砸烂学生手机,谁给学校的权力
2017-12-11曲征
曲征
学生带手机上学可不可以,是近些年來人们热议的话题。从学校管理角度出发,许多学校是禁止学生带手机上学的,原因之一是怕学生玩游戏耽误学习。而从许多学生的角度出发,他们是赞同带手机上学的,一方面拥有电子产品是现代公民的权利,一方面便于跟家长进行联系。
不过,作为家长来讲,从学生学习的角度考虑,他们也是赞同禁止学生带手机上学的。但是话说回来,即便禁止学生带手机上学理由充足,学校也应该采取劝说引导的做法,让学生心悦诚服地将手机放在家中。退一步说,即便是发现学生带手机上学,学校也完全可以予以没收,等学期结束或者学生毕业之时再还给学生,而不是强行砸烂销毁。
须知,手机属于学生的私有财产,根据物权法,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没有销毁他人物品的资格和权力,学校销毁学生手机已经涉嫌违反物权法,学生可以依据法律进行上诉。而学校当众销毁学生手机,不仅违反法律,也伤害了学生尊严。面对销毁自己物品的场面,学生不仅仅失去一个心爱的物件,还会体会到“自己的物品自己竟不能做主”的失落与伤感。这种情绪会成为一种心理阴影,削弱学生的物权观念,也会怂恿学生对别人的物权缺乏敬重。再说,好好的手机被砸烂,也违反了节约品德,是一种浪费物质资源的错误做法。
学校是教育人的地方,所以应该是最尊崇法律的地方。一些学校的墙壁上也张贴着“依法治校”的标语,但是面对随意践踏他人物权的行为,学校如何践行“依法治校”?而实际上,不仅仅是销毁学生手机涉嫌违法,一些学校的许多做法都在与法治精神唱对台戏。乱收费、“监狱式管理”限制学生人身自由、在宿舍门上设置“观察孔”侵害学生隐私权、课堂直播侵犯学生肖像权、搞成绩排名侵害学生名誉权、将举报学校问题的学生赶回家等等,都是学校违反法律法规的具体表现。
为了提高成绩,近些年,许多学校实行军事化、监狱化管理方式,出台各种严苛的奇葩规定,许多方式与规定涉嫌违法,学校俨然成为一块“法外之地”。这不仅严重伤害学生权益,也不利于依法治国观念的形成。所以,将这样的学校置于法律管理的框架之内,就成为当务之急。
要做到这一点,不能仅仅指望学校自律,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司法部门也应该主动介入,审查一下学校各种管理方式与规定是否违反法律,并让违法者付出一定代价。拿这次销毁手机事件来说,就应该让学校负责人以及销毁手机的具体执行者,付出必要的代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