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2017-12-11孙霞

中国经贸 2017年23期
关键词:财务内部控制内控制度执行力

孙霞

【摘 要】《新预算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等法律法规,促使行政事业单位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提到日常工作上来,要求各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加强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严格落实内部控制制度,提高认识,严肃财经纪律,增强政治敏感觉悟,遏制违规违纪的发生。本文基于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制定和执行存在一定的误区和偏差,就财务内控制度的制定和执行方面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以期有效落实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内控制度;执行力;监督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

1.依法治国的需要

行政事业单位作为公共服务部门,其财务的运营主要是针对社会公共服务方面,无论是基础设施还是购买社会服务,它所彰显的都是政府在社会效益上的投入和表现,体现的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在国家层面的财计分工与综合协调,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是推进依法治国的需要。

2.经济新常态发展需要

内部控制制度是行政事业单位规范权力,促进有效支行的有力保障。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对强化单位内部流程控制,防止腐败,优化资金使用,提高公共服务效能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是适应现代经济新常态下发展的需求。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存在的问题

1.财务内控制度不健全

《新预算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虽然已经颁布实施,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对财务风险地位认识不足,本位主义,形式主义严重,在建立财务内控制度的过程中,权责不清,财务管理混乱,没有相互制衡、激励奖惩等约束机制,致使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没有相对完善的财务内控制度,使得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质量受到影响。

2.财务内控制度执行缺乏有效监督

(1)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作用发挥不足。内部审计组织内控薄弱,监督缺乏应有作为,严重缺位。其独立性和权威性不够,监管人员素质不够,内部审核面过窄,频率偏低,使得财务内控制度的执行缺乏有效的内部监督,财务监督与控制流于形式。

(2)外部监督检查机制弱化。外部审计、人大、财政等部门的监督虽然采取了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监督,受各方面因素的制约,无法实施动态经常性的监督。加之单位人员财经纪律意识不强,政治觉悟不够敏锐,截留、挤占、挪用资金现象严重,小金库、虚报、冒领等违法违纪等时常发生。导致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质量不高,信息不实,问题多发。

3.财务内控意识不强

(1)因思想不够重视,对财务内部控制缺乏有效的认识,使得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内控制度的执行力度不高,浮于形式,偏离了内部控制的目的。

(2)内部控制组织松懈,岗位之间缺乏相互制约的机制。问责制度不够明确,风险意识淡薄,导致财务审核过程中,资金不对账的问题常常出现。

(3)在内部控制管理的目标的制上,容易忽略资金收支执行过程的效率及风险,缺乏预算管理,把重点放在了收支平衡及业务流程的规范上,使得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推行过程及推行效果不理想。

4.披露制度不健全

在当前政府主导型体制下的财务信息披露制度不健全,即没有透明化的信息披露,也没有市场化的监督制衡,导致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运行涉嫌效率低下、违规投资、腐败受贿的现象时有发生。

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对策研究

1.建立完善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及相关法律体系

(1)进一步健全财务管理政策法规体系。按照十八大提出的“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利结构和运行机制”的要求,依照《新预算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吸收现有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方面的有关行政规章合理成分,起草出台《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并实施,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置于法律控制下,使其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

(2)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制约机制。要明确单位内部各部门的职能性质、明确业务环节,强化岗位分工,建立岗位责任制,落实目标责任制,强化责任追究,建立倒查机制。不断规范经办操作规程,查找业务风险点;夯实内部权力运行结构,建立适合本单位实际情況的内部控制体系,严格规范执行,坚决杜绝违规现象。保证各项会计核算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与完整性,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3)强化预算管理制度。建立考核机制,强化预算的约束力。推行了零基预算、综合预算、收支两条线等制度,严格按照以预算主主线,以资金监控为核心要求,编制资金的收支预算,完善工作机制,确保财务数据准确、完整。扼制违反财经纪律的现象的发生,维护内部控制体系有效运行。

