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培养策略

2017-12-09张扬

考试周刊 2017年28期
关键词:培养策略化学核心素养

张扬

摘 要:传统的中学教育很大程度上被“应试”这一指挥棒牵制,以教师和学科为核心,忽略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和实践教育,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而2001年后,随着课程标准的颁布,中学教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目标,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化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时至今日,课程标准经历了十几年的考验。在这期间,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欧盟、美国等国家或组织纷纷提出了“核心素养”这一概念。我国也于2014年3月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简称《意见》)。《意见》在首次提出“核心素养”的同时,也指出: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

具体到中学化学领域,中学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具有怎样的内涵,应该构建怎样的培养体系,采用哪些具体的培养策略,是值得关注研究的问题。本文试围绕这三个问题稍作探究。

一、 中学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理解

中学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作为核心素养具体到某一学科的分支,首先要符合核心素养这一总体要求。虽然,对于核心素养这一概念不同的国家或国际组织赋予了不同的内涵,但无论从何种角度分类,最终的目的都是希望培养出能够健康生活且符合社会进步与国家发展要求的个体。我国也通过组织专家学者讨论研究,于2016年3月向社会发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其中指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综合表现为9大素养,具体为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并将这9大素养又细分为25个基本要点和若干关键表现。

通过对核心素养总体要求的理解,结合化学学科的发展历程、知识特征和学习本质等方面就可以来确定中学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目前,我国对于中学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没有官方的明确解释,而且由于初中学段化学课程内容基础、学时较少,所以更多的研究侧重高中学段。通过整理,学者们对其的理解主要可以分为三种。

第一,林小驹等通过对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欧盟等核心素养的研究,结合我国教育发展情况,提出了他对高中生核心素养的内涵理解,并且在此基础上结合高中生化学学科中存在的不足,最终提出了对高中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理解,即:以培养学生完美人格和终身学习能力为宗旨,指导学生从更高的视野和境界上自我发展;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化学信息素养、化学能力、合作能力和语言素养、化学思维素养;跨学科综合创新素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

第二,房宏结合中学化学学科特征并参考了众多研究者的意见后,提出中学化学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宏微结合、变化可控、服务社会、同类相似和实验探究。并且结合中学化学研究对象,即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应用,对中学化学核心素养给予了具体的说明。

第三,王云生通过结合化学学科本质特征与化学教育教学的性质、目标,分析了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他以“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五项内容为例,对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进行了具体分析。

通过对不同学者观点的总结与对比,我们不难发现,虽然对内涵的理解各有不同,但都是对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深化。只是相比其他两种,第一种内涵稍显宽泛,缺乏有别于其他学科的独特性。而第三种内涵弥补了这一不足,五个方面的内涵涵盖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同时,更突出了化学学科特有的魅力和学习化学对其造成的影响。

二、 中学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体系

中学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不能完全否定原有的制度方法,盲目地进行改革,也不能为追求素养去刻意营造出多样的学习教育环境,而是要积极建构相应的培养体系,使之像一个环环紧扣的生态系统,既有实施也有反馈,形成良性循环。基于这样的考虑,本文试建构了中学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体系模型(如图1所示)。

此体系模型中共分为四部分:中学化学学科素养是核心,与其他各因素相互影响;社会是重要的保障者,不仅包括负责制定研发中学化学教与学的政策标准的学者官员,更包括负责家庭教育的家长和为学生提供成长环境的各部门;教师是政策标准的有利实施者,更是协助学生养成素养的引导者,起到了纽带的作用;学生是关键的执行者,在教师引导下逐渐养成应具备的核心素养。当然,相关政策标准的制定与实施必须符合学生成长的客观规律,而当学生养成核心素养时,他们又可以贡献于社会,促进社会更好地发展。

三、 中学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一) 教材编写和深化研究

教学改革实践是以核心素养为指导的,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是课程改革的灵魂。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教材编写,要体现分层和分类思想,要注重基础性和拓展性,基础性教材要以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通过各种方式和设计向学生渗透学科素养,着力满足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基本需求。而拓展性教材是基础性教材的延续,要继续深化相关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起到发散学生思维、开阔学生眼界的作用,尤其是凸显相关素养的外在表现,向培养专业化人才的方向侧重。此外,学科素养的培养需要结合时代特征,其具有的动态性和发展性的特点要求我们需要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所以,教材编写者既要考虑新时代背景下化学学科的发展情况,也要考虑学生在认知、学习方式、学习环境等方面的因素。

