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体育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运动习惯

2017-12-09邵渊

考试周刊 2017年29期
关键词:小学体育培养

邵渊

摘要:新课程改革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对学生的要求,目前,各个学校都在不断改革体育教学方法,致力于将培养学生自主运动习惯作为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逐步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本文主要就如何在小学体育中培养学生自主运动的习惯做了深入的探讨,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了有效的分析,以期望更好地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体育;培养;自主运动习惯

我国第八次基础教程改革中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口号和要求,其更加重视体育课程中对小学生自主运动习惯的培养,以全面提高学生体质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随着新课程改革尝试与探索的深入,我国小学体育教学模式也发生了重大的变革。

一、 小学体育教学目前的情况

现阶段,我国小学体育教学依旧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实际课堂上体育教师一般只重视自身的教学方法,而忽略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程度。例如,在苏教版体育教程中列明了:“让学生初步学习田径、体操、小球类、民族传统体育、韵律活动和舞蹈等项目的基本技术。”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小学体育教师往往手把手地教学生完成各个运动动作,学生只是体育技能被动的接受者,只要一味地机械式学习教师传授的技能即可。换言之,学生在体育课堂中只是一个模仿者,而不是课堂的主体。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很大的弊端,其缺陷是助长了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逐步养成了被动、消极接受信息的心理状态,严重阻碍了学生自主性创造力的发挥,不利于学生日后的健康成才。随着社会的告诉发展,对现代人才的需求有了新的标准,这就要求小学体育教师应该重视培养学生自主运动的习惯,让学生从小练就强健的体魄,以便更好地适应激烈的竞争环境。

二、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运动习惯

当前,培养小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促进学生养成自主运动的习惯,已经成为了体育课程中一个主要的教学任务。以下就如何提高学生自主运动的习惯提出了若干切实可行的建议:

1. 培养学生对体育课堂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培养学生自主运动的习惯,首先要提高学生对体育课堂的学习兴趣。如果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没有强烈的学习兴趣,就无法真正激发自身的运动热情和积极性,对体育练习的效果也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应该摒弃过去机械、重复、枯燥的教学模式,采用学生普遍乐于接受的新方法,避免学生从心理上对体育课堂产生反感情绪。例如,教师在体育课程上,可以采用体验快乐的教学方法。小学生普遍喜欢热闹的体育竞技活动。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应该牢牢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征,让学生通过自由组队的形式参与小组接力等比赛活动,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在能力,调动学生每一个运动细胞,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2. 正确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运动方式

过去人们认为所有的运动形式都属于体育运动的范围,其实不然。不是每一种运动都应该归类于体育运动。同时,也不是每一项体育运动,都可以达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作用。因此,正确地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运动方式显得尤为重要。小学体育教师应该善于将体育运动的基本原理与科学的锻炼形式传授给学生,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例如,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生做简单的体操运动时,首先应该给学生介绍一些相关的动作要领,通过反复强调和实践,让学生把握每一个体操动作的基本技巧。同时,教师还应该组织学生进行个别的展示,以便考查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体操动作的基本要领。

3. 逐步提高学生自主运动的意识

要想真正培养小学生自主运动的习惯,首先应该端正学生对体育运动的态度,提高学生对自主运动意识。运动意识和习惯都属于非智力因素的范围,两者相互作用、相互促进。一旦学生树立了正确的自主运动的意识,端正了自身对体育课程的学习态度,那么,其离养成自主运动的习惯也就不远了。为了让小学生更快地树立自主运动的意识,体育教师应该利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把握一切机会,让学生明白运动的重要,使学生发现运动的魅力。例如,遇到天气不好的时候,教师可以采用室内教学的模式,为学生播放一些运动题材的视频,让学生深切感受到运动的作用,提高学生自觉运动的意识。一个正确的运动意识和方式是促成学生养成自主运动习惯的前提条件,而自主运动习惯又能够促进运动意识的形成,这两者具有相辅相成的作用。