2.加强监督,提高内控制度执行力

(1)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监督和检查各项管理制度的贯彻和执行。主要审查行政事业单位资金运行是否合法合规,审查本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是否存完善,有无漏洞。审查单位是否建立财务风险管理,有无预警机制等。行政事业单位独立的内审机构能够防止权力滥用,从源头上防止腐败等一些不良现象的产生,保障单位内控制度的实施,确保财务管理、控制、监督等制度的有效落实和自我约束,促进财务管理运行高效、科学和规范化,达到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目的。

(2)充实社会监督制度,拓宽监督渠道。要不断加强财政部门的监管,严格收支两条线管理,确保资金的安全。同时发挥审计监督作用,按照审计要求,不仅限于离任审计或举报审计,要不定期的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进行审计,从业务收缴到财务支付,查找整个过程的漏洞及违规违法的现象,审计力度不断加大,能充分保障财政资金能够安全有效运行。另外,要加强群众监督、检察机关监督、人大监督及新闻舆论等社会各界的监管,形成监管合力,有效遏制资金暗箱操作,加强财政资金的安全运行,不断推进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建设和实施。endprint

3.提高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的认识

(1)加强学习,提高财务人员综合业务素质。要加强专职财务人员的专业教育,学习财务基础知识及各项规章制度,准确把握国家方针政策,强化内控意识,保证内部控制能够贯穿于行政事业单位决策权力、执行和监督等整个过程。全面建立、有效实施的内部控制制度。

(2)加强权力制衡,规范单位内部权力运行。根据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科学的设置机构,形成相互分离、相互制衡的工作机制,建立倒查机制,强化责任追究,狠抓落实。进一步增强工作人员的政治责任感,强化部门责任、主体责任,以落实见真功,层层压实工作责任,使其在进行财务控制过程中,以责任的落实促进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落实,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

(3)加强预算风险管理。加强财务预算管理,制定财务管理风险评估预警机制。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应做到分散性与集中性的统一。加强财务人才的培养,壮大财务管理风险评估队伍,合理确定各项风险评估指标。制定科学规范的风险评估程序和预警机制,严格按照评估程序和预警机制进行风险评估,加强对风险评估的指标分析。确定风险等级,分析风险原因,明确重点,利用计算机大数据对收付等重点数值进行比对分析,发现疑点,及时处理。对存在或潜在的风险加强分析,提前预警,以保证资金的安全。

4.建立完善的披露制度

(1)建立内控报告制度。为促进内控信息及时有效的公开,各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内部控制报告制度。针对内控制度的建设和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自查,并将自查信息结果在单位内部进行通报。通过这种信息公开模式,可以强化对内部控制建设的促进和监督作用,促进建立规范可靠、科学有序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公开机制。

(2)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完善信息披露制度。信息披露要依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进行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建设,坚持信息披露的原则和依据。信息披露一般应遵循充分性、有效性、及时性、公开性四个原则。披露的信息必须是准确无误,规定的时间内,按规定及时披露,能正确反应客观事实。

(3)完善信息披露的方式。要根据政府信息披露政策要求,通过政府的内部网站、政府公报,新闻媒体等各种信息平台进行公开披露。公开披露的财务信息要及时、准确、安全,和政府相关部门要严格把关,防止故意提供虚假信息等情况的发生,对严重违规造成不良后果的,要严肃处理,必要时可追究相关人员的行政或刑事责任。

(4)加強考核,加大问责。各行政事业单位要将内部监督、干部考核、追责问责结合起来,并将结果在内部进行公开,以此强化内控制度的不断完善。政府部门要将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公开制度作为一项内容纳入到领导廉洁执政绩效考核中。人大、审计、监察等部门可以不定时进行抽查检验,将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阳光的置于大众监督之下,预防违纪违规现象发生,杜绝不公开,假公开的现象发生,做到真正透明式公开,促进社会稳定、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田祥宇 王鹏 唐大鹏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特征研究 会计研究2013年9月.

[2]潘迎喜 董素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思考 经济研究参考 2016年第64期.

[3]季娟 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几点思考 经济与管理 2005年第7期.endprint

猜你喜欢

财务内部控制内控制度执行力
测测你的执行力和想象力有多匹配
领导力是执行力的“定海神针”
我国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现状综述
医院财务电算化与财务内部控制策略探究
浅谈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提升执行力 做行动的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