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麦根部病害防治措施

2017-12-11

农业知识 2017年41期
关键词:药剂拌种甲环唑苯醚

小麦根部病害防治措施

小麦根部病害主要有小麦纹枯病、全蚀病和根腐病,它们均属于土传性真菌病害。近几年来,由于多年小麦、玉米连作和秸秆还田技术推广,为病原菌积累提供了条件,致使小麦根部病害呈逐年加重趋势。在高密市乃至整个胶东地区,据笔者调查,病田率几乎达100%,严重地块病株率达30%~50%,一般减产10%~20%,重者达30%以上。小麦根病的日趋加重,已成为今后小麦高产的重要限制因素。当前,部分农民采用种子拌种来防治,但大多效果不理想。几年来,笔者进行了大量的试验、调查、研究,通过合理运用栽培、施肥等技术措施,提高小麦自身的抗病能力,优化种子拌种技术,辅以春季喷药防治,能够有效地控制小麦根部病害的发生。

一、轮作倒茬

小麦根部病害是土传习居性病害,实行轮作倒茬能有效减少病原的积累,减轻病害发生。轮作方式以1~2年换种一次非寄主作物为宜。实行小麦、玉米-花生或棉花两年三作,小麦与辣椒、葱、蒜等蔬菜作物轮作,均能有效控制病害发生。

二、平衡配方施肥

氮、磷、钾及微量元素配方施肥,增施有益菌肥,为小麦提供全面的营养,提高自身抗病能力,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促进微生物活动,抑制病原菌的繁殖,能有效地降低发病率。目前,市场上菌肥品种多而杂,质量参差不齐,使用效果大都不明显。据笔者试验调查,西贝隆基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保姆菌,具有单位有效活菌数量高、抑菌效果好的特点,播种时同肥拌匀基施能有效控制小麦根病的发生,增产效果明显。

三、适期晚播

播种期的早晚显著影响小麦根部病害的发生程度,据调查,播种越早,发病越重。播种早,田间群体大,利于病菌的生长和侵染,侵染期早而长。适期晚播能减轻小麦根病的发生。

四、精量播种

精量播种,建立合理群体,健壮个体,改善田间生态环境,可有效控制病害发生。

五、化学防治

小麦根病的化学防治,应以种子处理为重点,辅以田间喷药防治,才能取得理想效果。

秋播期药剂拌种不仅省工、省药、成本低,能有效地防止秋苗侵染,而且还显著降低翌年的侵染菌源,是最经济有效的防治措施。药剂拌种的关键是选用高效低毒的拌种剂。

目前,生产中常用的拌种剂有多菌灵、福美双、三唑酮、三唑醇、戊唑醇、苯醚甲环唑·咯菌腈、硅噻菌胺等。据笔者试验,苯醚甲环唑·咯菌腈、硅噻菌胺和戊唑醇对小麦根病防效较好。其中,苯醚甲环唑·咯菌腈(先正达生产适麦丹)具有对小麦根病防效显著和对种子安全的特点,是一种理想的防治小麦根病拌种剂。对以小麦全蚀病为主的麦田,配兑硅噻菌胺拌种效果更佳。戊唑醇拌种对小麦种子发芽有抑制作用,宜现拌现用。

小麦返青起身期是小麦根部病害的第二次侵染高峰,而此时药剂拌种的药效已基本消失。因此,对重病地块应抓住小麦返青起身期这一防治适期,及时喷药防治。每667平方米用苯醚甲环唑·丙环唑(先正达爱苗)20毫升或苯醚甲环唑·嘧菌酯(先正达扬彩)70毫升或25%戊唑醇30毫升,配兑喷施菌100毫升(西贝隆基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兑水30千克均匀喷药,既对小麦根部病害有较好防效还可兼治小麦早期白粉病、锈病,增产效果显著。

(董洪青 冯连富 夏素珍高翠芹 傅余梅)

猜你喜欢

药剂拌种甲环唑苯醚
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45%苯醚甲环唑·异菌脲悬浮剂
33%苯醚甲环唑·萎锈灵悬浮种衣剂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苯醚甲环唑在芹菜体系中的沉积与残留规律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苯醚菌酯及其开发
苯醚甲环唑·吡虫啉拌种控虫防病效果及其对小麦生长的影响
洛南县马铃薯药剂拌种试验初探
药剂拌种防治小麦病虫害技术
苯醚甲环唑在黄瓜及土壤中的残留消解行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