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城镇化背景下的企业年金发展研究
——基于福利多元的视角

2017-12-10

当代经济 2017年2期
关键词:年金福利城镇化

(中央财经大学 保险学院,北京 100086)

推进城镇化背景下的企业年金发展研究
——基于福利多元的视角

佘晨晓

(中央财经大学 保险学院,北京 100086)

在深入推进城镇化发展的背景下,农民从农村转移到城市中,面临着养老保障等多方面难题。本文以福利多元理论为指导,从国家、企业和个人三个维度判断企业年金创新性发展面临的机遇,分析在解决城镇化引起的一系列问题中企业年金的作用,提出企业年金创新性发展的新举措。

城镇化;福利多元;企业年金

一、理论基础——福利多元理论

福利多元组合理论是较为流行的社会福利理论。Rose(1986)觉得一个社会总体的福利值得研究,存在着家庭、市场和国家3个社会福利来源。福利提供方为国家、市场、家庭,三方中任一方贡献其他两方,整合三方提供的福利,社会的福利整体就出现了。其也被视为社会的福利多元组合。 Evers(1988)将Rose的福利多元组合中完全不同的社会制度的三方中的任何一方——家庭、市场和国家的贡献,构成一个社会中的福利总体的观点,演绎为家庭、经济和国家一起组成的福利提供的整体,视作福利三角。在个体社会成员的需要集合成为一种具有相同社会文化背景的社会群体成员的需要时,就形成了社会需要,要依靠福利组合中的各方的回应(De Neubourg and Weigand, 2000)。按照以上理论,结合在城镇化过程中农民从农村到城市的转移,本文选取国家、企业和个人组成福利多元的框架,进行企业年金发展的创新性研究。

二、城镇化的内容及其重要意义

城镇化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经济过程,在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过程中涉及到人口、空间、经济、社会等多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人口城镇化、空间城镇化、经济城镇化和社会城镇化等。促进城镇化推进,可以带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创造有利条件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推动农业生产的集约化、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推进城镇化,能够将农产品需求拉动、增加农民就业、实现新农村的建设,增加农民收入。城镇化的推进,使以往农村发展模式中劳动力、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的单向流动变为多向流动,城市现代生产要素如技术、人才、资金、信息等延伸向农业领域,使得城乡要素实现平等交换。

三、城镇化过程中转型农民面临的养老问题

往后20年是中国城乡变动最大的时期。2030年我国城镇化水平会到70%,那个时候城镇人口将在10亿人以上。即中国往后20年农村人口会下降超过1/3,3亿人会从农村向城镇移居。 城乡居民在收入上存在较大差距,据统计,城镇居民收入约是农村居民的3.13倍,消费支出约是农村居民的2.91倍。当农民转入城市生活后,生活成本将大幅度提高,而如何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是个棘手的问题,年轻员工可以通过创业、打工等多途径来解决当前收入问题,而养老后的待遇如何解决呢?

四、企业年金发展现状

企业年金是制度安排的一种,实际是企业建立雇员的退休金,属于员工的一类福利,能够帮助企业激励人才、留住人才和吸引人才。我国20世纪90年代初企业年金开始发展,当时在1991年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障制度改革的决定》,这个决定第一次提出了“国家提倡、鼓励企业实施补充养老保险”。1994年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也进行了相关规定。1995年劳动部在此基础上制定并颁布了《关于建立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对有关政策进行了明确,到这个时候我国养老补充保险的政策框架基本形成,全国各地这项制度也得到了推动和发展。2000年国务院在《关于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的试点方案》中,以企业年金替代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同时明确了企业缴费不足工资总额4%以内的部分,准许从成本中列支,确立了市场化管理和运营基金原则。2004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制订了《企业年金试行办法》保监会、证监会和银监会、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一起制订了《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均非常全面的对企业年金的管理、运行、发放、筹资等进行了规定,成为企业年金建立的规则。当前我国企业年金发展快速,极大的完善了养老保险体系。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可见,从2007年到2015年,企业年金参加人数增加1387万人,增幅149%;参加企业增加4.35万户,增幅136%;基金积累增加8007亿元,增幅527%。

企业年金在我国的发展现在出现了下述问题:

(1)法律规范缺乏,企业年金发展缺乏足够的规范性,投资、监管上存在很多漏洞。即便当前我国已经存在很多有关企业年金以及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的法律法规,不过都没有指导性和实践性。

(2)税收优惠政策不明确,导致在自愿原则上建立的企业年金没有足够的吸引力。即使2000年的《关于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的试点方案》中企业缴费准许从成本中列支进行了规定,不过规定部分超过后就无法享受税收优惠。由于缺失税惠政策、非强制性的安排员工福利,导致雇主办理企业年金缺乏较高积极性,雇员也没有强烈的愿望获取企业年金。

