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通道建设探究

2017-12-10

当代经济 2017年2期
关键词:走廊跨境交通

(中央民族大学 经济学院,北京)

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通道建设探究

盛叶,魏明忠

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是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规划建设的六大经济走廊之一。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的建设对中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但由于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涉及的国家数量多,经济水平参差不齐,宗教文化问题复杂,并且涉及域外大国干涉或域内国家自身政局动荡,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的建设一直处于起步阶段且发展缓慢。经济走廊的建设是由交通通道建设和制度通道建设共同推动的。因此面对中南半岛特殊的发展情况,提出提升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的层次,以现存经济合作平台推动交通通道建设以及利用水文地理优势加快海上交通通道建设,从而形成海陆交织的交通网,并且制定适用于走廊建设项目的统一的法律法规体系和项目风险评估体系,减少走廊建设的风险,避免项目搁置。

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交通通道;制度通道

一、研究背景

1、中南半岛简况

中南半岛的地理位置介于中国和南亚次大陆之间,是南亚三大半岛之一。其西临孟加拉湾、安达曼海和马六甲海峡,东临太平洋的中国南海,是东亚与群岛之间的连接纽带,河流密布,各类资源丰富,是从古至今的交通要道。中南半岛具有显著的地缘优势和重要的政治意义,是一个集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为一体的热点地区。近代以来各大国纷纷以政治、军事、经济等方式插手中南半岛的各类事务,因而中南半岛的局势也一直捉摸不定、千变万化。尤其是目前世界经济重心转移到亚洲之后,中南半岛更加成为了世界瞩目的中心。对于中国来说,中南半岛邻近中国西南地区,其发展将直接影响到我国西南地区。在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建设,共建开放共享的友好世界之际,中南半岛的重要地位在海上丝绸之路的铺垫下尤为突出。

2、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的提出与建设

2015年3月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提出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规划建设的六大经济走廊,而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就是其中一条。该走廊以中国广西南宁和云南昆明为起点,以新加坡为终点,纵贯中南半岛的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是中国连接中南半岛的大陆桥。事实上,在《愿景与行动》提出之前,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的构想就已经以南新经济走廊的形式提出。南新经济走廊是2006年由中国提出建设的,其范围从中国广西南宁纵贯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直至新加坡的南新。南新经济走廊可以说覆盖了中南半岛区域内的全部国家,将地缘经济的整合效应扩展延伸到新加坡,并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相互补充。2016年5月的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发展论坛上,与会的南亚各国代表对中南半岛经济走廊的高层次全方位建设表示了认同与支持,达成了提升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经贸合作的层次和水平,加大投资规模以及进一步加强人文交流的共识,将合作领域拓展到教育、科技、文化、旅游、医疗、卫生、生态环境、扶贫、防灾减灾等。

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范围广,涉及国别数量较多并且区域内各国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因此走廊建设仍然在起步阶段,进度较为缓慢。本文就以跨境经济走廊相关理论为指导,提出建设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的建议。

二、跨境经济走廊的相关研究

1、跨境经济走廊的定义

在这个经济全球化高速发展的时代,以经济一体化为主导的经济区域逐渐替代单个国家或地区参与全球竞争合作的单位。以跨境经济走廊推动沿线各国的开放、共享与合作是目前经济全球化的热点趋势。关于跨境经济合作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跨境经济合作区的建设、跨境经济合作策略等方面的讨论。经济走廊是一种空间经济集聚现象,各学者主要在地理学、区域经济学等学科中有较多的成果,其对经济走廊的研究也多见于对交通基础设施、产业和经济活动等方面的探讨。

根据相关学者的研究,经济走廊由四大基本要素组成:交通干线或综合运输通道、以工业商贸业为主的三次产业、沿线分布的经济重心和大中城市与跨境合作机制。跨境经济走廊的特殊性就在于其交通通道跨越边境地区,连接两国或多国政府;其辐射范围为次区域经济合作区和边境大中城市中的出口加工区、保税区、自由贸易区等优惠政策区域。跨境经济走廊是具有多重合作平台功能的带状空间地域综合体,融合了跨境加工制造、跨境商贸、跨境物流、跨境旅游以及跨境金融服务等。

