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进行手术后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有创颅内压监测的临床价值

2017-12-11陆俊才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19期
关键词:甘露醇颅脑监测

陆俊才,农 聪

(广西靖西市人民医院,广西 百色 533800)

对进行手术后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有创颅内压监测的临床价值

陆俊才,农 聪

(广西靖西市人民医院,广西 百色 533800)

目的:探讨对进行手术后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有创颅内压监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6月期间在广西靖西市人民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7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随机平均分为有创组和无创组。在进行手术后,对无创组患者进行无创颅内压监测,对有创组患者进行有创颅内压监测。根据进行颅内压监测的结果为两组患者调整使用甘露醇的时间和剂量。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不同的时间其颅内压的水平及使用甘露醇的时间和剂量。结果:在术后24 h,两组患者颅内压的水平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72 h、120 h,有创组患者颅内压的水平明显低于无创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创组患者甘露醇的用量少于无创组患者,其使用甘露醇的时间短于无创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后,对其进行有创颅内压监测的效果较为理想,可及时了解其颅内压的变化情况。

有创颅内压监测;重型颅脑损伤;甘露醇

重型颅脑损伤是指因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头部引起的脑组织损伤。此病是神经外科临床上的常见病。此病患者的病情危重,其颅内压可明显升高,其脑血流会持续降低,这易使其因脑组织大量缺血而发生脑死亡[1]。在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后及时监测其颅内压,根据其颅内压的变化给予其有针对性的治疗,对提高此病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效果及预后均具有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无创颅内压监测法和有创颅内压监测法是临床上常用于监测颅内压的方法。为了进一步探讨对进行手术治疗后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有创颅内压监测的临床效果,笔者进行了本次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是2015年2月至2016年6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7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将这些患者随机平均分为有创组和无创组。在无创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6例;其年龄为31~68岁,平均年龄为(51.4±8.2)岁。在有创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7例;其年龄为30~69岁,平均年龄为(51.6±7.9)岁。入选患者的病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制定的关于重型颅脑损伤的诊断标准。本次研究排除患有可影响视觉传导功能相关疾病的患者[2]。入选的患者及其家属均对本次研究知情,且均自愿签署了参加本次研究的同意书。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监测方法

在进行手术后,对两组患者均实施颅内压监测。采用闪光视觉诱发电位法对无创组患者进行无创颅内压监测,监测的时间为5~7 d,每 h记录一次患者的颅内压。采用脑实质内置管法或侧脑室额角穿刺置管法对有创组患者进行有创颅内压监测。监测的时间为3~7 d,每6 h记录一次患者的颅内压。根据患者进行颅内压监测的结果对其进行相应的治疗。患者的颅内压若<20 mmHg,可继续对其颅内压进行监测。患者的颅内压若为20~40 mmHg,应对其进行适当的镇静处理,抬高其床头,为其使用甘露醇进行治疗,并为其释放脑脊液,以降低其颅内压。如果进行上述治疗无效,则应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手术治疗,以降低其颅内压。患者的颅内压若>40 mmHg,应对其进行头颅CT检查,以了解其颅内是否存在继发性病变,并做好手术的相关准备。

1.3 观察指标

1)观察、记录两组患者使用甘露醇的剂量和时间。2)记录两组患者在术后24 h、72 h及120 h其颅内压的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 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在术后不同的时间其颅内压水平的比较

在术后24 h,两组患者颅内压的水平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72 h、120 h,有创组患者颅内压的水平明显低于无创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在术后不同的时间其颅内压水平的比较(mmHg,±s)

表1 两组患者在术后不同的时间其颅内压水平的比较(mmHg,±s)

组别 术后24 h 术后72 h 术后120 h有创组(n=38) 34.5±3.8 25.1±4.2 16.2±3.1无创组(n=38) 35.2±3.9 27.3±3.8 20.9±4.1 t值 1.298 4.626 6.943 P值 >0.05 <0.05 <0.05

2.2 两组患者甘露醇的使用剂量和使用时间的比较

有创组患者使用甘露醇的剂量少于无创组患者,其使用甘露醇的时间短于无创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甘露醇的使用剂量和使用时间的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甘露醇的使用剂量和使用时间的比较(±s)

组别 甘露醇的用量(g) 使用甘露醇的时间(h)有创组(n=38) 1360.0±32.7 192.5±25.8无创组(n=38) 1545.0±34.4 312.5±29.6 t值 17.642 12.845 P值 <0.05 <0.05

3 讨论

重型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的常见病。此病可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此病患者需要接受及时、有效的救治。手术疗法是临床上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常用方法。在通常情况下,在颅内血液、脑脊液和脑组织的作用下,人体的颅内压可维持在5.25~15.00 mmHg之间[3]。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脑内物质失衡,其颅内压会明显升高,其脑血流会持续降低。研究发现,如果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组织缺血的程度较为严重,会对其进行手术治疗的效果产生影响。因此,在进行手术治疗后,临床上通常对其进行颅内压监测,以及时了解其颅内压的变化。临床上常用的颅内压监测方法主要包括有创颅内压监测法和无创颅内压监测法。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有创颅内压监测,可及时了解其颅内压是否升高,进而为降颅内压药物的应用提供指导。与之相比,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无创颅内压监测,则无法准确地判断其颅内压是否升高。这导致在为此病患者使用甘露醇进行降颅内压治疗时其用药量和用药时间控制得不合理,进而可影响其进行手术治疗的效果。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在术后24 h,两组患者颅内压的水平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72 h、120 h,有创组患者颅内压的水平明显低于无创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创组患者使用甘露醇的剂量少于无创组患者,其使用甘露醇的时间短于无创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在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后,对其进行有创颅内压监测的效果较为理想,可及时了解其颅内压的变化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指导。

[1]谢淑芳,杨期明.有创颅内压监测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4,21(17):69-71.

[2]余丰平.颅内压监测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有创治疗的临床价值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21(26):2841-2842.

[3]陈小忠,王培,谢明祥,等.有创颅内压持续动态监测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治疗的指导作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6,9(8):1391-1393.

R651

B

2095-7629-(2017)19-0147-02

猜你喜欢

甘露醇颅脑监测
特色“三四五六”返贫监测帮扶做实做细
甘露醇对低温下草菇菌丝的保护效应研究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2月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1月
67例颅脑疾病神经介入的诊断及治疗
老年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联合内外减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吡拉西坦注射液联合甘露醇治疗脑出血后脑水肿的疗效观察
不穿戴也能监测睡眠
甘露醇治疗脑外伤致急性肾损伤及阿魏酸钠的治疗作用研究
Current pre-hospital traumatic brain injury management in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