(3)补充保险的作用初见成效,但发展仍不充分。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多层次、保基本、全覆盖、可持续”的方针。不过当前加入企业年金计划的职工数不到基本养老保险人数的10%,部分生产经营状况较好、有能力建立年金计划的企业没有开始行动,没有在制度覆盖内。

(4)投资收益有所提高,但资本市场不确定性仍很强。企业年金市场化运营,使之与资本运作紧密联系了起来,既可以分享资本市场的发展红利,也会受到市场冲击。

五、城镇化背景下企业年金发展的机遇

1、国家维度

城镇化过程中,农民从农村转移到城市,一方面提供了大量的人力,同时提供了较多的建设用地,这对于政府来讲,面临重大的责任,包括安置群众,需要较好的基础设施建设,这些都需要资金来支持。这些问题由企业年金的资金汇集来解决一部分,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途径,同时也解决了年金保值增值的问题。同时,原有户口二元制导致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城乡居民保障水平差距较大,而企业年金对户口的依赖没有,只要是企业员工就可以自愿参加,可以有效规避户口二元制的问题。

2、企业维度

新型城镇化必然转变居民消费结构,但是因为中小城镇会是未来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点方向,服务于三四线城市的消费企业,将显著受益于这一过程。新型城镇化建设必然带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提速。同时,城市人口不断增长,使得城市的综合管理有了更高的要求,基于信息化基础的“智慧城市”相关上市公司也将迎来利好。综合而言,城镇化为这些企业的发展具备良好的经济基础。企业得到发展,因此企业年金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数保障,企业效益好了,有能力投入成本完善薪酬福利体系,吸引人才,增加员工的收入,企业年金的快速发展迎来良好的契机。

3、个人维度

农民脱离了原来的土地耕作环境,子女出去打工后,居家养老的环境也发生了变化,面对城镇中较高的物价支出水平,生活成本提高较大,这时需要增加收入,尤其是退休后的收入。因此,企业年金在社会保险体系之外提供了一条新的收入渠道,对改善退休后生活水平有较为显著的作用。

六、城镇化背景下企业年金的创新性发展

1、国家维度

(1)通过税收优惠鼓励企业建立企业年金。不仅要注重企业年金法制定、对企业年金的宣传力度加强,政府还应该实行税收优惠,对企业建立企业年金以鼓励,这也是最容易吸引企业、最实际的措施。我国应该对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进行借鉴,保证税收政策杠杆的作用充分发挥,加强企业和员工共同缴费建立企业年金的动力。

(2)努力提高投资收益。企业年金投资运营,安全第一,收益为本。企业年金管理机构要及时把握市场机遇,合理调整投资资产配置,优化养老金产品结构,始终保持较好的投资收益。

(3)加强信息披露工作,促进市场环境更加有序。信息披露的进行,是推进政务公开,满足公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增进业务交流,实现公平竞争的必要手段和客观要求。一是要将信息披露范围扩大。从以往的企业年金管理机构以及社会保险系统延伸到全社会,接受各方面广泛监督。二是要促进披露内容,由原来的单一综合数据逐步增加扩展到分类型、分省市、分组合、分机构的多种数据,保证数据的可比性、合理性、公正性。三是要实现披露方法的改进,由每半年披露一次变为季度以及年度进行披露,另外部分数据让管理机构自行披露,不过必须作为规定动作。

2、企业维度

对企业来讲,企业年金的建立可以吸引更优秀的员工,完善薪酬福利体系;但从另一方面也增加企业的用工成本和增加管理成本;也对企业的运营规模,管理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目前,为了更有效推动实施企业年金集合计划,我国2012年推出了企业年金集合计划,即部分中小企业准许联合搞一个计划,这就为企业发展企业年金提供了平台,在自身效益增长的情况下,可以视情况加快企业年金的建设。

3、个人维度

农民转移到城市中后,由于缺乏较高的平均素质,没有全面认识企业年金的内涵,没有争取自己权利意识的以及对老年时待遇的影响。在对企业年金了解深入后,应积极维护自身权益,积极参加到企业年金计划中来。

[1]胡晓义:促进企业年金健康发展——在企业年金基金监管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北京.2013.

[2]彭华民:福利三角中的社会排斥:对中国城市新贫穷社群的一个实证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3]彭华民:社会福利与需要满足[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8.

(责任编辑:史二霞)

猜你喜欢

年金福利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居住小区规划与设计
“旅友视界”征稿啦!福利多多
关于铁路企业实行企业年金制的几点思考
货币时间价值计算的几种特殊情形研究
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发力
Take Away Pizza ?
退休领取年金时该如何计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