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商务口译研究与译员培训

2017-12-10李秀玲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基础课部

大陆桥视野 2017年20期
关键词:指导作用译员口译

李秀玲 / 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 基础课部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商务口译研究与译员培训

李秀玲 / 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 基础课部

生态翻译学这一理论对于口笔译翻译实践具有很大的指导作用,本文主要从生态翻译学角度,解析其对商务口译和译员培训的影响和指导作用。该研究的理论基础是生态翻译学,研究对象是商务口译及译员培训,研究目的是希望在生态翻译学理论的指导下,探究商务口译生态环境的基本特征,再通过商务口译实践实例分析生态翻译学在口译实践中的体现和影响,从而指导商务口译实践的主体,即译员,更好地掌握商务口译技能并不断提升商务口译实战能力。

生态翻译学;商务口译;口译培训;指导作用

随着一带一路的发展,中国与国际间的交流越来越多,口译在其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对商务口译的研究也日渐升温。本文从生态翻译学的视角,以生态翻译学的叙事方式,对商务口译的过程、方法以及译员培训等做出了一定研究。

一、生态翻译学简介

生态翻译学是从中国本土衍生的一种翻译学理论。该理论于2001年由胡庚申教授提出,在2009年全面展开。该理论一直是翻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十几年来,生态翻译学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实践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生态翻译学(Ecotranslatology)即生态学途径的翻译研究(an ecological approach to translation studies),抑或生态学视角的翻译研究(translation studies from an ecological perspective)。

二、生态翻译学对商务口译的指导作用

口译是一种译员适应与选择不断交替循环的过程。口译生态环境是由源语、源语语篇、译语、译语语篇所构成的整体系统。口译生态环境可分为两部分:口译宏观的外部环境、口译微观的内部环境(方梦之,2011:1)。译员在不同的外部环境下要注意采取不同的译文处理策略。如要想更好地适应特定的口译政治环境,译员必须具备高度的政治意识和政治敏感度。

1.突变生态对口译的指导作用。“突变”强调变化中的突然转换。其包括口译场所的突变、设备的突变、语音的突变、话题的突变、讲话风格的突变等。在商务口译过程中,违反礼貌原则、不合作态度、语言文明不恰当等突变现象时常出现,这些现象均是不能预料的、随机的、突发的、客观存在的自然口译生态。这些矛盾一旦出现,现场口译人员必须沉着冷静、积极应对,及时解决问题,化解矛盾。

2.时间生态对口译的指导作用。在各种类型的口译活动中,从时间上来讲,译员要基本上与发言人保持同步,即“听”与“说”同时进行。这就要求口译员要迅速完成源语信息听取、信息短暂存储、意义转换、译语发布等一系列任务。这对商务口译译员来说是一巨大挑战,需要译员有一定的记忆天赋,但更重要的是译员长时间的模拟训练及实战经验,掌握口译的归纳、分析、笔记及其他口译技巧和策略。

3.空间生态对口译的指导作用。口译工作者在口译现场面对的大多数场合都是正式且严肃的会议,这种现场紧张气氛很容易给口译员带来巨大心理压力,从而在人多的场合发言、表演时,会紧张害怕、神态举止不自然、丧失自控能力等,这是口译新手在实践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这就要求译员事先对所要进行的口译话题做足准备,包括背景材料、专业词汇、表达方式、讲话人的发音习惯等,这样才能处变不惊,有效地处理突发情况。

综上所述,商务口译译员在口译过程中,一方面要根据所处客观环境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同时,还要密切关注各种突变情况,依靠自身专业能力和素养积极采取相应措施。

三、生态翻译学在译员培训中发挥的作用

理论是实践的基础,生态翻译学是当下较新颖的翻译理论之一,其中的适应选择论从一个新的视角对译员培训进行探讨,对口译行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指导作用。

(一) 适应选择论对商务口译译员的要求

1.适应/选择与译前准备。

译员是翻译生态环境的一部分,受到生态环境的影响,同时,又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对其产生反作用。因此,在商务口译进行前,译员既需要了解翻译任务产生的原因、目的、意义,也需要了解翻译需求者及目的语听众的文化背景、语言环境、源语文本的性质等等,做足充分准备,查找客户相关资料、行业信息、积累相关术语等等。

