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中职文化基础教育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2017-12-09吴炎金��

考试周刊 2017年14期
关键词:组织结构教育技术价值取向

吴炎金��

摘 要:本文以中职学生学习文化基础学科为研究对象,从学习心理、障碍、方法、效益等方面探索提升中职文化基础学科教育的有效性,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

关键词:价值取向;组织结构;教育技术;评价体系

一、 拓展文化課的价值取向,激活学生学习心理

提高文化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校将强化文化课价值作为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首要地位。首先是通过各种途径,请专家开现代人才发展方向的讲座,优秀毕业生回校谈发展综合素质的心得体会,在校生、老师讨论在专业课上碰到的困难等,树立文化课的价值取向氛围,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专业课”与“文化课”之间并不存在明显的矛盾,文化基础在专业技能培训中能够发挥基础作用,同时也是现代教育背景下的必要条件。在中职教育过程中,并不能只重视专业技能而忽略学生文化素养以及价值观的培养,必须将文化课和专业课并重,才能为社会培养和输送综合素质较高的专业人才。另外,让学生接受并做好文化课教学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应当使其明白发展成为复合型人才对自身长远职业发展的重要性,对其潜能开发也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其次我校规定,文化课教师在课前要与学生一起探讨教学内容对专业课学习的作用或对未来成长的意义,让学生明确如果忽视自身文化基础教育,将难以促使自身全面、长远发展,并且很容易出现心理素质差、就业能力低、缺乏自信和创造力等情况。第三是我们将文化课程的教学安排放入整个人才培养方案和整体课程结构中,利用课程整合形成多方式的文化课与专业课结合的教学方法,如弹性学制、必修与选修有机结合等模式,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把握好文化课和专业课的关联性,保证学生能够全面、长远发展。另外还应当根据中职院校招生情况对文化课的教学内容和理念进行改革,确保能够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使文化课真正体现其学科价值。经过三学年的实践,学生对文化课的学习比以前重视得多,大大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管文化课,还是专业课,教师都觉得学生学习更深入,提升了文化课教学的有效性。

二、 变革文化课的组织结构,突破学生学习障碍

1. 创新目标分层教学:我校文化课实施分层教学的具体做法是:(1)按专业对学科教学目标的需求,在专业层面上对每个学科的教学标准进行二度开发。不同的专业在教学目标设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难度设计等方面都不相同,如数学内容的倾向有着很大的不同,财会专业侧重于数据的处理,机电类专业强调立体几何和平面几何里的空间立体感,电子类专业则对向量复数有着比较高的要求。(2)根据学生在同一文化课要求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学习心理等方面进行动态分层。

2. 探索学案导学式教学:学案导学模式在我校文化科中进行实践探索,旨在根据我校的实际特点,建立教师、教材、学生之间的新型关系,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帮助学生积极思考,以期取得有效的课堂教学。在设计学案时要力求突出职业特色,适应社会发展对人的职业要求,以中职生实际认知状况和能力水平为基础确定教学目标,设计学练活动,以职业岗位的需求为导向设计教学内容。根据我校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学法特点和心理特征等具体情况,师生共同设计出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为完成各门文化课学习所使用的学习方案。这种方案必须浅显广泛,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又要结合生活生产实际,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生活、懂得生活,获得真切的情感体验,同时又能将教学目标转化成学习目标,通过让学生依据目标和自己的实际情况自学,碰到疑点进行讨论,教师依据收集到的信息精讲点拨,归纳小结,学生得到激励评价,对知识能力矫正深化,创造运用,大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教为诱,变学为思,以诱达思,促进发展。

3. 实施并轨双师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一种开阔的思维。在中职院校中,教育工作者应当明白自身的角色和职责,不仅承担着专业指导、知识传授和技术推广的任务,同时还应当肩负起基础文化课教学的重任,由此可知现代教学模式背景下中职院校教师责任重大,对其自身的要求也比较高。我校不失时机地推出政策,通过培训、交流,培养一些基础好、实践能力强的教师成为“双师型”教师,要求文化课教师至少了解两门专业课,知道文化课中的知识与能力在专业课的作用,注重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思维的引导,能将文化课基础知识能力运用到专业课上。而专业课的教师要明确各项专业教学中基础文化课中的相关内容和知识,同时还应当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思考、发现问题和探索解决方法的能力,推动学生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自主地完成学习任务,真正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发挥自身潜力。两者要协调有序,相互发展,教师应当发挥好引导者的角色,鼓励学生思维发散,将看起来毫不相干的问题进行关联性思考和推理,从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被动学习者转变为新教学模式下的开拓者和探索者。另外,中职院校领导也应当对提升教师综合素养和教学能力加以重视,给予表现优秀的教师适当奖励,提高综合教学水平。

