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余价值理论对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启示
2017-12-11张云菲
张云菲
【摘 要】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不仅研究了资本家“盈利”的主要手段,同时也给我们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提供了理论基础与现实指导。本文在重新认识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上,对如何将剩余价值理论运用于和谐劳动关系进行分析与研究,将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付诸实践,通过尊重劳动者发展自由、保护劳动者平等权利等方式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探索出一条有利于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的新路。
【关键词】剩余价值;和谐;劳动关系
一、引言
18世纪产业革命之后,西方主要国家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导致工人就业情况、劳动条件和生活质量无法得到保障,劳资双方发生剧烈冲突。随着工业发展,劳资矛盾进一步激化,政府“不干预”的自由放任政策更是加剧了双方力量不平衡的格局。直到20世纪爆发的经济危机,由于工会组织力量的强大而得到改善的劳动关系再次恶化,以致于政府不得不插手干预社会劳动关系的调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实践中,必须适当吸取西方国家历史教训,探索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中构建当代和谐劳动关系的智慧。
二、对剩余价值理论的新认识
传统上对于剩余价值理论的解读大多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技术性的纯理论说明,一般在分析资本总公式的矛盾之后聚焦于劳动力商品的特殊性上,进而描述整个价值的增殖过程;另一部分则对由此形成的不平等劳动关系进行研究,更甚者演变成阶级冲突理论,这无疑带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誠然,马克思敏锐地指出了资本家与劳动者间权利二律背反的规律与由此衍生出的斗争。但在充分肯定近代工人运动斗争成果的同时,必需明确,在当今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浪潮中,劳资双方动辄冲突已不利于社会经济发展与和谐社会构建,我们有必要在再次精读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之余,跳出其本身的时代视野,有选择地汲取剩余价值理论中有关和谐劳动关系构建的营养,从而实现当今社会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
三、运用剩余价值理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1.承认剩余价值存在的合理性是前提
在一定的生产力水平下,剩余价值的生产某种意义上正是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不能以狭隘的眼光对待剩余价值的存在,应该承认,在当今物质资料日益丰富的时代,剩余价值的生产存在亦属合理。因此,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实现剩余价值的高效合理配置自然成为我国改革发展实践的必然要求。
2.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是基础
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是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和前提,它揭示了劳动作为价值的唯一源泉与资本的重要性和本源的关系。没有劳动,资本就只是不变资本,不具备创造剩余价值的能力,资本家的利润就无从谈起。在这个意义上,劳动创造价值的理论不仅解释了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来源,更启示我们树立劳动光荣的思想观念,以适应市场竞争,因为付出劳动的必要性和现实性并非仅仅针对资本家,同时也是针对劳动者自身而言的,构建起和谐劳动关系更是双方需求。
3.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具体方式
从19世纪“八小时工作日”的斗争到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历史告诉我们,劳动关系恶化的主要原因是劳动时间不断加长、劳动强度不断加大以及非人性化的管理制度,即过于露骨的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因此,应通过劳动方式的改变来改善劳动关系,最终构建起和谐劳动关系。
那么应该如何通过改变劳动方式来改善劳动关系,最终构建起和谐劳动关系呢?具体有以下3个方面:
(1)缔结契约方面:应该由市场选择的雇佣双方通过平等洽谈、磋商达成共识并签订劳动协议。缔结契约时要坚持道德与法律的尺度,这一过程中,应互谅相让,避免零和,实现共赢。
(2)具体劳动方面:应将工作日时间控制在劳资双方都可以接受的范围内,不超出生理与道德界限,同时较高的福利待遇和必要的社会保障亦必不可少。企业主不应一味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或增加劳动强度,而应通过合理的薪酬、情感、竞争、个人发展等激励机制发挥职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3)利益分配方面:经济利益关系是人类社会最根本的关系,因此,要使劳动关系能够持续、规律地和谐稳定存在,劳资双方有必要进行有效沟通,促进利益合理协调分配。在这一过程中,一定要以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为保障,不能旨在瓜分而不是做大蛋糕,应通过生产性的经济活动,以先富带动后富,从而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最终目标。
最后,马克思曾反复强调复杂劳动对于价值创造的重要意义。事实上,在创造性劳动对于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越发显著的今天,高素质人才已成为各大企业竞争的核心对象。由此可知,只有人力资本的不断累积才能将简单的一般人类劳动转化为附加高知、技术的劳动,令劳动者逐渐脱离对资本的从属地位,成为人力资本的投资者,构建平等互利的和谐劳动关系。
四、结论
总之,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不止研究了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同时亦给予我们通过尊重劳动者平等权利、协调利益分配、劳动力资本化等方式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启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长期实践中,我们必须顺应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并时刻结合中国具体国情,积极挖掘剩余价值理论的新时代价值,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参考文献:
[1]马克思《资本论》节选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2]陈炎兵.对马克思剩余价值论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的新思考[J].今日中国论坛,2007(7).
[3]杨晓玲.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再认识与和谐社会的构建[J].教学与研究,2013(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