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落实德育实效性的途径分析
2017-12-09董月月
董月月
摘 要:本文分析了小学美术教育及德育教育间的关系,分析了小学美术教学的主要特点,阐述了小学美术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关系,提出了小学美术教育中落实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旨在通过在美术教学中渗透有效的德育教育,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及能力的提升,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及审美能力。
关键词:小学美术 教学 德育 实效性 途径
一、小学美术教育及德育教育的关系
(一)小学美术教学的特点
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小学美术教育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及特点,美术教学的内容较为丰富,具有 一定的多样性,其与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技自然科学等具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涉及历史、地理、政治及语文等多种学科,美术教学遍布人们的日常生活是现实生活的反应。小学美术教育注重民族文化传播与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坚持优秀的美术文化,通过整合中外优秀美术文化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美术创作以人们的实际生活为基础,是古今中外人们实际生活的集中体现及反应,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积极的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在特定的审美活动中积极的思考生活的意义,激发学生观察与创作的欲望,通过德育渗透的方式,教师可引导学生积极的学习传统优秀文化,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及道德品质。小学美术教学实践环节以课堂教材为主,在实际的教学实践环节,教师积极的引导学生观察教材内容,通过特定的教材了解古今中外人们的日常生活及民俗习惯,美术教学的内容是人们现实生活的集中反映,德育教育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关键环节,教师在美术教学中渗入德育教育,可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小学美术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间的关系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小学美术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逐渐结合起来,在小学美术教学的目标中,美术教学践行思想教育的内涵,体现了我国现行课程标准及教育体制发展要求。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现代小学美术教学具有趣味性、多样性及综合性等显著的特征,其教学内容不断的新颖,思想品德教育以爱国教育为主,美育教育同样重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美术教育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创新教学途径及方法,为学生了解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条件,在教学实践环节,小学美术课堂教育与德育教育的有效结合,是提高小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关键环节。
二、小学美术教育中落实德育时效性的途径
小学美术教育应以探索性教学为主,教师应积极的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结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实现多角度、多方位的美术教育。
(一)“造型、表现”中的德育教育
美术教学中的“造型、表现”学习以拓印、绘画、雕塑等造型手段及方法,通过创造一定的视觉形象,来表达对社会、自然的感受及个人的思想情感。教师应在“造型、表现”中渗透德育教育,让学生获得美创作的体验,掌握造型要素及形式美的法则,提高其造型表现的能力。
(二)“设计”环节的德育教育
美术“设计”是指依据设计的需要,将构成作品的元件、材料及单元等在合理安排的基础上,实现环境与人协调相处的艺术效果。美术设计以一定的生活实际为主吗,实现了美术与生活、环境的相互结合,实践应用与创作,以更好的指导实践。
(三)“欣赏、评述”中的德育教育
“欣赏、评述”课教学中,主要以学习、理解美术对视觉的想象审美内容为基础,以不断的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美术欣赏及评述功能。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引导学生仔细的观察图片及周围的环境,学习并了解古代人们的各种生活通过图画了解各民族的装饰特点等,然后学会以美术装饰生活,增加节日的氛围,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及民风等,实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继承。小学美术教学中,通过让学生接触更多的优秀民族美术作品,可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及爱国主义精神。在美术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及学习精神等方面入手,实现提高学生个人综合素质的目标,教师应依据学生的心理品质、品格修养及态度等开展有效的美术教学。美术具有一定的审美的功能,作为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美术教育应充分的利用优秀的美术作品培养学生的思想情感,积极的抵制不良的社会风气,提高小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正义感。
(四)“综合、探索”中的德育渗透
在基础教育教学环节,小学美术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及对文化的认识能力为主,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积极的培养学生的动手思考能力,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能力,激发学生认识生活及美化生活的能力。在具体的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围绕特定的课题,结合实际技能的创造,实现美术与奇其他学生的有效结合,整合并利用美术作品 ,策划一定的美术活动,提高学生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渗透德育教育,积极引导学生关注实际生活,继承传统优秀文化。现代小学教学方法呈现多样化的发展特征,其通过紧密的联系生活实际,实现了课堂教学的多样化、个性化及综合化发展,小学美术教学利用音响、图像、互联网等现代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形象、直观、简单易懂的教学内容,满足了少年儿童发展及成长的心理特征及生理特征。现代信息时代的到来,小学美术教育下学生的审美能力及艺术修养能力逐渐的提高。
三、总结
综上所述,小学美术教学是时代性与经典型的典型结合,中外美术文化及美术遗产为学生了解美术在人类文化传承中的作用提供了条件。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现代小学美术教学具有趣味性、多样性及综合性等显著的特征,其教学内容不断的新颖,教师应实现美术教育与德育教育的有效結合,通过将德育教育的内容深入到美术课堂教学,不断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及思想道德水平,提高小学美术教学的质量及效率。
参考文献
[1]范欣.渗德育于无声处,促学生健康发展——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德育的渗透[J].新课程学习(上),2013,(05):156.
[2]周春晓.略论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福建教育,2013,(47):8-9.
[3]刘金玲.小学美术教学中德育理念的渗透[J].吉林教育,2017,(22):14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