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忘“初心”,关注表达

2017-12-09叶明德

考试周刊 2017年28期
关键词:初心小学语文

叶明德

摘 要: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回顾新课改的十几年,语文教学改革一直处于风口浪尖,有过迷茫,有过坎坷,但是追根溯源,还是因为教改的目标与语文教学的实际相偏离,学科的本质没能体现。所以,让语文教学重回学科本质,才是新课改的重中之重。本文主要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实际,对教师关注语文文本语言文字表达的教学实施方法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文本语言;文字表达

引言

不忘“初心”,关注表达。这是语文教学的主体目标。如何寻找“初心”,需要教师从语文课程的性质去考量。作为一门理论与生活与实践并存的学科,通过拼音、识字以及语文阅读学习,使日常交际成为可能。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关注语言文本的思想以及对相应的文章进行分析,然而这其实与语文教学的“初心”是相背离的。在新课改的今天,教师应从以往单纯的“理解课文内容”逐渐向“文本语言文字表达”转变,以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水平。

一、 立足语文文本,实施语文文字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写作能力以及理解能力,并非单纯地教导学生背诵与掌握相应的知识内容。

小学语文具体教的是什么?是语言文字还是表达方式?事实上两者均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两者之间原本不存在较大的矛盾,产生矛盾的原因只会是教学方法的不合理。语言文字与语言表达两者之间的联系旨在通过教学方法上的“得体”转变为语言理解与表达上的“得意”,通过合理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习语言文本,掌握语言文本中的真正内涵,并将其内化成自己的知识能力,学生的语文水平自然得到提升。

例如在教学小学五年级《开国大典》这一课程内容时,教师首先应明确课文的具体内容,作为一篇非常重要的新闻通讯稿,《开国大典》它记录了新中国成立的激动时刻。在确定文章主体内容后,教师应该考虑的是如何教?教什么?因此教师确定自己在课堂中的地位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坚持传统的教学模式,将课程的教学目标定位在指导学生学习场面描写手段以及理解课文内容两方面,这样其实对学生心理上感知开国大典这一伟大历史事件是不利的。其实,新闻通讯稿最大的亮点还是在其语言文字的表达上,相比一般的文章,新闻通讯稿的文体使用往往比较讲究,并且“开国大典”这一历史事件本身就比较重大,因此新闻通讯稿的质量必然要求更高。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关注的是学生该如何立足文本内容,对其中的语言文字进行深入的探究,使学生既可以体会到新闻通讯稿的语言文字特点,又能用心感受当时人们无比激动以及自豪的心情,學生感同身受,自然而然会获得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并逐渐将其中的精华引为己用。

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对文本进行详细的解读,指出文中语言文字使用比较贴切,可以值得深究的句子,如“三十万的目光一起投向主席台”、“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等,在这些句子中,可以让人想象到当时人们整齐一致的情境,在这样的情景引导下,教师可以顺势提出问题“为什么要用整齐划一这种动作?”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品味到这种整体划一的动作实际上很好地反映了人们对毛主席的敬仰,并且反映了人民对新中国成立的激动心情是一致的,在升国旗的时候,人们起立是一致的,更能反映新中国成立后,人们信念统一的愿景。将这些重要语言进行深刻地剖析,能够使学生的语言文字敏感度提升。

二、 关注语言表达,提高语言水平

教学语文,教师不仅仅是进行课程知识的讲解,揭示文章的具体内涵,更要让学生尽可能多地与课程中的内容接触,通过亲身体验,在长期的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培养自己的语言能力,使学生能够逐渐感悟并掌握合理运用语言的规律。

语言文字一直都是语文的重点,同时也是语文学科的灵魂,因此语文教师的一些教学活动都不应离开语言文字而进行单独的教学。语言文字的掌握依赖学生自主体验及自主表达,强调学生通过语言实践来吸收语言文字,提高语文综合能力水平。进行语言表达时,往往需要学生从优秀的课文范本中找出语言文本的特点,并深入感知语言的魅力,逐渐学会语言的表达,从而逐渐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规律,这其实是语文教学的本质所在。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材中,议论文是比较常见的篇目。在五年级至六年级课本中,语文课本选用的很多内容都是以议论文进行呈现的。比如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的《为人民服务》这篇课文就是一篇议论文,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先确定教学具体目标,明确该课程的教学旨在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并围绕主要的观点进行分层论述的表达方式。此外,教师应更加关注课文语言文本的表达特点,在帮助学生掌握并理解文本的大致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逐渐向写法以及语言表达层面进行转变。