2、跨境经济走廊的通道机制

在形成跨境经济走廊的几个要素中,交通通道形成基本动力,而制度通道形成内生动力。

交通通道可以带动要素流动是形成跨境经济走廊的基本动力。生产要素是区域经济空间的物质内容和运行载体。全球的资源禀赋都是非均衡分布的,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要素禀赋有很大的差别,而经济的发展则依赖于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这是跨境和跨地区的经济合作的前提,也是其发展的动力。要素的“稀缺性”和“逐利性”促使其在特定的地理空间内不断交换、联系,最终实现一定空间内资源禀赋的价值实现与增值。交通通道可带动要素流动,是跨境经济走廊发展的基本动力。通过交通通道所流动的要素有土地、技术、资本、信息以及劳动力等,这些要素在区域内的流动成本是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同时也是经济走廊产生与发展的根源。作为跨境经济走廊的基本动力,要素在交通通道内的自由流动成为了推动跨境发展走廊经济的主要目的,因此交通通道的建设可以说是跨境经济走廊发展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制度通道则涵盖了不同的通道要素,如政策、措施和观念等。空间经济结构产生和发展需要以制度的形成和演化为推动力,同时制度也能够保障跨境经济走廊持续健康地发展。跨境经济走廊的制度创新与制度变迁也反映了跨境经济走廊功能的完善和提升。跨境经济走廊域内国家在自身经济发展时会出现“自利”本能,在建设跨境经济走廊的过程中,制度通道的建设、创新与完善为域内国家相互传递有效信息,促进彼此信任,实现经济合作提供了前提条件,同时对跨境经济走廊建设各方之间的矛盾和利益冲突起到限制并可能消除的作用。

跨境经济走廊不仅是连接各国的交通带,也是给各国提供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平台。对跨境经济走廊的定位不应局限于交通基础设施,更应注重其深层次的功能。

三、建设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的必要性及风险

1、建设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的必要性

当前,中国的对外开放正经历转型升级,由沿海沿江开放转向沿海沿江沿边开放。推进沿边开放,利用边境口岸城市和跨境交通打造国际大通道,已成为目前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不断推动着我国对外开放的发展,如今如何发挥边境地区的地缘优势、更广泛地参与国际区域合作、加快沿边地区经济开放和协调发展已成为我国边境地区的重要而迫切的问题。中国与中南半岛在陆上、海上均直接接壤,中南半岛对我国也具有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上的重要战略意义。

(1)能源需求。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对原材料的需求日益增加,尤其是能源需求量大增,进口总量也是逐年攀升。中国经济发展潜力巨大,各方面能源消耗也在递增,而中南半岛蕴藏着大量的金属矿藏,煤、天然气和石油资源也十分丰富,因此中国与中南半岛的能源合作大有前途。除了能源输送,中国-中南半岛的能源合作也有助于双方的能源安全。目前中国与缅甸合作的输油管道能够有助于中国摆脱对马六甲海峡能源通道的过度依赖,分散风险,且不受到其他大国的干扰和牵制。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的能源通道能够有利于走廊各国交流,达成能源保障,维护能源安全。

(2)经济互补。中南半岛各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且与中国有一定的差距。中国目前的发展需要各类原材料的引进和新的投资环境的发掘,而中南半岛国家正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高精尖技术的引入。在发展需求上,中国与中南半岛相互互补。在地理上,中国与中南半岛各国邻近的地缘优势也使得相互的经贸交往十分便利,边贸发展势头强劲。

(3)巩固中南半岛经济一体化合作。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的建设有助于推动目前中南半岛已经存在的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合作和发展。中南半岛区域范围内涉及到的区域合作组织有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组织、东盟以及环北部湾经济合作组织。这些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成员大多数都是中南半岛国家,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的建设也与这些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大部分覆盖范围所重合。

(4)防控非传统安全。当前全球和平与发展的主题使得传统的军事安全威胁被走私、毒品等非传统安全所代替。位于中南半岛的泰国、缅甸和老挝的边境地区“金三角”成为主要的毒品产区,其中一条毒品外流通道就是由中缅边境进入中国西南地区,流入中国或转运外国。伴随着毒品交易,武器走私以及边境武装势力混杂问题也正在这些中南半岛的国家猖獗。加之中南半岛各国宗教问题也十分复杂,极端宗教主义、恐怖主义也成为了威胁中国西南地区的一大棘手问题。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将中国与中南半岛各国连接到一起,能够加强彼此信息交流,给联手打击防控非传统安全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平台。

2、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的建设风险

中南半岛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局势复杂,这给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的建设带来了极大地风险,也是导致目前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建设迟缓的重要原因。

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方面,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缘意义,因此在建设过程中不仅会受到区域内国家的质疑,也包括域外国家的阻挠。宗教、历史、资源或者域外大国干涉等各类原因都会对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建设造成影响。中南半岛的大部分国家都在历史上长期沦为西方殖民地,政治上的独立性还不是很强,一些国家由于西方国家干涉,其政策一直摇摆,不利于域内各国在建设经济走廊上协调合作。特别是缅甸、菲律宾等国家受美日影响,对中国的态度摇摆不定,一方面希望从中分一杯羹,另一方面又多多少少抵制中国。美国也早早提出了重返亚太战略,频繁干涉中南半岛各国的事务,企图从中作梗,维持大国地位。安全风险方面,部分中南半岛域内国家近年来武装冲突不断,导致走廊建设进度放缓,而武装冲突导致的政局不稳也阻碍了经济走廊的建设。在实际建设过程中,经济走廊建设还面临着非传统安全威胁,例如恐怖主义、生态污染、信息安全、资源安全等各种安全问题。经济风险方面,各经济走廊建设的重要支撑就是资金的配备和流通。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区域内国家本身经济基础较差,资金量匮乏,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缺少充足的资金支持,并且由于各方原因,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投融资风险较大,投资环境需要极大地提升。法律风险方面,沿经济走廊各国的合作领域广泛,涉及面广,包括交通对接、国际贸易、能源合作、金融合作等多个方面。但在法律方面还没有一个较完善的规则可遵循,甚至国家间的法律从属不同的法系。不仅如此,有的国家立法不够完备,法律条款经常修改。因此在跨境经济走廊的建设中存在法律信息不对称、法律保障弱的风险。