三、 创新文化课的教育技术,发展学生学习技能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认为,在教学过程中不应当采取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而应当引导学生自主寻找开发“金库”以及“宇宙的宝藏”,由此可知现代教育理念和技术手段在教学改革中的重要性。该理念的提出对传统教学模式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具有较强的直观性和趣味性,有很强的可复现性,并且效率高、信息量大。在现代教学模式下,教师从传统的讲授者逐渐转变为指导者,而学生则从接受者逐渐转变为思考者、开拓者,新媒体介质则从演示工具转变为认知工具,所以教学过程和教学模式的改革并不局限于表面,而是由内而外、由里及表的一项重大改革。此种背景下,中职院校教师注重的不再是传统的“教授”,而转变为当前的“引导”,保证学生智商、情商和能力的全面提高。我校要求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还应该能设计、制作适合教学的课件,以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促进文化课基础教学方法的改革。特别是创设、分层和导学教学相对应的“微课”能够为中职院校学生创造自主的学习环境,并增强教学的参与性、趣味性以及主观性,提升学习热情,进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经过调查研究发现,信息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为学生自带信息设备接受课堂教学提供了重要的保证,学生能够通过利用平板电脑、播放器等多媒体设备在自主安排时间的前提下获取教师的授课资源和资料,还可在课下将教师教学资源中有利于学生提高理解能力、更好地消化相关知识、自主思考问题等有趣精彩的资料下载,并反复观看、揣摩,从而改善学生的记忆情况。另外,微课教学模式的应用也有助于增强学生与教师的沟通,在一个无障碍交流的平台上无形间改善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更有利于学生接受个性化的指导,更为有效地利用新型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浓厚的热情,保证教学质量的显著提升,该教学模式的应用优势主要体现在:(1)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平台和氛围;(2)满足个性化学习的需求;(3)教师不再是讲台上的圣人,而是身边的导师;(4)按需选择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5)学生课外延伸的个性化阅读和学习的最好载体;(6)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7)内容被永久保存,可供查阅和修正,同时又能促进教师提高专业水平发展。

基于此,我校要求文化课的教师结合学案导学创建系统的“微视频”,将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学生学习需求、教师教学任务充分结合,真正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并依据导学案的学习单创设“微课程”,具体做到:(1)采用聚焦解决模式,在此教学平台下,教师必须将需要详细讲解和学生反复琢磨、练习的学习资料作为重点;(2)短小精悍,微课程教学的时间尽量在10min以内,教师必须紧抓学生学习的心理和状态特点,保证微课内容短小但是重点明确,尤其是对于难点的把握,突出重要部分;(3)清晰,在使用微课程进行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必须使用规范化的术语,力求言语简洁,并且能够逻辑清楚、有条理地完成教学任务;(4)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必须能够灵活运用新技术才能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周边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和探讨;(5)创新:创新包括多方面的含义,如教学理念、方法和策略等,必须以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学习热情为根本才能达到理想的成效。

四、 优化文化课的评价体系,提升学生学习效率

我校采用多元智能的教学评价方法,评价关注学生的多元智能及每个学生独特的智能特点,多元化、个性化和情境性动态评价学生,而不同的評价方式之间进行融合和渗透,着眼于学生的进步,以动态的、发展的眼光对学生进行评价,并且评价标准并不是保持不变,而是应当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以及个性特点更加灵活地制定学生评价标准,还应当综合考虑学生的素质,并不能只是重视其专业课知识掌握水平。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教师还应当对学生进行不断的鼓励,与学生不断改善关系和交流方式,促进学生多方面的综合发展。

1. “过程学分”与“替代学分”的学业评价相对应。过程学分则是指通过将目标进行细化,在每一个学习任务完成后给予的评分,这样做可让学生取得学分的目标更直接、更容易到达。替代学分就是开设必修课,在学生不能取得某必修规定的学分时,学生可以通过获得其他方面的学分进行代替。这样,学生就不会再为“学不会而又非得学”感到苦恼,还可以发挥自己的爱好和特长,让学生感到学习的乐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有了正确的人生态度与持续发展的愿望。

2. “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需要教师在具体工作过程中通过开放性的、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建议每位学生的动态记录和成长评价,在学习过程中收集能够反映学生自主性改变及综合能力提升的代表性资料,包括学生自主思考提出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成果等,还可鼓励学生在每一个学习任务完成后进行自我评价,并对今后的学习情况做一个规划,由教师监督其完成情况,还可评价来自家长的信息等,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既能促使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还能改善其主动性与团结合作的学习意识,在发展个性的同时培养合作意识,还可保证真实反映教学教学活动引起的学生变化。

3. “等级制评价”和“百分制评价”相组合。根据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针对不同科目,尽量淡化分数评价,采用不同的结果呈现形式,对一些考查科目可灵活地用等级制进行评价,“优、良、合格、不合格”,对一些考试科目则可用“百分数+言语描述”模式评价,言语如“进步、保持、退步”等简洁的语言反映学生学习的态度、学习习惯和学习发展状态。不同的专业应当设置不同的考评方法和重点,例如旅游专业不仅应当考查学生地理和历史知识,还应当注重其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可以通过模拟训练和实践操作进行考核;另外,还可向学生布置导游体会、调查报告和导游解说词等考评任务,同时考察其专业知识、语言能力和写作水平,促使其综合素养的提升。

实践证明,要提升中职文化基础教育的有效性,必须以现代教学理念为引领,立足于中职教育独特的内涵和特点,给文化学科的教学一个正确的导向,切实提高对文化基础学科价值的认识;给学生一个宽松的学习发展环境,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对课程结构进行大胆改革;在教学中按学生的需要采用适合学生学习的最佳教学方法;用发展的观点、多元化机制评价学生,才能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提升中职文化课的有效教学水平,进而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引领学校向内涵式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袁丽英主编.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

[2]叶欢月.中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文学教育(中),2010.08.

[3]李春鹏.多媒体课件在中职教学中应用的思考[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02.

[4]杨进.职业教育教学领域应当实现的十个转变[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04)

猜你喜欢

组织结构教育技术价值取向
中小学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及教育策略探析
白背牛尾菜的显微鉴定研究
基于企业再造理论的国企组织结构变革探讨
现代教育技术在体育院校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跨国公司组织及权限和中国企业对比研究
从《ET&S》与《电化教育研究》对比分析中管窥教育技术发展
从教育技术的视角看数字化教育出版
企业创新管理的思考
医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