当然,化学学科核心素養的培养不仅需要教材的支持,还需要对更多方面的问题进行深入的讨论和研究,例如:课程标准、教学模式等。并且,随着化学学科和学生成长环境的不断发展变化,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也要与时俱进地发生改变,即呈现动态化的持续研究。endprint

(二) 大众力量和家长支持

广义上讲,素养不仅包括学习到的知识、技能,还包括道德情操、品质修养等方方面面,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作为素养中的一个具体分支也不例外。因此,对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不能只是依靠教育部门和学校,也要依靠大众和家长的力量,即课内课外一体化,给予学生更多培养和展现相关的素养的机会和平台。在这方面,我国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例如科技馆、博物馆等场所的免费开放,一些大型的科研院所都有开放日活动,甚至成立了教育基地。虽然内容丰富,但需要注意的是基地的建立不能停留在表面。首先,需要建立有效的参观和教育,而不是只有象征性的一次或几次;其次,参观内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重组和定制,甚至增加学生的动手体验环节。除了实体基地的学习,互联网这个大平台也不容忽视。借助近年来国家对教育信息化的支持,利用规范的网络平台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形式,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对信息搜集整理的能力,甚至可以鼓励学生发布自己的科学观点和成果,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家庭教育也是学生成长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相比学校提供对学生知识技能方面核心素养的培养,家庭教育更多地侧重对学生情感态度方面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家长教育观念的转变,以及家长对核心素养的认识和态度也显得尤为重要。家长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外活动,给予其接近大自然、体验生活的机会,而不是时时刻刻都专注于知识的学习,甚至家长也可以参与到学生的科学观察和探索过程中来,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

(三) 教师培养和教学理念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是知識的主要传授者,注重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除了需要教育部门和家长等各方面强大的社会力量之外,化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也要体现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这一点,可从两个环节着手:一是化学教师预备力量核心素养的养成,二是在职教师有关核心素养理念的培训。把握好这两个环节,既从源头强化了化学教师预备力量自身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能力和相关理念,又保证了在职教师对新理念的理解和贯彻执行。让化学学科核心素养通过知识能力的培养和教师感情、个性对学生的影响两方面逐渐渗透给学生,从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方面立体化地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经过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理念的培训后,接下来教师的教育行为就要以该教育理念为先导,促进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发展,实现学生从知识到素养的转化,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突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这一特点,通过实验的设计、实施和结果分析等,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领学生自发主动学习,使学生切实掌握化学学科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同时有助于他们更加深入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之间的关系。此外,化学的魅力在于能与实际生活相连接,教师可以创设贴近生活实际应用的教学情境,利用学生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热情投入新知识的学习与探索,例如引导学生科学地揭穿有关化学的网络谣言,并让学生将正确的科学知识传播给家人、朋友,不仅将知识学以致用,也逐渐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敏感度、好奇心和质疑精神,培养其传播正确科学知识的社会责任感。

(四) 学生反馈和优化评价

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忽视来自学生的反馈,仅仅通过作业、成绩等量化的信息作为学生学习的反馈依据和评价方法。虽然,现阶段考试仍然是一种客观公平的考查方式,但是,在学习过程中,应该优化评价方式,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和形成性评价,通过访谈、问卷、演讲等多种途径采集学生的反馈信息,这样才能更好地发现学生的需求,改进教学方式方法,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例如鼓励学生说出对学习或生活中一些观点的质疑,引导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并通过文字、图片等多媒体的形式展示出他们的研究结论和成果。当然,教师作为过程的引导者,给予引导和帮助的同时,也要充当监督者,督促学生的参与,运用合理的激励方式增加学生的参与度,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和个性,发挥每个学生的优点,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中学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体系建立和培养都是需要深入研究且要经过长期发展的过程,不仅需要教育部门给予相关政策支持和教师教学理念的改变,也需要发挥社会大众力量和家长的支持与鼓励,更需要激发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只有获得全方位的支持与保障才能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摘编)[J].青海教育,2014,(12):4-5.

[2]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C].安徽基础教育研究,2016,(2).

[3] 林小驹,李跃,沈晓红.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体系的构成和特点[J].教育导刊,2015,(5):78-81.

[4] 房宏.中学化学核心素养的构成体系与培养策略[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6,(6):5-8.

[5] 王云生.基础教育阶段学科核心素养及其确定——以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例[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6,(2):7-9.endprint

猜你喜欢

培养策略化学核心素养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