2.适应/选择与口译技巧培训。

口译过程主要包括:信息接收—信息储存—信息处理—信息输出。适应选择论要求培训者在进行译员培训时应按照口译过程循序渐进的进行,同时根据接受训练者的素质和基础选择调整培训内容、速度及方式。在信息接收方面,译员需有良好的听辨能力和理解能力,可以选择一些英文有声材料或是请练习搭档模拟现场发言。听过一段话后,在不记笔记的情况下用源语进行复述,且在听的过程中不注重语言表达,而是整体意思,复述时也不要多用原文语句,而是主要表达意思和逻辑关系。然后再在脑海中想象出所接收信息的逻辑关系和画面,帮助记忆。信息储存和处理通常都是同步进行的,这里主要讲译员的记忆能力和笔记法的培训。在记忆能力方面,对于文字的记忆,可由培训者或练习者先讲述一段一分钟左右的文字,接受训练者可在不记笔记的情况下,将源语内容以图像及逻辑线索方式以目的语记忆,并尽量用目的语复述要点和逻辑关系,之后可进行讲评、切磋,探讨遗漏信息的性质和原因。而数字记忆练习则可以由培训者将3-9位数字分组,让接受练习者在不记笔记的情况下听辨,并用目的语表示出来。而在口译记忆时,应以脑记为主,笔记为辅,笔记只起到提醒、引导的作用,且因为时间紧迫,笔记多用缩写和符号,竖向排列。为了熟练运用笔记,接受训练者可以首先做视记练习,即找一段文字,边看边记,这样就不必在听与译方面分神,而是专门练习笔记方法如笔记格式设计,符合的使用等,进行一段时间后,可开始听记练习,使译员逐步学会将脑记和笔记相结合;之后可模拟口译场景,进行实地训练,以锻炼译员的心理素质;在这其中可穿插一些专项训练,比如数字、连接词笔记等。信息表达的培训可以通过复述故事来检验是否能表达出原文中心思想。同时也可以做即席讲话练习,这里主要关注发音是否清楚,词语是否达意,讲话是否流畅。只有通过大量练习才能很好的表达所接收的信息。

(二)“适应/选择”对商务口译译员培训的指导作用

下面将分别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三方面探讨在商务口译中适应选择论对译员的指导作用。

1.语言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

语言维即语言形式。汉英两种语言由于分属不同语系,在表达方式中存在巨大差异,这就要求译员在进行即席口译时,对句子进行灵活调整以适应目的语表达习惯。

例:集中力量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是我们长期的中心任务。

译:To focus o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improvements of people`s livelihood is our long term central task.

我们可以看到,在汉语例句中,“集中”、“发展”、“改善”、“是”都是动词,而英语则属静态语言,只能有一个谓语动词,更倾向于用名词、代词、动名词、不定式来表示,因此,在译文中,译员将作为主语的前半部分以不定式“to focus on”来引导,并选择“发展、改善”的名词形式来表示,使译文更自然流畅、更适应目标语言的习惯、更能体现目标语言的优势和特点。

2.文化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

由于原语文化和译语文化在性质和内容上往往存在着差异,为了避免从译语文化观点出发曲解原文,译者不仅需要注重原语的语言的转换,还需要适应该语言所属的整个文化系统,并在翻译过程中关注双语文化内涵的传递。

一个非常典型的由于文化障碍造成消极影响的例子是法国Yves Saint Laurent公司推出的一款名为“Opium”香水,译者直接将其译为鸦片,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对鸦片一直都有强烈的抵触感,中国消费者很容易将其与中国所经历的惨痛的鸦片战争及鸦片传播所带来的危害联想到一起,不利于这种产品的销售。译员在进行翻译时要有文化意识,注意克服由文化差异所造成的障碍,保证信息交流的顺畅,避免造成误解。

3.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

交际意图也是翻译的目的之一,因此,如果不能成功的把源语的交际意图很好的体现出来,也是失败的译文。举个例子来说英中贸易协会主席鲍威尔勋爵在欢迎江泽民主席访问英国的宴会上说了一句话:Mr.President, if you want to find friends of China,you can do no better than looking around here today, among members of CBBC.译文:“如果要找中国的朋友,就看今天在场的英中贸易协会的成员就可以了。”

通过上面的译文,听众一定很难感受到当时鲍威尔勋爵说话的力度。其实在发言中,他说话抑扬顿挫、铿锵有力。根据这样的情景,我们只有在文字上做一些处理,才能将讲话人的语气表达出来。可以以为:主席先生,如果要找中国的朋友,除了今天在场的英中贸易协会成员之外,别无他处。

四、结语

一直以来,虽然国内外对于翻译方面的研究比比皆是,但是大多偏向于笔译方面的研究,以至于笔译的理论体系要比口译完善的多,其研究的纵深度和宽度都要比口译方面的资料更丰富。近十年来,虽然由于全球化的影响,关于口译的研究讨论也慢慢热烈起来,但总体来说还有明显不足,对商务口译及译员培训的研究更是如此。

生态翻译学将翻译与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相结合,认为,好的翻译应该是能够充分适应生态翻译环境,并对其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这一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不仅对商务口译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也为译员培训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撑,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

[1]胡庚申,翻译适应选择论,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4.

[2]方梦之,翻译新论与实践,青岛出版社,1999.

[3]梅德明,英语高级口译资格证书考试高级口译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2-3.

[4]李越然,论口译的社会功能——口译理论基础初探,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1987,(1).

[5]胡安娜,商务英语教学中商务知识的学习探讨,职业时空,2010年2月.

[6]何恩,浅议如何做好商务口译工作,广西大学梧州分校学报,1999年10月.

[7]胡庚申,适应与选择:翻译过程新解,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8年7月.

猜你喜欢

指导作用译员口译
美国法庭口译制度研究及启示——以夏威夷州法庭口译为例
中医口译的难点与处理策略探究
口译中的“现场学习”
对中国口译近25年来的研究综述
口译中的“陷阱”
译员扮演何种角色?
化归思想对高中数学教学的指导作用
学习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精神,探索高职院校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略论笔译与口译的区别
论心理认知与口译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