四、对策建议

目前来看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建设仍然处于起步阶段,中国对其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加强,但由于沿线各国的经济水平及建设风险,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存在项目资金融资不到位,基础设施发展迟缓等各种问题。从跨境经济走廊动力机制分析,推动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建设还需要从交通通道与制度通道入手。

1、以现存经济一体化组织推动交通通道建设

交通通道是经济走廊的基础,也是推动经济走廊建设的直接动力。由于中南半岛地缘战略突出,域内国家问题复杂,中南半岛经济一体化组织较多且层次不同,有大湄公河次区域组织、东盟以及环北部湾经济合作组织等。交通通道作为各国经贸合作发展的基础,也是这些经济一体化组织重点关注的方面。目前正在建设的中南半岛的交通干线也与其经济一体化组织的推动有关。中南半岛现存的经济一体化组织机制和框架相比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来说更加成熟,推动力更加强大。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与这些经济一体化组织并不冲突,相反,可以将经济走廊定位到更高的层次,利用现存经济一体化组织来推动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的交通通道建设。

2、交通通道注重水陆兼顾

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陆上铁路公路建设已在开展。老挝已在经济走廊的框架下推出中老铁路项目;柬埔寨则表示将对境内南北方铁路进行修缮和升级,加强其与老挝、新加坡、中国南宁的铁路联通;泰国政府已为制定总金额达到2万亿泰铢的十年基础设施发展计划,促进基础设施的建设,但海河交通方面仍然需要加强对接。中南半岛的水文是其独有的特点,也因此具有众多港口。利用好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域内的港口与河海运输形成海上之路,能够发挥中南半岛独有的地理优势。陆上与海上的交通通道织成紧密的交通网络,这样便可以更快更好地形成经济走廊的交通通道,推动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的建设及经济辐射。

3、制定适用于走廊建设项目的统一法律法规

经济走廊的功能不仅是交通上的互联互通,更是高层次的跨境合作。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不仅涉及到基础设施建设,还包括一系列战略合作、国际贸易、能源合作、金融合作等。而目前由于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域内国家情况复杂,不仅国别多,并且各国基本制度不一,连最基本的法律体系都不能达成一致。因此经济走廊的建设亟须统一的法律法规制度来保障。

4、设立通用的项目风险评估体系

中南半岛各国局势复杂,不仅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政局动荡多变,而且由于宗教信仰不一,文化交流不畅,非传统安全问题突出,因此建设经济走廊的项目面临的风险多种多样,从而走廊建设项目的投融资也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这可能会导致项目融资中断而搁置。缅甸在建设土瓦经济特区时因泰国融资迟迟不到位,导致土瓦经济特区搁置了近20年。为了保障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建设项目的顺利进行,在项目立项时应充分考虑中南半岛局势的特殊性,将文化、宗教、非传统安全因素纳入进来,形成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建设项目通用的项目风险评估体系,保证项目建设能够从始至终地顺利进行,避免项目拖延,影响后期项目建设。

五、结论

虽然在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提出之前,已有现存的经济一体化组织或相关政策推动域内互联互通和经济合作,但2016年五月召开的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发展论坛可以说是拉开了重点建设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的序幕。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的建设对中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但同时也面临着地缘政治、地缘经济、非传统安全等多种风险。走廊建设不仅需要交通通道的推动,同时也要软硬兼施,加强制度通道的建设。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应提升自身定位,借助现存的经济合作平台,以及其特殊的水文优势加强海陆交通通道建设,形成高层次的交通网络。在制度通道方面,面对中南半岛特殊的情况建立统一的法律法规制度和通用的项目风险评估体系能够尽量避免在建设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时的诸多变动,维持走廊建设的稳定发展。

[1]袁晓慧:跨境经济合作: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形式[J].国际经济合作,2010(11):44-46.

[2]王磊、黄晓燕、曹小曙:区域一体化视角下跨境经济走廊形成机制与规划实践——以南崇经济带发展规划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12(09):71-79.

[3]王谷成、黎鹏:GMS框架下次区域经济走廊功能的演变机制研究[J]东南亚纵横,2009(8):52-55.

[4]刘建文:利用GMS机制推动中国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建设[J]东南亚纵横,2010(10):40-45.

[5]朱陆民、陈丽斌:地缘战略角度思考中国与中南半岛合作的重要意义[J]世界地理研究,2011(2):20-28.

(责任编辑:史二霞)

猜你喜欢

走廊跨境交通
神奇的走廊
走廊上的时光
跨境支付两大主流渠道对比谈
在跨境支付中打造银企直联
走廊上
跨境外币清算:从“走出去”到“连起来”
关于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的几点思考
小小交通劝导员
在走廊行走
图说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