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联用多种药物治疗梗死前心绞痛的效果探析

2017-12-11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19期
关键词:右旋糖酐丹阳市心绞痛

翟 晨

(丹阳市人民医院,江苏 丹阳 212300)

联用多种药物治疗梗死前心绞痛的效果探析

翟 晨

(丹阳市人民医院,江苏 丹阳 212300)

目的:探究联用多种药物治疗梗死前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至10月期间丹阳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84例梗死前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42例)和综合组(42例)。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为综合组患者联用多种药物进行治疗。观察对比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的发生率。结果:综合组患者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用多种药物治疗梗死前心绞痛能够降低患者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的发生率。

梗死前心绞痛;综合控制治疗;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

梗死前心绞痛是一种介于心绞痛和典型心肌梗死之间的临床综合征。此病患者多为老年人[1]。

梗死前心绞痛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阵发性、压榨性心前区疼痛,其胸痛发作频繁,持续时间较长,在使用硝酸甘油后不一定能得到缓解[1]。本文主要探究联用多种药物治疗梗死前心绞痛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2016年1月至10月期间丹阳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84例梗死前心绞痛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42例)和综合组(42例)。综合组42例患者中有男性24例,女性18例;其中年龄最小的45岁,最大的74岁,平均年龄为(60.17±5.42)岁;其中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病程最短的12个月,最长的6年,平均病程为(2.43±1.75)年。常规组42例患者中有男性15例,女性17例;其中年龄最小的46岁,最大的75岁,平均年龄为(60.75±5.13)岁;其中冠心病病程最短的10个月,最长的7年,平均病程为(2.75±1.17)年。两组患者的各项基本资料相比,P>0.05,存在可比性。本次研究经丹阳市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进行。

1.2 病例的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1.2.1 病例的纳入标准 1)其病情符合第四届全国心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上发布的《各类心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关于梗死前心绞痛的诊断标准。2)存在心前区阵发性、压榨性疼痛、胸部憋闷等临床表现。3)知晓本次研究的实施方案,并签署了自愿参与本研究的知情同意书[2]。

1.2.2 病例的排除标准 1)合并有严重的 肝、肾功能障碍。2)存在用本次研究所用药物进行治疗的禁忌证[3]。

1.3 治疗方法

对常规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治疗方法是:1)协助患者取平卧位,并对其进行高流量吸氧。2)对患者进行动态心电监护,并对其进行药物治疗。具体的用药方案是:(1)在患者发病时,让其舌下含服硝酸异山梨酯片或硝酸甘油片。(2)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应使用盐酸哌替啶注射液对其进行静脉注射,50 mg/次,1次/d。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综合组患者进行综合控制治疗。具体的治疗方法是:1)让患者口服阿司匹林,0.3 g/次,1次/d。2)将60 ml的丹参酮注射液混入500 ml的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中,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1次/d。

1.4 观察指标

观察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的发生率。

1.5 统计学分析

选用SPSS 18.0统计软件对本文中的数据进行处理。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的发生率用%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治疗期间,综合组患者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分别为14.29%(6/42)、7.14%(3/42)、4.76%(2/42),常规组患者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分别为 33.33%(14/42)、16.67%(7/42)、11.90%(5/42)。综合组患者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患者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的发生率[n(%)]

3 讨论

梗死前心绞痛是一种介于心绞痛和典型心肌梗死之间的临床综合征。此病的发生主要与颈动脉血栓形成、低氧性血管收缩和血管内膜损伤等因素有关。梗死前心绞痛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阵发性、压榨性胸部疼痛。梗死前心绞痛患者若未能及时接受有效的治疗,可发生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并发症,从而可危及其生命安全。硝酸异山梨酯、硝酸甘油、盐酸哌替啶、

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抗血小板聚集药均为临床上治疗梗死前心绞痛的常用药。硝酸异山梨酯和硝酸甘油具有松弛血管平滑肌、扩张外周动脉血管和缓解心绞痛症状等作用。盐酸哌替啶具有较强的镇静、镇痛作用。阿司匹林是临床上常用的抗血小板聚集药,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丹参酮注射液具有改善缺血区心肌的侧枝循环及局部供血、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防止血栓形成等作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具有扩充血容量、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等作用[4]。在本次研究中,丹阳市人民医院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阿司匹林、低分子右旋糖酐和丹参酮注射液对42例梗死前心绞痛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综上所述,联用多种药物治疗梗死前心绞痛能够降低患者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的发生率。

[1]吴文.阿托伐他汀钙联合葛根素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2例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32):4554-4555.

[2]陈勇,何艇,俞四喜,等.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梗死前心绞痛的疗效观察[J].健康研究,2015,35(5):525-527.

[3]吴强,陈晓英.老年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患者住院期间心力衰竭的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9):2389-2390.

[4]李荣杰,梁俊雄,吕博文,等.梗死前心绞痛的急诊处理[J].现代医院,2014,14(7):62-63.

R541.4

B

2095-7629-(2017)19-0123-02

猜你喜欢

右旋糖酐丹阳市心绞痛
丹阳市开展汛前安全检查 筑牢汛期安全防线
丹阳市强化安全生产“行刑衔接”
丹阳市直击痛处 全面提升执法质量
右旋糖酐酶酶学性质研究
丹阳市南门幼儿园的校舍改造
不同对照品及GPC软件对右旋糖酐铁相对分子量测定的影响
右旋糖酐对草酸脱羧酶的修饰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60例
右旋糖酐联合活血化瘀方治疗肺气肿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