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权威机构观点综述

2017-12-10国家统计局国际统计信息中心

全球化 2017年4期
关键词:政策经济

国家统计局国际统计信息中心



·权 威 观 点·

国际权威机构观点综述

国家统计局国际统计信息中心

2017年2月以来,国际机构对世界经济形势和中国经济形势进行了分析和判断。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一、对世界经济形势的主要观点

(一)G20国家2017年和2018年经济平均增速将达3.0%

穆迪投资服务公司2017年2月23日发布的报告认为,因新兴经济体维持适度增长势头,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接近自身潜力,将有助于2017年全球经济增长。但全球经济前景仍面临美国贸易和移民等一系列政策的影响。总体来看,二十国集团(G20)国家2017年和2018年经济平均增长率约为3.0%,新兴经济体2017年经济增长率为4.8%,发达经济体2017年经济增长率为1.9%。

全球经济面临的主要风险是美国向贸易保护主义政策转变可能损害全球贸易,引发贸易战,破坏全球经济复苏。 从各个国家来看,预计受脱欧影响,英国2017年经济增长率降至1.0%,将是G20国家中唯一经济增长大幅减速的国家。德国2017年和2018年经济增长率提高至1.6%,而之前预计分别为1.5%和1.4%。欧洲的政治风险仍是2017年影响欧元区经济的关键因素,欧洲多个国家今年将进行大选。

(二)未来十年全球经济面临诸多政策拐点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前任副总裁、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央行前副行长朱民在2017年2月26日于上海举行的“浦山基金会首届年会暨‘浦山奖’颁奖大会”上表示,未来十年全球经济将迎来诸多经济政策的拐点。利率风险、汇率风险会成为世界经济最主要的风险。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寻找新的劳动生产率增长成为全球经济的首要命题。随着全球诸多经济政策迎来拐点,世界经济结构将经历更多挑战。

世界经济过去10年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一是全球人口结构重大变化。总量上全球人口不断增长,2017年是74亿人口,2100年有望达到是110亿。但人口分布并不均衡,这意味着未来全球经济增长将从人均高的地方转移到低的地方。同时,全球人口呈现迅速老龄化态势。数据显示,2015年美国老年人口负担率是22%左右,2025年这个比重将达到32%左右。朱民认为这将改变未来50年的全球经济金融基本格局。二是全球经济继续轻型化。在过去8年,美国以及新兴经济国家的服务业的比重在逐步上升,而制造业比重下降,制造业需求在发生变化。与此同时,发达国家在国际金融危机后投资急剧下滑,经济增长只能是消费推动。没有新的劳动生产率增长,如果人口持续老龄化,将无法用更多财富支持未来老龄化社会的需求,也难以改变收入分配不均的现象。所以在未来10年,寻找劳动生产率新的增长点是首要任务。三是世界经济正出现了一系列的政策拐点。朱民认为,这也会不断影响未来经济金融结构性的变化。备受关注的便是特朗普经济政策,可以概括为“紧”的货币政策,通过提高利率推动强势美元;同时“松”的财政政策,通过基础设施投资等创造总需求空间。政策虽然还没有具体实施,但已改变市场预期,这也是推动目前经济金融改变很重要的拐点。在特朗普政策预期下,主要国家央行货币政策出现背离,货币市场汇率波动在不断加大。因为特朗普紧货币的政策,使得全球利率发生了变化。目前问题不是美联储的利率上升几次,而是利率从下降信道进入上升信道,这是特别重要的。现在利率只会往上走,不会往下走,这个概念特别重要。此时流动性拐点随着利率水平的调整开始呈现。主导经济的将会是财政政策。因为进行财政政策刺激受到政治约束,不确定性很大;而货币政策相对透明度高,这又是政策变化的拐点。同时,全球整体看,收入分配差距呈现扩大趋势,这也会改变此前的诸多经济政策预期。

综合来看,未来10年全球经济会发生一些重大变化,如迎来流动性拐点、财政政策拐点,全球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将成为全球经济的主要风险。

(三)2017年全球经济将面临四大风险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2017年3月7日公布的中期前景展望中表示,未来几年世界经济将温和增长,2017年全球生产总值(GDP)增长预计将从2016年略低于3%(这是自2009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升至3.3%。预计2018年全球经济增速将达到3.6%,将创2011年以来最高。但金融市场基本面、汇率波动、金融脆弱性和政策的不确定性脱节可能会阻碍2017年的全球经济增长。过去半年,股票估值进一步大幅增长,尽管名义利率大幅上升,但长期名义和实际GDP增长预期基本不变。标普500指数自2016年9月以来已上涨逾8%,但最近开始显现出一些警告信号。成交量萎缩、波动预期和经济不确定性不匹配、收益率曲线趋平等是这一波股市反弹即将结束的信号。经合组织警告说,金融市场预期暗示,主要发达经济体短期利率之间的巨大分歧在未来几年内将扩大。这增加了金融市场的紧张和波动的风险,特别是汇率方面,这可能导致更大范围的金融动荡。由于预期较高的经济增长和多次加息,美元走强。而美元的强势加剧了新兴市场经济体面临的风险。

近年来,全球各国对货币政策过度依赖产生了巨大的金融脆弱性。非常规货币政策导致了很长时间的极低利率,一些国家债务水平上升迅速,资产价格也被抬高。IMF 2016年10月指出,目前全球债务负担是有史以来最高的。而债王格罗斯警告说,美国正处在美联储创造出来的债务陷阱中。在许多国家的政治体系中,选民对政府的信任度和信心度下降,这使得政府更难追求和维持强劲的包容的经济增长所需的政策议程。自英国公投退欧和美国大选以来,经济政策不确定性飙升,而市场却忽视潜在的风险而是大幅反弹。荷兰、法国、德国即将举行的选举也让欧洲发生民粹主义者“起义”的风险上升。

