确就越具有可把握性,无形中学生就会产生向目标前进的内动力。

2. 疏导学生的疑难、困惑

学生是成长状态的人,在他们成长的历程中遇到疑难、困惑是相当正常的。这时候教师一方面要给予安慰、鼓励和肯定,另一方面要对其疑难、困惑,特别是思想要进行疏导,要求学生不要气馁,帮助学生分析原因,寻找解决方法,这样才能让学生变困难为动力、变挫折为财富。因此只有教师的及时疏导,学生才不会因噎废食,或妄自菲薄,从而坚定自我教育的信心。

古诗云:“不用扬鞭自奋蹄”,我愿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在教给学生各项知识与能力的同时,也教会他们学会自教,这才是教育的真谛。我也愿每一位受教育者在汲取知识营养的同时,也应该努力地培养自我教育的能力,这样我们不仅拥有了鱼,更重要的是拥有了捕鱼的本领,这才是我们将来立足于社会,搏斗八面风雨的武器。endprint

猜你喜欢

自我教育培养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你的沟通能力很好吗?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自我教育研究
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大学生自我教育目标设定研究
自我教育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中职学生良好习惯的自我教育模式探索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