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期刮痧止腹泻

2017-12-11吴大真

医食参考 2017年10期
关键词:关元穴俞穴神阙穴

文/吴大真

经期刮痧止腹泻

文/吴大真

有些女性每次月经来潮前后或者月经期间都会出现腹泻的情况。泻时小腹疼痛,严重时连腰都直不起来,一天不知要泻多少次,有时是溏便,有时则像水一样,有时甚至将吃进的食物完全排掉,整天无精打采,吃饭也不香甜。经期结束了,腹泻也就停止了。这就是中医所说的“经行泄泻”。

中医认为经行泄泻主要是因为脾肾虚弱导致的。《女科经纶》里曾有这样的记载:有一个妇人每次行经时,都会先腹泻2~3天,然后才来月经,医生诊断为脾虚所致。脾主血,属湿,化水谷,如果平素就脾气虚弱,到了经期,脾血注入血海,脾气会更加亏虚,运化水湿的能力也大大减弱,水湿渗入肠胃就会造成泄泻。而肾主开阖,司二便,如果先天体质不佳,肾气亏虚,经行期间会使肾气更虚,气化失调,开阖失司,也会造成经行泄泻,出现一系列不适症状。

此时,可以试试简便易行的穴位刮痧疗法。通过刮痧使经脉通畅、气血调顺、湿浊之气消散,腹痛泄泻等不适症状自然也就跟我们说“拜拜”了。

首先,刮背部的脾俞穴、肾俞穴、命门穴

为了避免刮伤,刮痧前应先在皮肤上涂抹一些刮痧油。然后手握刮痧板,使刮痧板的一侧边缘接触皮肤,再由远及近轻轻地向同一方向刮拭。脾俞穴和肾俞穴都属足太阳膀胱经,脾俞穴担负着将脾脏的湿热之气由此处外输膀胱经的任务,肾俞穴可外散肾脏之热,命门穴经属督脉,畅通督脉气血。刮此三穴可健脾补肾,扶阳止泻。

取穴方法:脾俞穴位于背部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肾俞穴位于第2腰椎棘突旁开1.5寸处;命门穴位于第2腰椎与第3腰椎棘突之间,与腹部的神阙穴相对应。

其次,刮腹部的神阙穴、气海穴、关元穴

同背部刮痧一样,也是用刮痧板的一侧边缘接触皮肤,由远及近,反复向同一方向轻轻推刮。此三穴都属任脉,神阙穴收降浊气,气海穴生发阳气,关元穴系脾、肾、肝三阴经与任脉之会、小肠之募穴。在此三穴刮痧可调冲任,益命火,壮肾阳,温养脾胃以助其腐熟水谷之功,属治本之法。

取穴方法:神阙穴位于肚脐中;气海穴位于腹正中线脐下1.5寸,神阙穴与关元穴连线中点处;关元穴位于脐下3寸处。

最后,刮膝盖、小腿和足部穴位

腘窝内侧的阴谷穴益肾调经,理气止痛;小腿前外侧的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亦是合穴,具有调理脾胃、疏风化湿、扶正祛邪之功;小腿内侧的三阴交穴属足太阴脾经,系足三阴经(脾、肝、肾)之会。使刮痧板与皮肤呈45度角,向同一方向轻轻推刮这些穴位。最后用刮痧板的一角轻轻点揉足内侧的公孙穴。公孙穴是足太阴络穴,亦是八脉交会穴,通冲脉,主治腹痛、泄泻等。刮这4个穴位能散寒除湿止泻。

取穴方法:阴谷穴位于腘窝内侧,屈膝时,当半腱肌肌腱与半膜肌肌腱之间;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三阴交穴位于小腿内侧,足内踝尖正上方三指宽、胫骨边缘凹陷中;公孙穴位于足内侧缘,当第1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

刮痧时,每个穴位刮3~5分钟,以感觉局部发热,出现痧疹和痧斑为度。注意刮的时候手法一定要轻,最好等一次的痧退去以后,再进行第二次刮痧调理。

猜你喜欢

关元穴俞穴神阙穴
中药穴位贴敷神阙穴防治阿奇霉素致小儿消化道不良反应效果观察
一个睡前养心小妙招
拔罐治疗脂肪肝
艾灸神阙、关元穴联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
用脑过度揉揉后腰
中医推拿法提高宝宝免疫力
养身祛病的特效保健穴位——关元穴
敦煌本《新集备急灸经》研究
九蜣两虫散熨贴神阙穴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胃肠胀气的理论探讨
长寿名穴保健康——神阙穴:揭开“命蒂”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