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

2017-12-09邓晓琴

考试周刊 2017年28期
关键词:指导阅读能力培养

邓晓琴

摘 要: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个重要任务,其根本目的是在于如何培养和提高小学生阅读的能力。阅读教学不只是重视阅读的结果,更要注重阅读的过程,学生只有在这个过程中,阅读能力才能得到充分地锻炼与提高,学会独立地解决阅读过程遇到的种种困惑,从而形成阅读能力。

关键词:阅读能力;培养;指导

阅读可以使人摆脱平庸,早一天阅读就多一份的人生精彩,迟一天阅读就多一天的平庸困扰。古往今来无数的名人都在强调读书的重要性,现在也提出“得语文者得天下”的教育口号。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个重要任务,其根本目的是在于如何培养和提高小学生阅读的能力。

一、 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意义

阅读对小学生来说不仅可以学习到人类千百年来的经验总结,还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读一本好书可以让小学生的心灵感到幸福,从而强化道德,净化心灵,一生朝着理想的目标前进,而努力奋斗。书是什么?书是历史,是自然,是人类灵魂的记载,读书可以开阔视野,增添知识信息,更全面地去了解和认识世界。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是学习语文和其他学科的基础。我们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也不难发现,那些爱阅读的同学学习语文时感觉很轻松,成绩也特别好;相反,不爱阅读的同学,成绩差,解题能力低,学习很痛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这充分表明了阅读在语文学习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苏霍姆林斯基也称阅读能力为“掌握知识的技能”。培养小学生阅读的能力对于促进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阅读教学就是师生对于文本阅读的教与学,它区别于的一般阅读和日常生活中随意性的阅读,是为了获取文章中的相关知识,更主要的是要通过阅读文本中的例子,让学生去学习阅读,达到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

二、 怎么样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養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要求小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由此可见,阅读教学已经成为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培养阅读能力要善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

兴趣能够激发学生头脑中的“情感区域”,对阅读对象产生兴奋。赞可夫也认为:“智力活动是在情绪高涨的气氛里进行的。”高效的语文课堂能够焕发师生生命的激情,因为只有激情才能激起学生渴求知识努力学习的强烈愿望,才能调动学生探究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终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与发展。在语文教学课堂中通过适当地开展有趣的游戏,以提高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比如制作读书提问卡,利用提问卡拓展学生对阅读书籍的选择,解决阅读过程中的困难,掌握书籍中的知识要点,学会阅读的技巧。在制作读书提问卡的时候,学生自己要对书籍中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很熟悉,要去用心思考,才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与此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积极阅读每一本书籍。另外,培养阅读能力得提高光靠课堂教学几十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除了要精读每一本之外,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广泛阅读的兴趣,激发学生在课余时间主动去寻找感兴趣的书籍,读不同领域,不同种类的书籍,并通过阅读提高阅读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形成阅读能力,其结果就是阅读知识的掌握,而阅读知识的掌握又依赖一定的阅读能力,阅读能力的形成寓于阅读知识的掌握,由此可见,阅读能力和阅读知识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矛盾共同体,它们相辅相成,共同进步。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体悟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灌输而成,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一个过程。小学教师尤其是低年级的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引导小学生对自己的阅读目标进行规划指导,制定适合自己的阅读目标,采用科学的阅读方法,促使学生朝着这个目标努力。

小学生阅读的教学,从教学内容,有阅读知识的学习教学,又有阅读能力的教学。前者包括字词、句段、篇章、语法、修辞、逻辑等知识的学习指导,后者包括认读、理解、记忆、速度、鉴赏等能力的学习指导。教师根据学生求新的阅读心理是,设置疑问,引发注意,让其产生要先睹为快的感觉,先浏览整篇文章。等这种好奇、求新的心理得到满足之后,慢慢转入求知的心理,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进一步对文章的细节描写进行阅读、探究。