深入理解《为人民服务》这篇文章,可以看出文章基本上是围绕“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们的利益工作的”这个中心进行内容展开的,中心内容在课程中辐射出四个论述方向,分别是“如何对待生死”、“如何对待评论”、“如何对待困难”、“如何对待同志”,将议论文的中心与分论点进行拆解,能够使学生更好地学习课文。具体教学上,教师可以与学生建立有效的交流:(1)如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问题“文章中用了哪些论述方法?”,学生通过深度文章内容,指出课文中应用了名人的话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以李鼎铭所提出的“精兵简政”引申出“只要是对人民有用的,我们就采用”这一观念,这使得文章内容更加具有说服力;(2)教师指出文章在第二段中应用了“为人民利益而死”以及“替法西斯卖力”这两种对比论证的方式,对两种“死”的意义以及价值进行对比,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引申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非常重要”这一观点。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进行后续文章内容的学习,让学生找出文章论证清晰的地方,学生通读全文,得出文中的第三段中,毛主席为了更加清晰地将为人们服务这一道理讲清楚,说明白,使用了“因为、所以、就、不管、只要”等关联词,使得文章的论述不但严密,而且全面,让人看完后,由衷地为其点赞。endprint

因此从课堂师生的对话教学中不难看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充分的关注到语言文本内容的表达,从文本语句中体会到语言文字表达的作用,能够紧密联系文本的表达方式,逐渐走出文体的传统教学方式,将语言文字的作用进行深入的挖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感悟以及触摸,真正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三、 强调语言积累,关注语言本质

语文实践也就是语言的日常使用,要想将语言较好地运用,就要求学生必须掌握足够的语言文字,并进行日常语言文字的积累,使积累真正为语言使用服务。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从传统“教课文”逐渐变成学生使用语言、积累语言的过程,将分析课文内容的教学转变为以策略为导向的教学,教学过程中更加重视语言文字的拼读、运用等方法的指导,以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以及学习能力,最大程度地将语文文本的价值挖掘出来,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断地进行语言的内化,从而使学生的语文能力不断提升。

例如,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非常优美的文章,如《秋天的雨》就是一篇文质兼美的美文,小学生往往很喜欢朗读这样的课文,但是在实际教学上却比较困难,这是因为在语言的积累上,从语言输入到输出这一过程,学生往往容易受到原文的影响,使得在仿写时思想与想象受到束缚,往往会跟着原文的描写方式进行写作。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紧紧抓住学生的学习特点,以点带面,让学生深入感受文本中所描写的场景,想象秋雨的颜色,秋雨的气味,秋雨的声音,这样使得学生在后续的仿写以及创作过程中就能够有意识的加以运用,使学生写作的文章不仅文字优美,而且情感浓厚。

四、 结语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在于引导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理解、表达以及运用,要求教师牢牢把握语文课程教学的本质,将语言文字从文本中隔离出来,通过语言文字的合理转化,变为能够辅助学生进行阅读、写作以及语言交流的重要工具,最终达到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秋源.基于语用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7,(02):9-11.

[2]黄雪峰.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學策略初探[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6,(06):117-118.

[3]刘凤琴.小议小学生作文出新[J].中国校外教育,2014,(31):35.

[4]唱印红.小学作文教学之我见[J].学周刊,2014,(21):39.

[5]傅登顺.语用关照下阅读教学的应然转身[J].教学与管理,2014,(20):30-32.

[6]赵庆.语文教学中的“三个关注”[J].现代特殊教育,2010,(02):42.endprint

猜你喜欢

初心小学语文
永远的初心
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
论“不忘初心”
秉守初心 砥砺前行
十八而志 不忘初心
十八而志,不忘初心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