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生写作和生活的融合
2017-12-09罗洁红
罗洁红
摘 要: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说:“作文不是生活的点缀,而是生活的必需,跟说话完全一个样。”对于高中生来讲,写作也应该从生活入手,采用多种方式手段,以生活为实,以实践为主,切身感受到“生活处处是作文”。对于如何做好高中语文写作和生活的融合,我认为需要从这几方面进行。
关键词:高中语文;写作;生活;融合
一、学会在生活中取材
生活就如同知识的海洋一般,不仅可以向同学提供丰富的知识,还可以为同学提供丰富的作文写作素材。可见,语文作文写作在生活中取材已是一种必然趋势。同学们要学会留心生活、感悟生活以及记录生活,从生活中捕捉自己作文写作所需的素材,并将其融入作文之中,为自己的作文增添美好的一笔。在此过程中,同学把生活中的情感体验用自己的语言、情感真实地表达出来,这样,同学就不会在写作时文思枯竭、不知如何下手了。显而易见,生活素材对同学丰富作文写作素材有着无法比拟的作用,生活取材能有效提升同学的作文写作成绩。
二、生活是最有教育意义的教材
生活就像是一本内涵丰富的教材,对同学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对人们的思想、行为习惯起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在我们生活中所发生的事情、或者是生活中的一些人,他们的某种行为能对同学起到一定的启迪和教育影响。对于高中生来说,他们从生活素材中所获取的知识经验比学校教科书、课外书更容易吸收和消化,这对他们的影响更为深刻。倘若把对生活中的这些感悟用真实的文字表述出来,那么就可以逐步强化同学的观察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经验总结能力等。同学在此过程中也能够提高自身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情感体验也得到了相应的丰富,那么作文写作水平的提升也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三、亲生参与实践生活
家庭是同学们学习语文的第一场所,同学对生活的感悟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家庭。根据这个特点,同学可以多说一说、演一演或者做一做。比如:做一些家庭劳动任务,如扫地、买菜、购物、做饭等,然后们写下来,说说亲自当家的感受。生活化作文教学要求同学必须与生活亲密接触,树立“四季变化皆是景,嬉笑怒骂皆成文”的信心。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让同学到现实社会中获取习作素材,还可以提高同学的动手能力。通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同学丰富了生活经验,积累了对生活的认识,也就为写作奠定了基础。
生活是作文的源頭。但由于同学不注意观察,多姿多彩的生活并不能定格在他们的头脑里,他们也不能从生活中积累到写作素材。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大自然是神奇美妙的,即使每天在往返于家庭、学校的路上,只要留心观察,写作素材就在身边。大自然的花开花落,社会的人情冷暖,个人的兴趣爱好,一盘棋局、一场游戏,俯拾之间都是写作素材。要想积累这些生活素材,同学就得做生活的有心人,细心观察,善于发现,学会思考。此外,积极参与多种校园活动,体验其中的快乐,如种花草、养小动物、游戏、体育比赛、野炊等,都可以丰富同学的生活,让他们在体验生活乐趣的同时培养爱心,提高合作交往能力。
四、抒写生活,倾吐心声
当对生活的感受和情绪达到一定程度,心中的写作欲望就会逐渐萌动,在成熟到呼之欲出、不吐不快的时刻,学会渲泄自己的感情,表露心声,把这种感受写出来。高尚的、美的情感都出自真实的事情、发自内心的感受。这些真实的感受是写作的最好材料,它们不仅丰富了同学的内心感受,还提高了同学的认识水平,能使之把自己的真情和创造力都尽情地释放出来。只有敢说真话,才能写出好文章。
五、学以致用,善于练习
作文写作需要不断的练习,如练习写信,往往虚设情境,写好了也不寄出去。这种练习的目的是为了将来学习、工作、生活中能够应用自如。但是,对于这一点,同学常常缺少切身的体会,因而在作文时就没有意识,至多是为了一个好分数和教师的几句赞扬。为了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应把练习和应用联系起来。为了使同学的作文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落到实处,要求同学把所写的信必须寄出去,收到回信教师方可给打分。这样做,同学写作兴趣高,信的内容充实,做到了说真话、吐真情,收到回信时,同学也品尝到了“劳动”乐趣。
练习与应用相联系的另一种方法是让同学的作文有读者、有听众。例如:同学写了介绍自己家庭的习作,让教师作文讲评时,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让同学读一读,使同学之间互相增进了解;写了手工制作的文章,把手工作品和习作同时陈列出来,互相观摩学习;写了一张照片的故事的文章,就要把照片和习作对照起来,小组交流,互相学习。这样的作文,既是练习,又是同学之间交流见闻、交流思想的工具,效果很好。
综上所述,生活中的素材在高中语文作文写作中有着非常明显的影响作用,学生要充分意识到生活素材为作文写作带来的帮助和支持,留心生活,灵活运用身边的素材,将其付诸写作之中,将生活用生动的语言创造性地表达出来,为自己的创作增添独特的“魅力”。
参考文献:
[1]蒋黎欣.作文生活化与真实化刍议[J];文学教育(中);2010年06期.
[2]李桂林.入乎其内,出乎其外——中学作文素材积累技巧说解[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08年06期.
指导老师:刘田球