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周永亨 卅载耕耘 塑金牌销售

2017-12-09梁正浩博

今日华人 2017年12期
关键词:物业代理业主

梁正+浩博

持之以恒,鍾情於一项事业

锲而不捨,雕琢事业的蓝图

周永亨先生用三十年的时光

坚持入行最初的信念並加上不懈地奋鬥

将自己打造为物业代理领域的专业人士

培育出敏锐的眼光,来捕捉众多的商机

积累成突出的能力,以服务不同的客户

一步一个脚印,也是一步一级阶梯

帮助他达到越来越高的事业高度

“入行时的一个决心,让我就这样做了三十年。”

1988年的一天,一个20岁的年轻人辞去了贸易公司的工作,经过朋友的介绍,转行到自己並不熟悉的物业代理行业。当时朋友的建议是:“你现在这麽年轻,虽然口才不好,可以试试这份工作,要是不合适,考虑转行也不晚。”然而,这个年轻人——本文的主人公,周永亨先生,当他决定要在这一行发展的时候,心中也同时下了一个决定:“我不会离开这个行业的。”

随即,周永亨先生由基层工作开始了新的职业生涯,为了让自己看上去有较高的可信度,他几乎一年四季都坚持西装革履,即使夏季烈日当空,亦或身处人多闷热的厂房,他都保持职业化的形象去接待每一个客户。为了让自己的话语更具说服力,他琢磨着用什麽表达方式能显得更加成熟。由於客户多是企业高管,谈话内容往往涉及经济金融,他便时常翻阅同类杂誌,吸收零散的资讯,再慢慢整合,日後再跟客户聊天时便多出不少共同话题,谈成业务的概率也随之提高。

不过,业务员的外貌和可信度只是物业代理服务的附加值,周永亨先生也知道,工作成败与否更多地取决於楼房本身是否符合客人的需求,以及自己能否在销售关键的环节“发力”,促使交易完成。所以他便针对这两个方面加强了学习。年青时,读了韩非子名篇《说难》中“凡说之难:在知所说之心,可以吾说当之” 後得到启发,周永亨先生摸索出了一套观察和谈判的技巧:“我们要了解客人心里想什麽,为什麽要买卖物业,还要尽量知道对方背後的故事,交談时要及时抓住对方的微小动作,知道他什麽时候的购买欲是最强的,並顺势引导、劝说,这样工作就能更加得心应手。”

让周永亨先生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入行的第一宗买卖,他带一位客人去看位於葵涌的一个工业大厦单位,在相互交谈中,他敏锐地察觉对方的身体语言透露出较强的购买信息,脑海中一个直觉告诉他,这个客人必然会购买当前的物业,机不可失!於是,周永亨先生在看楼即将结束时候就跟客户说了一句,“等下还约了另一个客户来这里第二次看楼”,便不再多言。三小时内,他便接到这名客户的电话,签单得以落实。

还有一次,周永亨先生的同事收到一个买家的订金和合同;但那价钱跟业主要求的有很大的差别。於是便询问周永亨先生怎麽处理。“我告诉她一定要尝试跟业主沟通、协调,无论如何都要尽力而为。”不过,他们只知道那位业主住在哪个大厦,卻不知道凖确的门牌号,也没有电话号码,对方更有可能离开香港一段时间,所以难以约定面谈的时间。“因为这位业主是长者,习惯早睡早起做早操,所以我就建议同事一起在凌晨三点到业主家楼下等待。”同事听後,显得有些犹豫。但周永亨先生现身鼓励她要积极思考,要有正面的想法,终於打动了同事。“最後我们从凌晨三点等到早上六点半,终於看见那位业主出现。他被我们的诚意感动了,合同成功签署,这件事成为我执业以来最难忘的经历。”

此外,周永亨先生随时保持着敏锐的触觉,去发现日常任意一处可能潛在的商机。他表示,客人有需求时会找销售人员,但会带有很高的随机性,因此销售人员在平时就要做好凖备,收集足夠的信息和资源,待时机到来时即可发挥作用。所以无论上班下班,他皆处处留心,与他人一起吃饭、聊天时,也许就能知道别人有什麽需求是符合自己所提供的服务。而新认识的人也有成为自己客户的机会,人脈圈扩大了,带来的商机也就增多了。

“刚入行的时候,有人曾经跟我说,做物业代理是没有下班时间的,因为无论何时,都可能有客人来找你。从後来的经历看,确实如此。”现在,已经成为美联商业区域营业董事、並获得2016年金牌主管的周永亨先生,还会回顾自己的过往。就如那句话所说的一样,“他正是以任劳任怨的精神勤奋执业,用真诚、专业的态度为客户提供了周全的服务,而没有计较时间上的得失,因此能夠迅速成长,取得了出色的工作成绩”。一路走来,他也充满了感慨,汇集成简单的一句话:“入行时的一个决心,让我就这样做了三十年。”

“危机到来,其实也是发展时机的到来。”

从入行至今,周永亨先生曾经处理的成交业务涉及不同层面的物业包括工、商、铺、一二手住宅、甚至农地,但过去二十年业务集中在代理商业及全幢楼宇买卖方面,这个领域不同於代理的物业,交易金额较高、物业面积较大,就连对接的客户也多数是高管,甚至是董事长、总裁及上市公司主席等等,因此对从业者的要求也更高。可见,周永亨先生从一开始看好相关的市场,並坚持多年耕耘其中,所具备的胆识、智慧和经验也非同一般。

同时,他通过工作,见证了房产行业多年来的高低起伏。在内地改革开放前,他已早着先机,学习了普通话及内地市场知识。当改革来临时,众多香港企业蜂拥北移,於深圳、东莞创业设厂,周永亨先生早己从原本工业大厦买卖的代理转到了写字楼市场,乘势获得了发展的机会。然後经过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初的“黄金时期”,再到1997年香港回归、金融风暴、“非典”、金融海啸,直到2016年香港工商铺市场遭遇“辣招”,都是对他和同行在事业进程中的一次次考验。

猜你喜欢

物业代理业主
一条鱼滑入下水道
职业“房闹”背后的“产业链”
浅析前期物业服务合同的订立与效力
物业服务
1号异星球餐馆·不可思议的代理老板
《航空模型》团体代理招募
开发商可以将小区的停车位高价卖掉吗
澳航货运代理有限公司船期表
物业出租小区广场牟利,业主能否要求折抵物管费
复仇代理乌龟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