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缺失的劳动课回归学校教育

2017-12-09朱云娟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47期
关键词:劳动课劳动素养

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乡村中小学课程表上是有劳动课的,每周两节,学校组织学生到田间捉虫子、拔草、干农活、挖土和种植等丰富的活动,劳动课不仅成为学生记忆犹新的童年回忆,让学生有了认识世界的实践基础,形成了劳动意识,养成了劳动习惯,懂得尊重劳动和劳动者。近年来,大行其道的应试教育导致素质教育被扭曲,教育充斥着急功近利的氛围,中小学生的劳动教育受到较大的削弱,并且在课程表上已经取消了劳动课,整个社会对劳动教育的重视现状不容乐观,人们开始呼吁让缺失的劳动课回归到学校教育中。本文从劳动的本质和人的发展理论和核心素养等理论方面对劳动课程的回归进行了分析。

一、劳动是人的本质,劳动和实践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一个根本特性,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论的一个著名论断。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学说中有两个著名的论断,其中一个是劳动是人的本质,劳动和实践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本质特征;另一个是人的本质是在劳动实践的基础上的社会关系的总和。“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正式由于这一点,人才是类存在物”。这里说的“自由的自觉的活动”和“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指的就是人的劳动和实践,劳动是人类产生的根源,人来自动物但从动物种类中脱颖而出成为社会性的人,是因为劳动。恩格斯也曾经说“动物仅仅利用外部自然界,单纯地以自己的存在来是自然界改变;而人则通过他所做出的改变来使自然界为自己的目的服务,来支配自然界。这便是人同其他动物的最后的本质的区别,而造成这一区别的还是劳动。”劳动是人产生的根源,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劳动是人生存的基础,劳动是人发展的动力,劳动还是人的自我表现、自我肯定的形式。人通过劳动改变世界,用劳动来提供给自己想要的生活资料,人类通过劳动推动了历史的前进,并在历史的长河里通过劳动实现自我的价值和自我肯定,

二、马克思主义在人的本质的认识基础上又提出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提出教育(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即知识同实践相结合。生产劳动给每个人提供了一个全面发展和表现自己体力和脑力能力的机会,但这些都是在生产劳动和教育相结合的基础上才能达到,只有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唯一方法,马克思恩格斯的人的全面发展思想非常重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在此基础上,列宁同志直接把综合技术教育作为中学教育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号召对16岁以下的儿童进行综合技术的教育,从理论和实践上熟悉各主要生产部门,高年级教育同职业技术教育结合起来,在全社会实行义务劳动,并把它作为一项原则贯彻到所有学校里,把综合技术教育+为劳动作全面准备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一项纲领来实施,提出具体的做法例如参观工厂、作实习作业、熟悉木工和钳工业务等。列宁指出:“没有年轻一代的教育和生產劳动的结合,未来社会的理想是不能想象的:无论是脱离生产劳动的教学和教育,或是没有同时进行的教学和教育的生产劳动,都不能达到现代技术水平和科学知识现状所要求的高度。”

三、在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基础上,我国对马克思理论进行了中国特色的发展,相继提出了各个时代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理论同中国的时代实际情况相结合,提出培育“新人”(德、智、体全面发展),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把教育方针必须落实到劳动中,把是否参与工农民众相结合作为评价当时青年的一个标准;邓小平同志提出培育“四有”新人,随着现代经济和技术的迅速发展,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内容和方法上也要不断创新;江泽民同志也提出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教育方针,强调公民应该“更多地参加社会实践”,“教育与劳动相结合是坚持社会主义教育方向的一项基本措施”。

四、恢复中小学劳动课的价值取向与发展核心素养的价值取向是一致的。2016年9月13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在北京发布,这项历时三年权威出炉的研究成果,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表现、落实途径等做了详细阐释。核心素养的提出使我国基础教育从“知识本位时代”走向“核心素养”时代,这也是一个全球性的趋势,以核心素养为教育改革的支柱性理念的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也拉开序幕。其中的社会参与强调的是实践创新,实践创新是通过培养劳动意识、问题解决能力和技术运用的能力重点是尊重劳动、具有积极的劳动态度和良好的劳动习惯;具有动手操作能力,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在主动参加家务劳动、生产劳动、公益活动和社会实践中,具有创新劳动方式、提高劳动效率的意识;具有通过诚实合法劳动创造成功生活的意识和行动等。

但是当今的学校教育的侧重点在文化知识的传授和精神文明的教育,忽视对学生的生活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忽视劳动习惯的养成,忽视学生参加劳动、参与社会的实践,忽视劳动在教育中起到的作用,把劳动与教育分离,在学校教育中,劳动教育被弱化和忽视,在课程设置上没有明确的体现劳动的价值取向,中小学的课程表上已经有十多年没有专门的劳动课了,在低年级的课表里有活动课,但活动课的内容是什么没有明确,同时活动课经常性的被语文课数学课占用,或者用来补上老师因为各种原因没有上的其他课程,学生在不停地做作业和上各种辅导班,学校追求高分数,教育的功利性导致学生的生活与劳动和实践脱节现象。劳动和教育是不可分离的,劳动教育在教学中已经渐行渐远,学校教育中已经基本难觅劳动教育的踪迹,让缺失的劳动课程回归学校教育已经刻不容缓.否则会影响整个民族的教育质量,影响到整个民族发展的未来。

作者简介:朱云娟(1976.07-),女,湖南省双峰县人,1998年-2009年在娄底卫校从事过多年的英语教学工作,职称:英语讲师;2014年任职于湖南软件职业学院经管学院,担任辅导员工作;2016年就读于湖南科技大学教育学院研究生教育管理专业。单位:湖南科技大学教育学院。

猜你喜欢

劳动课劳动素养
那些年的“劳动课”
玉泉学子的趣味农场劳动课
劳动课真“独立”还需过“四道关”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热爱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