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理论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2017-12-11齐光宏
齐光宏
【关键词】 班级管理;以人为本;问题;运用
【中图分类号】 G62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20—0033—01
在当今的教育界,尤其是小学,很多班主任在管理过程中偏重于整体的管理模式,忽略了每个学生自身存在的个体差异。其实,对于小学生来说,班主任的影响是很深远的,尤其对于小学生的自信心、创造力等方面更是影响深远。这就要求学校在教育管理中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实现教育的多元化。但是从目前来看,小学班主任的管理模式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当前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 思想观念落后,管理理念落后。目前,在新课改的影响下,大部分教师一时难以改变传统的管理方法,在班级管理中仍然以追求效率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主,他们不关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快乐,而把升学和成绩的压力施加给学生,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比如,在平时的班级管理工作中,学生成绩不好就给其安排大量的作业和练习,这样的管理理念就是教师把学生当作自己的试验品,只看重结果,不看重学生学习的过程。
2. 管理方法片面单一。在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中,班主任作为权威角色进行个人决策管理,为了保障班级决策得到高效执行,班主任的管理方法也简单片面。主要表现在班主任通过严厉的批评教育的方法,对违反个人决策和意志的学生进行管束,而其他可以达到同样效果的情感沟通法、实践锻炼法、心理引导法等管理手段却很少应用。过度使用批评教育的方法容易产生长期引导效果差、伤害学生自尊心、僵化师生关系等负面效应,不利于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3. 管理评价体系应试化。由于中国教育处于大应试教育的环境中,因此传统的班级管理很大程度上服从于应试教学。相当一部分班主任认为班级管理最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因而班级管理多以学习成绩为参考,例如,很多班级的班委干部基本上都是成绩好的学生。
二、以人为本理论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1. 多与学生沟通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小学生个性比较单纯,但是内心比较脆弱敏感,当他们受到教师批评时心理可能会产生不好的影响,这就需要教师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以人为本,多与学生沟通交流,采用人性化的教育方法,幫助学生改正错误。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最不可取的方法就是态度强硬地呵斥学生,或者是体罚学生。如此一来,不仅达不到管理学生的效果,反而会对学生的成长产生不好的影响,不利于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比如,某某同学上课经常跟同学说话,自己不学习还影响别的学生,耽误教师上课的进度。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多与学生沟通交流,倾听学生内心的声音,问问学生为什么上课总是管不住自己还要影响别的同学学习。在与学生沟通交流的时候,教师的语言要具有一定的艺术性,不能恶语伤害或者是恐吓学生。另外,针对不同性格的学生教师要有不同的管理和交流方法,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沟通效果,从而有利于教师管理班集体。
2. 制订科学民主的管理制度,平等对待学生。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首先应该是制订好科学民主的班级管理制度,平等对待班级中的每一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指的是班级中每个学生都是这个集体中的一员,不管是学习成绩好的还是学习成绩差的,都应该有当班干部的权利。首先,教师在选取班干部时可以让学生毛遂自荐,也可以采用民主选举的办法。民主选举的优点就是由学生自己选出来的班干部在执行班级的规章制度时执行力比较强。其次,在班级管理中,明确好日常班级管理工作,比如班长负责监督班干部完成每日需要完成的任务;学习委员负责辅导和督促班级学生完成相应的功课;纪律委员则是维护好班级的秩序等等,使得班级形成“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优良班风。
3. 构建良好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生都是以学习为主,各方面的个性被扼杀,导致学生严重缺乏个性。针对这个问题,小学班主任更应该从小学阶段抓起,为学生建立良好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新课程改革之后,教育不再只是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是提倡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不仅要引导学生成长,并且要指引学生走向成功。比如,班主任可以多开展一些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主题班会,及时化解学生内心的问题,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另外,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还需要以学生为中心,多听取学生的宝贵意见,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班级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让学生感受到主人翁意识,提高他们的班级存在感。
编辑:马德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