4. 增强对学生自主运动习惯的训练

坚定的意志和毅力是促进养成良好自主运动习惯的重要动力。因此,只有通过严格的要求和反复的培养,让学生不断去实践体育运动活动,才能真正养成学生自主运动的习惯。与此同时,小学体育教师在实际授课过程中,还应该事前调查学生的年龄与心理特征,深入了解学生的需要,并以此为基础,为学生制定出最科学、最严密、最可行的教学目标和规划,通过逐个突破的形式,让学生通过反复的训练和标准的练习,从简单到复杂,从部分到整体,逐步提高学生运动的技能,促使学生养成正确的运动习惯。例如,教师在教学生做前滚翻动作时,首先要让学生从最基础的翻滚动作开始。与此同时,教师应该反复强调动作要领中应该注意的各项安全事项,尽量避免学生因做体育运动而发生各类损伤,利用科学的培训方式,提高学生自主运动的习惯,进而让学生掌握科学的运动方式。

5. 重视学生养成自律运动的习惯

在培养学生养成自主运动习惯时,小学体育教师首先应该突破传统的教学观念,摈弃以自我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将每个学生作为课堂的主要角色,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通过外因对内因的辅助、推动作用,尽最大限度地让学生从被动接受运动的模式中逐步脱离出来,将被动式的教学方式,转变为主动的教学模式,以此更好地促进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运动的习惯。过去被动式的教学方式,将教师的传授作为课堂的主导形式,学生只要负责接收信息就好了。而现代体育教学标准要求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和主动参与感。因此,在当代的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应该养成自觉的运动能力和意识。所以,小学体育教师在进行实际授课过程中,不仅应该着重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还应该依据每个学生不同的学习特性和性格习惯,为每个学生制定不同的个人运动规划与目标。例如,在教学生跳双绳的时候,教师应该深入了解不同学生身体的协调能力与水平,并集合学生已有的跳绳基础,分别为学生制定学习任务,让学生根据自身不同的实际情况来完成课堂作业。此外,作为小学生体育运动的引导者和启蒙人,小学体育教师在认真为学生制定锻炼计划,踏踏实实为学生提供锻炼技巧的同时,教师还应该不断鼓励学生加强对自身体育锻炼强度的要求,让学生定期进行自我评价与自我监督,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养成积极进行体育运动的意识,进而促成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律运动的习惯,让学生终身受益。

6. 认真选择体育教学的内容

各个学校实际的配件设施和学生的具体学习进度会导致新课标下每个体育教学内容无法真正完成。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应该在充分挖掘每个学生潜在的运动细胞的基础上,结合所属学校实际拥有的教学器件和设备,有选择地进行授课。例如,教学可以利用小学生喜欢集体运动的心理特性,在实际授课过程中,为学生多安排一些类似穿城门、夹球接力、障碍赛、踏石过河等小组形式的小游戏,充分调动小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参与感,培养学生养成对体育运动的热情,促进学生逐渐养成自主运动的习惯。除了让学生感受到体育课程的快乐之外,小学体育教师还应该真正让学生学习到一定的体育技巧。教师可以专门开设一些课程,为学生介绍一些日常运动中需要注意的各项技巧。以跑步来说,长跑是小学生最重要的运动形式之一。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应该特别为学生介绍相关的跑步技巧,让学生知道如何调节自身的呼吸系统,如何协调各项身体机能,来减少跑步时的压力。同时,教师还可以为学生介绍一些放松身體肌肉的技巧,让学生在进行剧烈运动后,可以及时缓解肌肉压力,提高自身运动后的舒适感。

三、 结束语

每一个良好的习惯都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与熟悉,自主性的运动习惯的养成也不例外。小学体育只有不断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体育运动过程中的技巧,才能更好地让学生养成自主体育运动的习惯。

参考文献:

[1]赵三元.培养学生运动兴趣加强终身体育意识[N].江苏教育报.2010-05-10.

[2]田孝安.如何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N].甘肃日报.2010-11-07.endprint

猜你喜欢

小学体育培养
武术搏击训练的运动反应能力探讨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快乐体育教学策略探讨
优化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