(三)在创设的多彩课堂情境中进行阅读能力的培养

情境教学是指人为地创设特定的富有典型的情景,作用于学生的感知,引起学生观察、思维、想象等一系列的智力活动。同时,由于情境本身具有丰富的实感,鲜明的形象,伴以教师情感的抒发、渲染,又激起学生的情绪、情感。教师是情境的主导者和调控者,通过设置一定的情境,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了解上课的内容,产生探究的欲望。

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上,以人为本,根据课标要求制定详细的语文阅读教学目标,根据教材提供的素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利用多媒体制作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丰富多彩的教学课件,积极营造、渲染贴近学生生活的情景,使学生倍感亲切,在充满美感和情趣的情景氛围中产生兴趣,产生喜爱阅读的欲望,并在这种情绪中自读自悟,投入到文本之中,迅速地与文本进行对话,用童趣的眼睛去感悟语言,用充满童真的心去品评文字,从而主动地进行阅读,成为阅读的主人。于是,要求教师在课前备课的时候,把阅读方法的指导,阅读能力的提高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目的写进教案。在上课的时候,要把阅读方法渗透在教学过程之中。具体做法是读前提出要求,读中及时指导,读后引导学生回忆刚刚经历的学习过程,小结阅读方法。

三、 培养小学生自觉正确阅读的良好习惯和方法,塑造自主阅读的良好阅读能力endprint

在阅读教学中,只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的局面,缺乏自主探究的机会,这是与新课程标准要求相悖的。教师应该和学生一起通过对一篇一篇文章的探讨,使学生学到阅读知识的方法,形成阅读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另外,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光有兴趣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采用灵活多变的、科学合理的方法指导学生阅读,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俗话说,买书不如借书,借书不如抄书,抄书不如背书,这里的背书就是指积累,只有把文章内容背起来了,理解之后才算是真正的积累。

(一)要重视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阅读能力的提高在于阅读方法的掌握,教师要教给学生阅读文本的方法,在语文教学中,结合文本中的知识点灵活地运用各种手段、方法对学生进行阅读实践的指导,教给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的意识。比如,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就可以知道學生利用边读边想的阅读方法,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段落,联系上下文,联系自己的生活情感体验,说一说自己的体悟,写一写自己的感受,表达出自己的真切情感,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要求写出读后感,给予学生能力的培养。还有就是可以专门开设语文阅读课,在阅读课上,教师向同学们介绍阅读的方法,向同学推荐或者同学之间相互推荐优秀的书籍,并且说明推荐的理由,为什么要推荐这本书籍,或者这本书籍中的哪个主人公,哪个环节让你记忆深刻,值得同学们去认真阅读,好好思考,指导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掌握好阅读方法。

(二)在交流和评价中促进阅读能力的共同提高

阅读是一种很复杂的智力活动,又是十分个性化的行为,阅读并非简单地还原作者的本来意愿,而是对作品的再创造,不同学生对同一作品的理解是不同的。正如莎士比亚说:“有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为不同,所以要交流、评价,定期召开读书交流会。在交流会上小学生对迁移阶段的学习进行一个自我评价、总结的过程,可以说说最近自己阅读的书籍,阅读的体会,阅读的疑惑等,在交流中同学之间相互学习,汲取他人良好的阅读方法,并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看到自己的不足以及阅读方法的缺陷,为进一步完善自己在阅读方面和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方面提供参考的依据,明确应该如何去提高阅读能力。

小学阶段是人生记忆的黄金时间,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充分地利用这段时光,尽可能地学会阅读,在读的基础上悟出文本精髓;学会积极思考,在思考中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为语文阅读的学习迈出坚实的一步。

参考文献:

[1]高广方.加强学生自主阅读,促进语文教学改革[J].课程·教材·教法,2005(06).

[2]于子琪.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探讨[J].新课程(上旬),2016(01):386.endprint

猜你喜欢

指导阅读能力培养
浅谈幼儿区域活动的指导与评价
高中历史“自主导学”模式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