值得注意的是,OECD预计的增长前景仍然低于危机前水平。虽然温和经济增长是受欢迎的,但它仍低于危机前20年全球增长的历史平均水平(4%左右)。

(四)2017年世界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速加快

惠誉公司近日发布报告预测,尽管存在诸多政治不稳定性因素,但发达国家经济上行走势短期看好。相比2016年的1.6%,发达国家2017年经济增速可达1.9%,2018年将实现2.0%。其中,美国是领军力量,欧洲地区和日本增速基本保持稳定。发展中国家今年有望实现4.7%的增速,略高于2015年和2016年的4%。受益于劳动力和消费市场稳定、财政政策有利以及能源市场稳定等因素,发达国家在2016年下半年实现了经济加速增长,2017年初会继续保持增长动力。发达国家经济增速预期的好转,主要与美财政政策快速走软的预判有关,也得益于本国活跃的私人投资活动。

另一方面,这其中也隐含着巨大的潜在风险。美国新当局采取颇具挑衅性的贸易政策,带有明显的保护主义倾向,可能会招致报复性措施,并引发全球货币波动,进而影响贸易对经济的正面促进作用。欧洲地区面临欧元区分裂的危险,可能造成信贷环境恶化并拖累经济增长。惠誉公司预测,2017年美联储将3次提高基准利率,而在2017—2018年期间计划实施7次上调。欧洲央行努力在复杂环境下注入经济活力,但也面临市场领域包括通胀加速的诸多问题。日本银行目前维持存款利率为-0.1%,2017年有望继续调低。

二、对中国经济形势的主要观点

(一)欧盟再度上调中国经济增速预期

2017年2月13日,欧盟委员会发布最新冬季经济展望报告,认为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给力,提高了对中国今明两年经济增长预期。预计中国经济在2017年和2018年的经济增速为6.4%和6.2%左右,这比上一次秋季展望报告中预测的6.2%和6.0%均有所提高。2016年,由于强劲的消费拉动,欧盟对中国经济增长预期为6.7%。中国凭借出口状况的改善和国内的投资鼓励机制,估计2017年和2018年经济增长速度比2016年会略有放缓,但短期的风险预测比较平稳。在经济放缓的形势下,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具有针对性和灵活性,将会继续支持经济增长,经济放缓和风险将是可控的。展望未来,内需仍将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受可支配收入,特别是农村地区可支配收入增加以及就业强劲增长等因素支持,家庭消费可望稳健增长,从而继续促进经济增长。此外,随着全球需求复苏,预计中国出口将会逐渐改善。

(二)摩根士丹利报告看好中国经济前景

2017年2月14日,国际金融服务机构摩根士丹利发布关于中国中长期经济前景的最新报告《我们为什么看涨中国》。报告高度评价中国经济转型成果,并据此作出预测:一是中国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可能性较低,二是中国将在10年后迈入高收入国家行列,三是中国股票市场将继续保持优异表现。

摩根士丹利的分析师们在这份报告中详尽地给出了看好中国经济前景的原因分析:一是中国的消费格局正在发生改变,消费成为引领经济增长主力,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二是服务业将是增长最快的领域;三是中国正向高附加值制造强国迈进;四是企业继续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五是过剩产能问题正在逐步解决。这些因素将在未来10年里,对中国经济转型发展发挥重要作用,预计在2027年达到人均国民收入12900美元,成功避开中等收入陷阱,迈入高收入国家(标准为12500美元)行列。报告称,对人口大国而言,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实属不易,过去30年间在此成功的19个经济体中,仅韩国、波兰两国人口规模超过2000万。

(三)中国经济影响仍超过美国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纽约战略品牌咨询公司BAV Consulting和宾州大学沃顿商学院2017年3月8日共同发布的一项研究显示,全世界最棒的国家不再是德国,而是以中立著称的瑞士。中美两大国在排行榜上的名次有所下滑,但在实力、创业环境和全球影响力排行方面,中国的表现都可圈可点。报告显示,中国在2017年的最新排名中名列第20位,与前一年的第17位相比也下降了三名。美国也从2016年的第4名滑落至第7名。进入前10的国家还包括日本(第5名)、瑞典(第6名)、澳大利亚(第8名)、法国(第9名)以及挪威(第10名)。

这项评比以80个国家为对象,对来自36个国家的2.1万名商界领袖、精英人士和其他公众人物进行调查收集数据,以反映他们对各国的观感。受访者要从多个方面(65项属性)评分,包括冒险性、公民权、经济前景(未来GDP及人均购买力走势)、文化影响力、企业家精神、传统、经济开放度、实力和生活质量等几大类。2017年一入榜就排名第一的瑞士表现突出的方面是公民权(9.6分,满分10分)、经济开放度(9.7分)以及生活质量(9.2分)。在《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其他方面的各项排名中,瑞士在“企业机构总部选址最佳国家”的排名中也名列第一,主要原因是“瑞士为中立国家,在历次世界大战中都没有选边站队”。亚洲国家中,中国排名第20名,落后于新加坡(第15位)和日本(第5位),领先于韩国(第23位)、印度(第25位)、泰国(第26位)以及在欧亚大陆的俄罗斯(第27位)。

责任编辑:沈家文

猜你喜欢

政策经济
政策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政策
政策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助企政策
政策
有些政策为何沦为“万分正确、十分无用”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分享经济是个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